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运动
加入时间: 2009/05/17 文章: 1780
经验值: 59339
|
|
|
作者:布朗运动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剛才網上找了一下, NASA確實在2010年成立了一個 Center for Climate Simulation, 而且規模不小. 所以在此之前, 應該就在做這方面的研究. 想了想, 主要可能是他們手裡有大量衛星觀測數據, 而且研究其他有大氣層的行星, 也需要這個. 不過如果是我, 要研究氣象, 會去找NOAA的人合作. 他們才有地面收集的數據. 我以前一個朋友畢業後去NOAA工作, 被派到一個小地方的氣象站. 雖說薪資不錯, 但很無聊, 後來就離職了.
總之, 氣象模擬是非常靠不住的東西, 不過這種論文最好做, 輸入一大堆數字, 讓電腦跑一跑, 就發表了. 如果真要做這種事情, 需要長期觀測, 然後然根據觀測結果逐步改進模型, 並由不同的人建立獨立的模型, 但就是如此, 也很難得出結論. 事實上, 太平洋大氣模型就有很多個, 美國的, 日本的, 大陸的, 台灣的, 但就是這樣, 連颱風運行路線都算不準, 而這只是在預測幾個小時和幾天內的氣象. 相對來講, 局部海洋模型應該簡單, 因為邊界條件比較簡單, 也就是海, 沒有地形問題. 據我所知, NOAA搞了個墨西哥灣模型, 能夠在幾小時內大致預測颶風的走向和登陸地點. 這已經是最好的模型了.
在這方面, 真正能做的大概就是全球暖化這種問題. 因為這個問題其實是精確測量整個地球熱量平衡和溫度的實驗問題. 這個問題如此重要, 一大批一流科學家搞了多年, 但結論還是有爭議. 最近衛星觀測的地球輻射量和標準模型預測值差很多.
至於三峽, 從地球的尺度看, 水庫對地形的改變其實很小, 也就水面變寬一點, 面積增大概增加幾十平方公里, 蒸發量變大一點. 我個人的猜測是, 增加的水面積還不如胡佛大壩. 胡佛大壩建成後, 上面形成了一個湖, 但長江沒有, 只是江面變寬一點. 事實上, 長江周圍江湖的水面積一直在自然和人為地改變. 發一次大水, 水面就會增加幾千平方米. 這種影響根本沒法算的.
http://www.nccs.nasa.gov/
作者:布朗运动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