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好色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6/03/20 文章: 3893
经验值: 67892
|
|
|
作者:唐好色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1. 物理學上有個基本的概念: Causality. 無論是能量, 還是水量, 還是訊息的傳遞, 是需要時間的. 重慶周圍一場暴雨, 大量的雨水衝入長江, 形成一波洪峰. 這時候遠在600公里外的三峽水壩的水位對重慶的水位沒有意義. 在這個情況下, 線性的每公里水位上漲x米的模型根本沒有意義. 而洪峰到來前重慶的長江水位才是關鍵---洪峰會往這個水位疊加. 所以我反復陳述, 必須研究在汛期長江的平常水力斜度.
越南網友說, 修大壩前, 枯水期重慶水位167米. 汛期平常水位應該比這個高. 現在的關鍵問題是詳細搞清楚如果三峽145米, 重慶多少米; 如果三峽150米, 重慶多少米. 然後和修大壩前重慶汛期平常水位比較, 才能評估大壩對重慶洪災的負面影響. 這些都是非常專業的工作. 我要說的是我是票友, 我上面這個[模型]雖說比那個[每公里水位上漲x米的模型]要好, 但還是非常粗糙的. 我同意越南網友的說法---大型計算機不是吃素的.
注意1981年重慶洪水水位193米, 而三峽還沒有大壩, 那裡水位也就60多米. 請這裡的水力斜度專家們, 用他們的公式算算, 當時重慶的水位應該是幾米?
2. 流體力學問題向來複雜. 在大壩建成以前, 大家都是紙上談兵, 不過這裡當然有專家和票友的區別. 現在大壩已經建成, 應該用實證, 積累數字, 而不是再拿那些爛公式來瞎攪和. 我提出追蹤
http://www.cjh.com.cn/
網友們好像興趣缺缺. 嘿嘿, 有人說我高屋建甌. 在這事情上, 人家的[甌]已經建好了, 他卻還拿著個爛模型, 泛泛而論. 注意: 今天的落差已經降到了9.18米.
3. 我以前已經說過多次, 不過再重複一次. 所有這些批評, 歸根結底都是在說三峽容量不夠, 但這是能造的最大的水庫. 造了, 對控制洪水就有彈性; 不造的話, 過幾年下游就一片澤國.
4. 洪水對重慶的傷害和對下游平原的傷害是不一樣的. 重慶是山城, 洪水來的快, 去得也快. 下游是平原, 洪水沖垮大堤後, 進入低窪地區, 就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清乾淨, 河流甚至可能改道.
5. 大壩的抗洪作用已經充分顯示. 這次洪峰時期把每秒70000立方米的流量減低到每秒40000立方米的流量, 使之安全通過荊江大堤. 可現在竟然還有人說大壩毫無抗洪能力, 是個水害工程. 嘿嘿.
作者:唐好色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唐好色于2010-9-13 周一, 上午2:59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