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迷 [博客]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性别: 
加入时间: 2008/05/16 文章: 3610
经验值: 164705
|
|
|
作者:若迷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重庆朝天门连续两年在汛期被淹了,虽然淹得并不是很严重,但总是戳穿了三峡建坝以来被吹得震天响的什么“可防万年、千年、百年一遇洪水”的弱智谎言了吧,因为这两年所遭遇的洪水连百年一遇都还远远谈不上。
可面对这些无可辩驳的事实,自称负责任的科学家唐好色就是不服气,不仅一再声称三峡工程“利远远大于弊”、“三峽大壩,對下游,抗洪抗旱,好處是絕對的”,还要用劣质类比来数落王维洛“他提出一個水力斜度問題,這應該是水力專業的常識,專家們不會不知道.他卻以為發現了新大陸.這就像那個[阿寶寶就是要除零]的[一票友],自以為發明了啥新東西,其實卻是在鬧笑話.”。不仅如此,好色还搬出三峡大坝运转周期来,并以为那是什么了不起的法宝。下面就是唐好色摘录来的三峡大坝运转周期的简要和他的简评:
————————
三峽大壩的運轉週期 -- 唐好色 2010-7-28
1. 每年六月初, 汛期開始, 大壩水位下降到145米, 準備抗洪.
評論: 在汛期, 洪峰來時就蓄水, 減少下游流量, 洪峰過後, 開始排水, 為下一波洪水的到來做準備. 當然在特定時刻, 排水還是蓄水, 需要專業考量.
2. 九月初, 汛期過後, 沒有洪水威脅, 但長江的流量還是大於下游的需要, 入大於出, 大壩開始蓄水, 儘量達到175米.
評論: 175米並不一定能達到, 如果當年大旱, 枯水期提前到來, 那就要提前停止蓄水, 和提早放水.
3. 十二月初, 枯水期開始, 為了滿足下游對水的要求, 大壩開始放水, 出大於入.
4. 五月初開始, 無論大壩還有多少水, 開始排水, 在六月初達到145米, 準備抗洪.
————————
可在我这外行看来,这所谓运转周期完全是一个弱智笑话,它的重大缺陷再明白不过地就摆在那里——它说的是:“九月初, 汛期過後, 沒有洪水威脅, 但長江的流量還是大於下游的需要, 入大於出, 大壩開始蓄水, 儘量達到175米.”。 在汛期过后蓄水,在汛期尤其是洪峰期三峡水库根本就不能蓄水。光是这一条就足够了,世界上哪里有正常的水库在汛期不蓄水反而在汛期过后蓄水的?这不明摆着暴露并且承认了自己违背了修建水库的第一目的和原则了么?还不要说它更违背了自己信誓旦旦的狂言什么可防百年、千年、万年一遇的洪水了。这还有什么好为之强辩的?没有了在汛期蓄水这个重要的环节,其他的环节也只不过是小打小闹而已,根本弥补不了由此重大缺陷所带来的损失。
就抗洪而言,运转周期当中唯一可以拿出来说事的也就只有这么一条——“汛期開始, 大壩水位下降到145米, 準備抗洪”。对于这一条,如果不稍微认真点分析一下的话,很容易给人造成这样的错觉,那似乎是洪水到来之前就把水库的大量库容腾了出来,既然腾出了大量库容,那后来的洪水也就可以被蓄在这里了。也正是基于这种混乱的认识,才有越南人的说法“水库容量相当大,事先排到145M高度,就有足够蓄水能力.”
但是,如果对上面这条再稍微分析一下,立刻就能看出,即使有汛期之前为了腾出库容使得大坝蓄水位降到145米这一环节,也是于防洪无补的。为了能说明这一点,我先引用一个官方的说法:
————————
根据三峡水库的运行标准,在正常运行期间,水库汛期防洪水位为14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在此高差内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降雨通常集中在七八月,如果只蓄不泄,待洪水再次来临时,三峡就会失去作用。
而正是三峡的调度,有效地拦蓄了40亿立方米洪水,当时三峡工程水位已经达到了154米。
————————
现在我们假设以上数字基本可信,然后做一个粗略的估算。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到,水库汛期防洪水位为14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而真正能够起到拦蓄作用的是在实际蓄水位达到154米之前。也就是说,此时它只能拦蓄40亿立方米的洪水,这相比于原来的设计要求221.5亿立方米来讲,用简单的比例来表示就是221.5:40。也就是说,此拦蓄量连原设计的五分之一都不到。
接下来,以这个五分之一都不到作为参照,对比一下这两年朝天门被淹时的两个数字。2009年8月6日三峡大坝蓄水位在148.30米的时朝天门部分被淹了,2010年07月24日三峡大坝蓄水位在158.54米的时候朝天门又一次被淹了。两个被淹时的数字148.30、158.54都于154相差不大,148.30 = 154 - 5.7,158.54 = 154 + 4.54。那么,按照蓄水位处在154米时大坝的拦蓄量只是原来设计的五分之一来对照的话,两次朝天门被淹时的拦蓄量也不过如此。所以,简单的推算和粗略的估计之后,可以说,洪峰期的大坝蓄水功能连它原来设计要求的五分之一都做不到。
接下来,再来稍微仔细点看看这五分之一的拦蓄量,看看它对于抗洪来讲究竟有没有意义。谁都知道,汛期是一个时间段,而洪峰期处在这个时间段里,为期更短。而一个水库是否具有抗洪能力,关键要看它在更短的洪峰期这个时间段里是否能够发挥作用,洪水是在短时间内爆发的,所以必须在短时间内来衡量抗洪能力。可是,这五分之一的蓄水量在洪峰期这个短时间内根本就起不了作用。为什么这么讲?道理很简单,这五分之一的蓄水量太容易被填满了,要填满它,根本就等不到洪峰期,在汛期的最开始阶段就填满了。那么再往后怎么办?洪峰一次又一次到来,每一次的洪水又往哪里填?没地方填又不行,不填就必然造成整个水库的水位抬高,使得处在水库尾部的重庆被淹。于是,为保重庆,又不得不在每一次洪峰来临之前,必须把上一次的蓄水再腾空一部分,这也就是所谓是泄洪。
而在洪峰期,每两个洪峰之间的时间距离是不等的,下次洪峰的时间和大小是无法准确预报的,这还得听老天爷的。于是,泄洪量的大小和时间长短也就是难以准确控制的。而且这种放水泄洪还要反复出现,每来一次洪峰之前就不得不向下游大放一次水,大泄一次洪。而且,洪峰期间到底有多少个洪峰也是无法预测的,例如有一年就在汛期出现过八次洪峰。如此反反复复地蓄水又放水,本来就只是蓄了原设计的五分之一的拦蓄量,还要反复放掉。这对于整个的洪峰期,也就是最需要它发挥蓄水作用进行抗洪的这个短时间来讲,所谓拦蓄抗洪完全是等于零。所以,总的来说,面对滚滚的洪水,那所谓的三峡大坝的运转周期只不过是用来文过饰非的又一个弱智笑话而已。
作者:若迷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若迷于2012-6-27 周三, 下午5:30修改,总共修改了8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