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转帖]三峡水库吵得挺热闹,提供点弹药:三峡枢纽捉襟见肘 防洪库容三折七扣 |
 |
豆腐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882
经验值: 70769
|
|
|
作者:豆腐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三峡枢纽捉襟见肘 防洪库容三折七扣
作者:江鸟又见
2010年7月初,湖南江西诸水猛涨,武汉九江相继洪水入城漫堤成灾。可号称能抵御千年一遇洪水的三峡大坝,却在仅仅蓄洪14亿立方米(即仅占总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的6%)之后,在距设计最高防洪高程的175米还有25米的坝前水位下,不顾下游汛情,于10日8时,竟然按32000立方米/秒的大流量放水泄洪。在大江上下,长城内外网民的一片抱怨声中,水电利益集团的喉舌张博庭(笔名水博)奉命解释,写了一篇“科普”:“三峡大坝为什么要汛期泄洪?”(见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m/Print.aspx?id=343013)
文中水博一反常态,把能防长江千年洪水的三峡水利工程防洪库容,故意贬低为:“可调度的防洪库容仅有221亿”,并承认,如果再不泄洪,就会使“221亿的防洪库容肯定很快就会被填满。对今后再出现的洪水,三峡大坝将会完全失去任何防洪作用”。甚至警告:“为了保障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存在,我们就必须对三峡水库实施防洪调度。”
这里,水博实实在在地通知了大家,虽然坝前高程只有150米,可再不泄洪,面对今后再出现的洪水,221亿的防洪库容肯定很快就会被填满,三峡大坝将会完全失去任何防洪作用。注意他的用词是:肯定、很快被填满、完全失去、任何防洪作用!本民以为,水临城下,可怜的水博这次说了实话,那就是所谓的防洪库容221,要大打折扣。
7月19日三峡工程迎来建成来最大洪峰,三峡水库入库流量达到70000立方米每秒,重庆寸滩站水位185.06m(超过保证水位1.56m)。次日,长江防总常务副总指挥蔡其华在电视上公开承认,这次三峡水库“拦蓄洪水70亿立方米左右”。
让我们来算一下。19日入、出库流量分别是7万立方米每秒和4万立方米每秒,因此水库每秒净存3万立方米,一天约9万秒,19日一天就存了约27亿立方米;连同17、18两日(每天每秒至少净存2万立方米),三天加一起,有70亿立方米了。蔡氏估计没错,这次洪峰三峡水库才存了70亿立方米,只占三峡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的32%。
问题是,221.5亿立方米的其余七成哪去了? 是没用上,还是根本用不上?
对比几天前水博的交代:“221亿的防洪库容肯定很快就会被填满。对今后再出现的洪水,三峡大坝将会完全失去任何防洪作用”;“为了保障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存在(!),我们就必须对三峡水库实施防洪调度”,回答显然是后者。即这次洪峰检验了三峡工程枢纽,它的防洪库容根本远远没用221.5亿立方米,而是只有70亿立方米!
然而水博在他的“科普”中却不敢说出原因何在,现在让本民来教教水博怎样写“科普”文章吧。
三峡大坝背后的所谓水库,其实是一条弯弯的河道,长5、6百公里,宽只有1公里上下。
西端进来一个洪峰,假定此峰极窄,数学物理上的脉冲。这个脉冲叫流量,流量的单位是体积每秒,比如几天前流量曾达到70000立方米每秒。体积=横截面面积x长度,流量=横截面面积x流速。流速的平方同动能成正比。所以,洪峰脉冲等于在三峡大坝的西端进口处射进来一颗子弹,具有动能的子弹。
要知道洪峰不是刹那间的事,而是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输入。不过任何洪峰都可以用许多狭窄的脉冲叠加而成。洪峰总量是流量对时间的积分,说这次洪峰进来多少亿立方米。对洪峰总量取时间平均值,用多少亿立方米每秒来描述,便是流量。注意,洪峰不是一颗子弹,是机关枪哒哒哒从三峡西端进口连续的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扫射。
是的,在没有建三峡大坝之前,洪峰之下重庆也被淹过,但是东头堵上一个大坝,流速在坝前截止为零,显然有坝比没坝上游容易被淹。然而毕竟三峡水库几百公里长,所以只要距大坝足够远的上游某处以上,坝的阻挡作用可以感觉不到。此处水利学管它叫库尾回水末端或尖灭点。即在此点以上发生的洪峰脉冲,奔腾向东视而不见大坝的存在,它在西头淹不淹重庆,跟东头有没有大坝无关。
每颗子弹飞过了回水末端后,感觉到有大墙在前,它的动能就化成了重力势能----水力坡度。水力坡度是水面单位长度的落差,落差乘重量便是势能差。一颗子弹造成一定量的水力坡度,几万颗子弹打了几小时甚至几天,三峡库区还不高峡出斜湖,处处重力势能差啊?人们希望稳定,物理上叫势能最小,高峡平湖势能稳定最小,但是你输入几天的动能,不能乌有,化作势能,使平湖变斜。
射进来的子弹不但带有能量,还带有质量、体积。所以库内不仅水面变斜,水面也要升高。
尖灭点位置由坝前水位及河道河底海拔高程确定,跟西端洪峰流量也有关系。让我们拿出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的精神,省却计算尖灭点的繁杂手续,给出三个尖灭点的例子如下:
坝前135米水位时三峡大坝的尖灭点在距大坝494公里的涪陵李渡镇(卢跃刚、潘家铮,“三峡工程答疑录”,《中国青年报》2003年7月2日);
坝前175米水位时三峡大坝的尖灭点在朝天门码头以西(!)几十公里的重庆市海关至江津段某处(“三峡水库回水范围研究”,《水运工程》,2003年7月,黄碧珊等);
坝前156米水位时三峡大坝的尖灭点在重庆市的铜锣峡。
由此可见,想在汛期蓄水到坝前175米是水中捞月了。为什么?因为对应175的坝前,重庆已落在回水区内,区内因洪峰增大的水力坡度,将使水位从坝前的175米,经600公里的提升,到朝天门码头水位该早超过灭顶的190米了。
在19日的洪峰下,三峡枢纽不顾下游高水位,硬是进七泄四,死守坝前156。为什么?因为:“三峡坝前156,尖灭直逼铜锣口”。铜锣峡口在哪里?距离寸滩仅仅8公里,距两江交汇的朝天门也只有13公里!当时重庆水位185米,朝天门码头阶梯大半淹没。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27日长江水文站记录如下:
站名 时间 水位 流量
寸滩 27日02 179.97 47700
三峡水库 27日02 156.74
坝前水位156.74米,库尾回水曲线末端又移到铜锣峡。水力坡度在600公里内,一路使水位逐渐上升到寸滩的179.97米。平均水力坡度(179.97-156.74)/(600*1000)= 万分之0.39。库尾回水区末端抵达朝天门脚下,正在到来的第二次洪峰,使重庆再次泡汤。
要是三峡水库泄洪,固然能解救重庆,但三峡大坝下游各站将超过警戒水位了。为顾全大局,重庆人只有再次做出牺牲了。这个牺牲重庆保下游,或牺牲下游保重庆的尴尬局面,不是调度能够解决得了的,是三峡枢纽设计的根本缺陷造成的。这个70亿立方米其实就是在高峡斜湖的汛期三峡枢纽的最大防洪库容了,那个221亿立方米也配叫防洪库容?70/221.5=32%,三折。
这便是:
三峡枢纽
捉襟见肘
防洪库容
三折七扣
作者:豆腐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豆腐于2010-7-30 周五, 下午11:29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