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唐氏微积分讲用报告(四)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唐氏微积分讲用报告(四)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唐氏微积分讲用报告(四) (734 reads)      时间: 2010-9-16 周四, 下午12:46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三、关于“反调节”


唐大科学家的突出特点,是自我感觉超级良好,认定他制定了“水位与流速成正相关,不受下游大坝影响;泄洪能力与水位无关”的唐氏大定理后,便一劳永逸地击毙了“唱衰派”,而我竟敢在此之后还抱着“反调节”的谬论不放,甚至继续用那“水库工作周期”的笑话出来现世,这里唯一的解释,就是我这人死要面子,死不认错。

唐科之所以出现这种病态错觉,基本原因是他的脑浆凝固了(也可能是石化了,未必是混凝土化,第二种可能是脑浆钙化,第三种可能则是暂时冻结。上帝保佑是最后那种预后比较好的可能),所以这辈子也大概意识不到,他之所以闹出这种笑话来,乃是因为分不清“蓄洪”与“滞洪”,以为前者就是后者。因此,他把一个不敢蓄洪,只敢滞洪的反常水库的工作周期,当成了正常模式。再用那反常模式来粉碎我介绍的正常模式。

我已经在旧作中反复解释过了(也是在与WM在2009年4月间争论中作的),人类之所以要修水库,并不光是为了发电,同样是为了调节江河的流量,使得一年四季下游的流量相对恒定。因此,一个有足够防洪库容的水库,应该在汛期蓄水,枯水期放水,这样下游流量就相对恒定,不至于在旱季出现旱灾,在汛期出现洪灾。

为了让連wm那种弱智分子都能一眼就看懂这简单人类常识,我还不嫌麻烦,给出了水库的正常工作周期:

平水季节:流入等于流出──库内水位不变

枯水季节:流入小于流出──库内水位下降(水库放水)

平水季节:流入等于流出──库内水位不变

洪水季节:流入大于流出──库内水位上升(水库蓄水)

一个设计完美的水库,就应该保持在这种工作状态,这就叫“具有蓄洪功能的水库”。只有例外的超级大洪水才能打破这正常工作周期,届时因为来水量超过了水库的蓄洪量,有垮坝或漫坝的危险,只好被迫在汛期放水。但那时非常罕见的特例,在一般年月里都应该按照上述周期工作,胡佛水库就是这样的。

因此,若三峡水库像胡佛水库那样,有足够的防洪库容,则它的工作周期就该如此:

枯水季节:流入小于流出──大坝水位下降,直至145米

平水季节;流入等于流出──大坝水位不变,保持145米

洪水季节;流入大于流出──大坝水位上升,直至175米

平水季节;流入等于流出──大坝水位不变,保持175米

无论在哪个季节,流出量都大致相等,这样便起到了稳定下游流量的作用。

按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提供的数据,三峡水库似乎确有足够的蓄洪功能:

“三峡水库调蓄不同频率洪水时,相对应的水库最高水位列于下表:

洪水频率 枝城控制泄量 (立方米/秒) 水库蓄洪量(亿立方米) 水库蓄水位 (米)

5% (二十年一遇) 56700 73.3 157.5

1% (百年一遇) 56700 143.3 166.7

0.1% (千年一遇) 71500 221.2 175.0”

(http://www.3g.gov.cn/xxxq.ycs?GUID=1891)

由此可见,要到千年一遇的洪水来时,大坝水位才会涨到175米。因此,按此计算,三峡水库确有足够的蓄洪量,完全可以按照正常周期工作。

不幸的是,三峡水库的库尾在重庆,若是在洪水期蓄水到175米,则因为水力坡度的存在,必然会抬高库尾水位,威胁重庆安全,此乃“防总”最大的噩梦。三峡工程的实际主持人陆佑楣院士已经向报界披露了:

【南方周末:1998年8月底,您作为三峡总公司总经理,在《人民日报》上预判:2009年竣工时,三峡基本可抵挡这种(1998)千年一遇的洪水,就是 9.8万立方米每秒的流量。如果有万年一遇的洪水---- 您当时的原话是12.4万立方米每秒流量,三峡大坝可以超量蓄水到180.4米,库容能增加400多亿立方米。可今年,7万每秒的流量只能算20年一遇,为何三峡就不蓄了,泄洪了呢?

陆佑楣:这个是防总决定的,要是我,我胆子大(就会蓄)。】
(http://nf.nfdaily.cn/nfzm/content/2010-08/19/content_15010827.htm)

这话连白痴都能懂吧?陆院士是说,三峡水库有足够的蓄洪量,哪怕是遇到万年一遇的洪水,水库都有足够库容容纳,可以蓄水到180.4米都不会漫坝。然而今年汛期的流量只能算20年一遇,水库仍然不敢蓄水,只敢泄洪。所谓“泄洪”,当然是针对上游而言,具体来说也就是为怕淹了重庆,拼命排水。陆院士的意思是,之所以如此,不是因为他把防洪库容算错了,而是“防总”怕淹了重庆。

可惜他没敢说出,“防总”之所以有此担忧,恰是因为陆院士等人当初作了静态估算,把三峡水库当成个水平的湖泊,只考虑了它的容量,却完全没有考虑到洪水必然增高水力坡度。若按他们的静态计算,让三峡水库在汛期中蓄水,则上游就很可能决堤,而那才是“防总”最大的心事。那些人不是不懂装懂的半截子汉学家唐好色,知道重庆若给淹了,则乱子就闹大了。就算忽略政治局委员薄某人,忽略国际影响,光是造成的GDP损失都会让中央暴跳如雷,因此宁肯下游尽成泽国,也绝不能淹了重庆。

既然不敢蓄洪,那就只好滞洪了。所谓“滞洪”,就是在汛期到来前大量放水,把水位放到145米的“汛限水位”。在洪水期间,水库根本不蓄水,来多少放多少。这状态要一直延续到汛期末尾,才敢开始蓄水。即使如此,就连在何时开始蓄水,水利部与三峡电力公司每年都还要争吵不休:

【陆佑楣:每次争论,都是在水利部和三峡电力(公司)之间。水利部害怕再来一场大水,出现问题是他的责任,发电不是他的利益。

南方周末:发电是三峡电力公司的利益。

陆佑楣:三峡总公司也不是傻瓜,要考虑发电效益,同时也会保证安全。(两家)就为每年什么时候开始蓄水吵呀吵,最后由国务院拍板。从长江洪水流量看,9月1日蓄水,就可能蓄到175米。蓄满一库水,一直用到第二年的四五月,可以多发多少电?

南方周末:7万立方米每秒的流量,对电力公司来讲显然是好事。

陆佑楣:假如从发电效益来看,现在少泄一点,下面也不缺水。你备高一点水,发电量就大得多。】(引文出处同上)

我上次已经解释过了,发电是把水的位能转化为电能,因此水电站发电量取决于水位而不是河水的流速。那文字贴出后,大批文盲斥我为民科。请文盲们睁大眼睛看清楚了:陆院士在此讲得明明白白:“备高一点水,发电量就大得多。”而这就是三峡水电公司与水利部的利害冲突所在──水利部关心的不是发电挣钱而是上游安全,巴不得水位越低越好,而三峡公司则财迷心窍,巴不得水位越高越好。这就是唐科无限崇拜无限忠诚无限敬仰无限热爱的洋共当局。

既然在汛期来多少放多少,三峡水库对下游防洪还有什么意义涅?那就是被唐科当成正常防洪模式的“滞洪”。所谓“滞洪”,其实是水库必有的功能。

在汛期中,大坝的平均水位限于145米,但那不过是个理想數值。当洪峰到来时,因为水库来不及立刻排放,流入量必然大于流出量,于是在那个期间,水库便暂时处于蓄水状态(所谓“蓄水”就是放水量小于来水量)。这其实是天然发生的缓冲作用,即使不是有意调节,也必然会有这种效应。因为这效应,下游涨水的幅度就没有筑坝前的大。但在洪峰过去后,水库加大排水量,使得大坝水位回落到145米,以迎接下一次洪峰,于是下游流量就要高于没有筑坝时的流量。这综合结果就是所谓“削峰”,亦即降低了下游的洪峰水位,其调节原理跟电容器的稳压作用差不多。

这就是为唐科那隧道眼加钙化脑浆理解并激情歌颂的“蓄洪”,其实只不过是“滞洪”而已。这对下游当然有一定好处:水位的峰值给降低了,当然洪流漫过堤坝的概率也就随之降低了。可怜唐科看不见,这么做也有弊端,而这弊端我早就解释过了:汛期到来前水库就放水,使得下游提前进入汛期,汛期中因为水库的削峰作用,使得下游堤坝长期持续处于高水位中,同样能引起堤坝渗漏或崩塌。据中评社北京7月17日电:

“截至17日8时,长江干流九江站水位涨至20.59米,超警戒水位0.59米,创下11年来最高水位。与此同时,江西鄱阳湖水位也已经持续超过警戒线,目前,两者水位还在呈上涨趋势。这次九江段水位再超警戒线主要是由于长江中下游有集中强降雨过程,来水明显增多,加上三峡水库加大泄洪,导致长江九江站水位明显偏高并将维持一段时间高水位。 此外,江西鄱阳湖水位超警戒水位时间累积已达25天,受高水位长时间浸泡,各地圩堤已经发生渗漏、泡泉、崩塌、滑坡等各类险情,一旦再有大规 模降雨,将对圩堤安全造成威胁。 ” (http://chinareviewagency.net/doc/1013/8/4/6/101384655.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384655)

人家在这里说得明明白白:“加上三峡水库加大泄洪”。连我党都承认的事实,唐科那坚强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就是死都不肯承认,坚持认定三峡水库就是有蓄洪功能,指责我胆敢怀疑水博提供的数据,骂我不承认科学,向大自然宣战云云(大意如此,以原帖为准)。

这石化脑浆死也不能理解,就算“今年在洪峰时期把每秒70000立方米的流量减少到每秒40000立方米”真是事实,那又怎么样?那不过是个瞬时值而已。事实是,在过去两年中,三峡水库在汛期根本不蓄水,要到9月底才开始蓄水。这是官方反复敲锣打鼓大喊大叫承认的事实,不是党外布尔什维克可以否认的。

既然不蓄水,那就是来多少放多少,汛期中的平均排水量等于不筑坝,毫无蓄洪功能,只有天然具有的滞洪功能。上面已经讲过了,滞洪与蓄洪不一样,蓄洪有利无弊,而滞洪有利有弊。滞洪虽然降低了漫坝的危险,却增加了长期浸泡引起堤坝渗漏、崩塌滑坡的危险。只看得见前者的人,要么是隧道眼使然,要么是爱党成狂失去了客观立场和理解力,要么是天生智障,应该去申请残障补助。

三峡不能蓄洪也罢了,问题是三峡公司为了发电赚钱,竟然丧心病狂地在枯水季节蓄水。于是就使得水库成了水害工程,这也是官方媒体供认不讳的。我已经反复引用过了,无奈唐科爱党成癖,死也看不见:

“过去三峡工程调度规程为反季节调节,汛期泄水,枯水期蓄水。”

人家还详细介绍了2008年与2009年两次蓄水的过程,第一次是2008年9月28日开始,第二次则是2009年9月15日开始,两次都引起了下游旱灾。(http://big5.cctv.com/gate/big5/hb.cctv.com/20091111/102602.shtml)

从表面上看,在汛期末开始蓄水,似乎不能称为枯水期蓄水,但实际操作却不是这么回事。汛期末不过是个蓄水启动时间罢了,汛期末江水流量仍然较大,仍有引起上游洪灾的危险,因此在第一阶段蓄水速度很慢,到后期才增快速度,因此一直要拖到11月份去,引起下游旱灾,不得不半道停下来。

为什么要搞这种坑害下游的反调节,陆院士已经讲得明明白白了:

“蓄满一库水,一直用到第二年的四五月,可以多发多少电?” “你备高一点水,发电量就大得多。”

这就是三峡水库为何成了个水害工程──金钱使然。

希望以上所说能够炸开唐科的脑结石,终于领悟了他是在用一个反常模式来批驳正常模式。如果以上讲解还是无效,则愿上帝与你同在,阿门。

(全文完)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71974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