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帖]【90征文】我觉得胡总可以看看俺家这辆车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帖]【90征文】我觉得胡总可以看看俺家这辆车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5

经验值: 519217


文章标题: [转帖]【90征文】我觉得胡总可以看看俺家这辆车 (811 reads)      时间: 2011-7-16 周六, 下午5:02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90征文】我觉得胡总可以看看俺家这辆车

  

  我觉得胡总可以看看俺家这辆小捷达,因为它是我国普通老百姓物质生活获得巨大进步的一个明证。

  俺家这辆小捷达是05年十二月份买的,刚买车那一个月,我几乎整夜整夜睡不着,有时夜里三点钟醒了,也会爬起来下楼看看车丢没丢。理智告诉我,我那车贼是不会偷的,楼下有那么多的好车,有奥迪,有大奔,有蒙迪欧,还有沃尔沃。难道天下真有如此笨贼,好车不偷偷赖车。理智上我是这样想的,但实际上我还是忍不住,半夜一次又一次下楼看看车是不是被贼偷了。工薪阶层苦省十年买辆车,不容易啊!因为不容易,所以总觉得天底下最好的车,就是俺家的小捷达啦。所以总觉得贼不偷车便罢,一旦偷车,非偷俺家的捷达不可。大冬天半夜三更下楼看车,那风真叫透骨的凉。

  不仅刚买车时,就是现在我没事还会围着车打转转看,看着它亮闪闪的车身,大大的车灯犹如孩子般睁着一双幼稚的大眼睛,心里总是不大相信,这样漂亮的车,还真是我家的车吗?我真有这样一辆车吗?但当我拿出车钥匙打开车门,点火轰油过立交桥开到办公室楼下,抓着车钥匙再绕车转两圈看看时,情不自禁自己笑了,我怎么这么傻?这不是我家的车还能是谁家的车?

  现在北京雨天大堵车,小区门口常被甲壳虫一样多的小车围个水泄不通,中国家用轿车已经荣登世界销售量榜首,北京居民们对私家车由爱到烦。但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永远也理解不了我们那一代人爱车之心情。车对我们那一代人来说,是我们年轻时想也不敢想的一个梦。那时认为家中拥有一部私家车的事,只能发生在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甚至印度也有可能,而中国断无可能。我们年轻时所想的,无非是崭新的自行车后座上,带着一个笑得甜蜜蜜的小媳妇。所以,当我这个中国普通老百姓有生以来,真的拥有一部私家车时,我的心不禁在颤抖,那心情太像清代作家吴敬梓所描写的范进中举。

  在我的印象中,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物价就在咱小老百姓的抱怨声中,不停的涨,肉价涨,米价涨,菜价涨,不管吃的穿的用的,一涨都涨。办公室女同胞们最常抱怨的一句话就是,再这么涨下去,还让咱小老百姓怎么活?说来奇怪,这么不停涨价的结果,反而北京市老百姓家里的电风扇、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等新鲜玩艺,像变魔术一样慢慢地全有了。比如说我家的经济条件在同事们中算差点,家用电器别人前两年买了,我跟着后两年也买了,也没比别人家少买。怎么?一介布衣的我,北漂在北京的我,最后在涨价涨价的抱怨声中,竟连小汽车都买回了家。

  说句实话,自从我家有了这辆小捷达,我的心颤抖得厉害,我得琢磨琢磨,我得想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究竟是啥法术使得家中能买辆小汽车?究竟是物价涨得快,还是工资涨得快?

  

  好了,78年时我的工资是37元一个月。

  92年初来到北京时我的工资加奖金是240元一个月,以后开始了物价不停的涨,工资不停的涨。

  到了2011年6月,我的工资加奖金拿到手的是3800元,医保卡上每月还有2百多元钱,这大概不能算收入,因我每月高血压看病,什么劳损,退行性病变脚痛肩膀痛看病要花钱,这点钱也花得差不多了。

  也就是说,我的工资自78年以来涨了一百多倍稍多,就算一百倍吧。

  首先算算:78年时合肥的小青菜价我记得在3分5分钱一斤之间变化,取平均价格4分钱一斤;现在合肥的青菜价在3元4元钱一斤,哇!涨了100倍。难怪我们现在青菜吃的少,肉吃得多,它涨价太利害了。

  算算:78年时粮站的米价约0.12元一斤,现在普通米价北京2.9元一斤,涨了24倍。

  算算:78年时,猪肉价曾经0.73元一斤,前次我去超市发买黑山猪肉22元一斤,涨了30倍。普通猪肉没这么贵,平均16元一斤,涨了22倍。

  算算:78年时,鱼价我记得约0.40元左右一斤,我姨妈说现在草鱼价在7元8元之间,算8元一斤,涨了20倍。

  算算:78年时,鸡蛋价格约0.8元一斤,现在洋鸡蛋4到5元一斤,涨了6倍多。但土鸡蛋贵点,一个一元以上,一斤鸡蛋没超过十个,土鸡蛋算它涨了12倍。

  算算:78年时,我一年省吃俭用,可节约120元钱买一辆自行车。但现在我一个月除去吃喝(假设煤气水电等加一块儿用了1500元),我还剩2300元,假设自行车500元一辆,一个月可买4.6辆自行车。

  78年时,我亲眼看见,小女孩丢了辆自行车在大街上哭,现在呢,自行车丢了没人报案。丢了就丢了,再买个新的。

  算算:78年时,我一年省吃俭用,可节约120元钱,买一块上海产的手表。现在同等质量的手表假设300元一块,我一个月除去煤气水电吃饭等还剩2300,可买7.7块。

  手腕有块亮灿灿的表是我们那个时代年轻人时髦的标志,但现在年轻人懒得戴了。

  算算:78年时,一件好的的确良衬衣可能要10元钱。我一个月的工资可买3.7件。现在呢?假设100元买一件比当年好的衬衣,我一个月可买38件。

  算算:86年时,我一年苦省,节约了约240元,春节前出差至北京,买了一件雪花呢大衣,花去135元,剩下的从毛主席纪念堂买了几条烟,从哪儿还买了一瓶酒,没了。当时我的工资已涨了些,一年节约的钱可买二件雪花呢大衣。但现在我一个月的工资可买二件羊绒大衣(备注:不是明牌哈),手感比我那件雪花呢大衣还要好。

  86年我买的那件雪花呢大衣,刚买回时穿上帅呆了,姑娘们的回头率极高,可也有让我郁闷的时刻,怎么光盯住我大衣看,不看我涅?

  更烦的是我老妈,买回来后老妈一直嚷嚷要收起来,说是留着以后走人家穿。可留着留着,后来我人变胖了,穿不上了。真可惜那件雪花呢大衣,从买回到现在,一直吊在大衣橱里没怎么穿。

  还有,现在北京市居民几乎家家都有的电风扇、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和78年无可比性,78年以前没那些东西。

  还有,我上大学时老师教我们建筑防火(我是学工民建的),我心里可纳闷了。咱们家徒四壁,烧不起来啊。我小时家庭生活算是幸福的,父亲是县里的一个小科长。可当时我家的家具能数得出的,不过是两个箱子两张床三把椅子。地是水泥地,墙是石灰刷的,烧不起来。

  现在看看真烧得起来,北京许多家庭装的木地板啥的(我家卧室也是木地板),还有厚厚的窗帘和满满堂堂的家具。网上不是常有报道吗?说某某小区失火了,从楼下烧到楼上。

  2004年我家史无前例做了次装修,做过后同事问我啥感受,我说,坐在木地板上久久地不愿爬起来。那次我的心也有点小颤抖,毕竟是俺这辈子第一次、也是首次过上了有木地板有空调的好生活。我外祖父解放前是个小地主,他老人家哪享受过今天的好日子。
  

  好啦!不算了,从我个人收入来看,工资涨了100倍,但物价单项涨价最高的是青菜,涨价近100倍,其余涨价最高的没到50倍。涨价主要表现在吃的方面,至于穿的和用的方面,涨得客气点;尤其是家用电气,不但没涨价,和工资涨幅相比,简直是降价。比如家用台式电脑,90年时约2万4千元一台,当时我哀叹,这辈子别想买电脑了。结果呢?由于家用电脑不停降价,我家前后共买了四台电脑,现在台式电脑约4000千元可买一台相当好的。

  至于车价自78年以来则一直在降,95年捷达手动档裸车约14万,2005年约10万,现在约8万。

  经过这么一算,大家都知道了,俺家买一辆捷达车,是我家经济能力刚好允许的范围内,属情理之中,不属想象中天方夜谭。



  自从家中有了辆捷达,家庭的日常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买车后的第一年,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先将北京周边的山山水水逛个遍。

  再07年自驾去西安、华山,顺便经洛阳看龙门石窟,经安阳看殷墟。

  再08年自驾北戴河、承德、山海关,又自驾回了趟安徽老家,挺神气开了去看望下岗在家的表弟。但让我泄气的是,表弟的堂哥做生意发了财,他家买了三辆车,其中有一辆是宝马,表弟也学会开车了,被他堂哥聘用当司机。哈哈!买辆私家车在中国已是件很普通的事,我还死抱着老黄历不放,看得比天大。

  再09年自驾长驱1800公里,全家同游井冈山,被革命的摇篮摇了摇,其乐融融。

  10年在家憋着,没动,我毕竟是个工薪阶层,得省省。

  11年,也就是今年,又想去五台山,又想自驾去呼伦贝尔大草原,还想在家继续憋着,攒钱,等退休了和车友们开车结伴去西藏。

  

  写到我家因有了这辆小捷达而生活发生变化时,我不禁想起一件往事,如鲠在喉,不得不说。

  大约在83年春,因为合肥市联合政府大楼结构计算问题,我和市设计院的几位同志出差去广州。在上海返回合肥的航班上,邻座遇到一香港同胞。在航班中途发饮料和糖时,那位同胞一声不吭,固执的将装糖的袋子向我面前推,意思是送我。我拿起看看,还不错,里面有两颗是全国有名的上海大白兔奶糖,我不要,又推还他。他依然一声不吭,依然固执的将装糖的袋子向我面前推,意思还是要送我。我只好拿起,拿起后说声谢谢,又说句,我带回给单位同事们吃,还是不错的。他似乎没听见,低着眉,手似乎挺专注的在依托座位后背展开的临时饮料台上扣啊扣的,也不知他当时想什么,对于我所说的谢谢,没反应。忽然他自顾自的一声长叹,头又横着摇了摇,继而转过头,用背对着我,一声不响盯着窗子向外看。好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在想他这奇怪的举动究竟啥意思。直到有一次单位同事结婚发喜糖,大家都不肯吃,我方悟出。当时他那奇怪举动的潜台词就是:没想到大陆同胞这么穷,我们不吃的,他还拿着当宝贝。扭过头用背对着我的含义应该是:大陆同胞生活真惨,惨不忍睹;或者是,不就一袋糖吗?他还谢来谢去的。可我们当时生活没压力,自我感觉特幸福。我们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就是,要解放世界上三分之二受苦受难的人,像美国人民、台湾同胞、包括香港地区,基本上都属于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阿尔巴尼亚,那个穷地方,则属于一盏明亮的社会主义明灯。

  多少年,多少年过去了。我一直想对那位香港同胞说,现在我们也富了,我们现在也不爱吃糖了。但人海茫茫,到那里去寻这位偶尔相逢的香港人,说这么一句如鲠在喉的话给他听。时光一去近三十载,即使他现在站在我面前,也应该是相逢而不相识了。或许,他早忘了,但我还记着。

  

  还有一件小事,说出来让大家笑笑。

  记得刚刚改革开放时,经常会有一些港商和外商来大陆推销电脑,或表演软件啥的。这些港商和外商给我的印象是特有钱,出手阔绰,在高级宾馆住着,也不管俺们买不买他的产品,但凡来看他新技术发布会的,中午统统的留下吃饭。这种场合我遇得多了,每逢遇到这种情况,竟有眼巴巴盼着吃他一顿饭再走的意思。

  当时在饭店请客,我记忆中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不像现在,邻居早早告诉我,今年轮到他家定餐了,年三十咱们在饭店吃一顿吧,省事。我记得当时单位有同事调走了,大家常干的事就是将钱凑凑,买回渔肉酒菜鸡蛋等,搬几个煤炉(脸盆)过来,大家下班齐动手,洗的洗,烧的烧,然后美美地吃一顿十分丰富的晚餐。舍不得下饭馆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大家烹调水平特别高;也不是像现在年轻人到野外支个帐篷,点个篝火来烧烤,追求贴近大自然。而是因为当时工资低,穷,当时我的工资一个月37元,即使物价再便宜,也不敢轻易下饭馆。

  
  再说一件小事。

  大约在今年三月,乍暖还寒。在特5公交车站,我遇到一位上车特谦虚的人,他总是坚持让所有人上了车,他才上车。我恰巧是个坐座位特谦虚的人,总是坚持让所有人都有了座,我才肯坐。两人都是特谦虚的人,自然,我们成了好朋友。开始我看他黄头发黑眼睛和我们长得没区别,以为他是华裔外国人,或者是学富五车的海归专家。经过交谈才知道,他的名字叫金田,来自日本,是我国招聘的专家。他还告诉我,他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都在二战被美国飞机炸死啦!

  我也不知啥原因?是不是出自对他哥哥和姐姐被美国飞机炸死了的深刻同情,还是我本性穷大方。清明节,我自告奋勇邀他去野三坡玩,声言门票等一概我付,晚上归回,还请他去傣族饭店“搓”了一顿,“搓”得这位日本朋友连叫中国饭菜真好吃。

  五月三号,他的亲戚从日本来中国玩,我这个人还是穷大方,又自告奋勇充当他们的司机,开着我家那辆自认为比奥迪宝马还要好的捷达,送他亲戚去长城、龙庆峡,第二天又去了周口店猿人遗址、石花洞、潭柘寺等地。四号晚回到北京,我还不忘尽地主之谊,在九华山庄请日本朋友们吃烤鸭。九华山庄的烤鸭可是240元一套,味道比全聚德只好不差,那一餐我花了近700元,买单时百元钞票数了7张我有点心痛,但看日本朋友们连赞好吃,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后来金田先生又请我吃了几顿日本料理,席间还发生了这么一件趣事。

  金田先生竖着大拇指,连赞中国的东西太好吃啦!我问,究竟什么东西太好吃?

  他说,驴——驴——,驴了半天,蹦出驴肉火烧。

  将我笑得透不过气来,中国地大物博,有那么多好吃的,菜有鲁、川、苏、粤等八大菜系,仅面条做法,就有汤面、卤面、油拨面、捞面、刀削面、空心面、抻面等好几百种,金田先生怎么就偏偏看上驴肉火烧,我真搞不懂了,况且那东西我从来就没觉得好吃过。

  金田先生说完,还从内衣口袋里小心地掏出一张名片,极认真地向我推荐,就这家店做的,最好吃。我点着头,接过名片,佯装认真接受。

  饭后归回,我不觉腰杆挺得直直地,气也顺了许多。大约心头憋了十几年那句想对香港同胞说的话,在穷大方招待日本朋友的过程中,已经宣泄得无影无踪。

  本文写到最后,我还是文章开头那句话,我总觉得胡总可以看看俺家这辆小捷达,因为它是中国千千万万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生活发生变化的一个典型证明。说起来我的技术职称是研究员,我家那位是教授。只可惜我们尊贵的高级技术职称前,都有个副字。我是副研究员,她是副教授,两个副字一加,含金量少了许多。这也好,咱家的收入在知识分子队伍中不高,不低,中等。咱自认为,咱家自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所发生的变化,就是中国千百万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所发生变化的缩影。

  至于我晚年退休了想做什么?俺只想开着咱家的小捷达,去西藏,去新疆,还想去泰国,去欧洲。其实俺特想怀旧去朝鲜,听人说那儿的人表情呆板内心很纯朴。

  有网友可能要问,你这是不是都FB啦!我也只是潜意识中的不服气,年轻时不是看过一批批外国胖老头小老太,在导游指挥下,拿着个小旗子,排成队,来中国旅游。现在我老啦,我也想学外国人样儿,去他们那儿转转。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002589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