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我看所谓“人造韩寒”的闹剧(一)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我看所谓“人造韩寒”的闹剧(一)   
所跟贴 我看所谓“人造韩寒”的闹剧(一) -- 芦笛 - (4051 Byte) 2012-2-01 周三, 上午2:23 (1541 reads)
whopper_junior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64

经验值: 7342


文章标题: 老芦不必动怒 (511 reads)      时间: 2012-2-01 周三, 上午10:43

作者:whopper_junior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有人说,韩方之争是中国人的一次民主预演,此言非虚。韩寒与此前方舟子“打假”过的诸多名人非常不同。肖传国在被方打假前根本无人知晓,唐骏和李开复的影响力也基本局限在IT业。韩寒则不同,韩在此事件之前已是家喻户晓的名人,其博客曾一度是全世界访问量最高的博客,迄今已经有超过5亿次点击,特别是在年轻人中影响相当大。因此,此事件之前,人们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韩寒观”。韩方之争,韩寒损失不了什么,方舟子也得不到多少(当然,他的博客点击量会有所上升,会帮他挣点零花用的小钱儿,前提是他不要输了官司)。

尽管挺韩派和倒韩派打得天翻地覆,两派其实都是在各种言论面前采取各取所需的态度,然后在自己搜集的材料面前自我催眠,陶醉于“看!我说的没错吧?”的快感之中。像王泓网友这样的例子非常少,至少我在网上网下都没怎么见过这样的例子:先前以理性的态度崇敬韩寒,方舟子跳出来之后又以理性的态度对其鄙而视之。

有人说的好,韩寒在中国已经化作了一个符号。谁都知道,在中国混你必须遵守各种明规则潜规则,必须按照各种权威、势力为你安排好的路线挣扎一辈子:学生时代讨好老师,讨好团组织和党组织,毕业了讨好老板,讨好客户,讨好周围同事,等比你资深的人都跳槽了或者死光了,某天祖坟冒出青烟你终于出人头地混出模样,然后继续讨好比你更强大的某个人或某种势力,直到走进骨灰盒。而韩寒,一介叛逆青年,年轻时代退学写书,之后当赛车手,写博客嬉笑怒骂,一副天老大我老二的牛逼样子,居然取得了成功,这样的人毫无疑问会在国人当中划分出观点对立的两派:年轻人以韩寒为偶像,或激励自己,或简单地意淫一下,或祭奠自己曾经拥有过的棱角……总之韩寒成为了当下这个黑漆漆、死沉沉的高压社会下为数不多的一缕亮光。当然,看韩寒不顺眼的人肯定也大有人在,也很可以理解:我他妈从小到大认认真真地念书,年年不是三好学生就是优秀干部,现在毕业了还在某个小地方受着老板的窝囊气,一个月挣个三五千当个月光族,买房子遥遥无期女朋友不知道在哪里,你韩寒一介小赤佬居然啥都有了,偏偏长的还挺帅,像你这种瘪三不挨骂天底下就没脏话了……

显然,已经化身为某个符号的韩寒,很难因为一场争论而改变其形象。从来没有人像韩寒这样在国人当中划分出如此阵线分明的两个阵营。

依我看,韩方之争的影响力还是正面居多。它能初步训练国人文明辩论的技能(至少对挺韩派有这样的功效),认识“证据”、“直接证据”、“间接证据”、“无罪推定”、“可证伪性”等最基本的文明世界的常识,认识到辩论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人的认同和尊重,而肆意侮辱对手等野蛮的“文革技巧”无助于达到此目的。当然,老芦的这个系列会极大地帮助人们厘清头绪,像是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的那场世界杯球赛,一场不太精彩的比赛由于解说的横空出世而变得精彩。我倒不认为老芦在浪费时间。

作者:whopper_junior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whopper_junior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212434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