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旧作:汉字改革小议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旧作:汉字改革小议
所跟贴
旧作:汉字改革小议
--
芦笛
- (5583 Byte) 2005-8-04 周四, 下午7:58
(1394 reads)
静听山雨
性别:
加入时间: 2009/11/24
文章: 2
经验值: 96
标题:
有些问题不光是汉语的问题,而是语言作为交流工具的必然结果
(158 reads)
时间:
2010-5-06 周四, 下午9:34
作者:
静听山雨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诚如芦特首所述:“以字造词的第二个不足是它造成了现代汉语词汇的相对贫乏,使之难以充份反映复杂多样的现代生活。”
这个问题应该是其他语言也有的通病,而不是汉语因“以字造词”而独有的不足。
首先,当涉及到新名词的时候,日文和韩文的典型做法是直接引用英文的发音,比如将FAX引为ファックス,팩스,但是这种做法势必影响整个语言体系的统一性与语言自身的魅力。这种现象也间接说明了东亚文明在接受西方新事物的时候确实存在新词匮乏的问题。
其次,当涉及到新的形容词,尤其是描述一种心理状态或者个人感情的词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准确翻译的。比如日文的“優しい”一词,中文可以理解为温柔(说日本女人温柔其实应该就是優しい),但是跟“温柔”还不甚相同。究其原因,应该是因为中国姑娘本来就没有“優しい”的传统,所以就不会有相应的形容词。我接触过的中国姑娘,日本姑娘,韩国姑娘各有各的不同,形容起来也还是用各自的语言最贴切。
您提第一个问题的时候说到“大卫科波菲尔”的例子,阐释了外文的一些好处。不过汉语中有唐诗宋词,有红楼梦等等,只好说是各有千秋。
您提的第三个“模糊性”的问题确实是汉语的巨大缺点之一,这恐怕从古代书生学习“气、道”等模糊的东西的时候就开始了。这个确实需要改造,而且我认为是不难改造的。
我只是想说,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只有成熟与否,应该没有完美与否。
让芦老见笑了。
作者:
静听山雨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_________________
会说汉话很幸福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923796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