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从扁鹊见齐桓公说起——谈上古时期的疾病理论是如何形成的(2)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从扁鹊见齐桓公说起——谈上古时期的疾病理论是如何形成的(2)   
我要注册






加入时间: 2009/10/04
文章: 764

经验值: 36499


文章标题: 从扁鹊见齐桓公说起——谈上古时期的疾病理论是如何形成的(2) (400 reads)      时间: 2010-3-25 周四, 上午11:48

作者:我要注册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如果用前面提到的《灵枢•禁服》“口袋”与医学方法的比喻来理解“邪气”理论,那么临床上具体的疾病、具体的治疗方法,这就是需要装入口袋中的零星医学知识,而“邪气”理论框架,就是将口袋捆扎起来的绳子。

从这个比喻中,我们很容易发现《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在功能上有一个很大的差异。

现代医学中的生理学、病理学知识,首要目的是解释现象,用各种生物、化学规律去阐明疾病的发生原因,例如病菌是什么形态,它如何侵入人体,它如果诱发了炎症反应,又如何进一步引起发热、咳嗽的症状等等。现代医学试图揭示清楚疾病发生的每一个环节。

而《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首要目的是总结已有的医学经验,是在医家掌握了“杂如毫毛”的医学知识之后,去构建一个便于医家理解掌握、“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的知识体系。只有将远古以来逐渐形成的庞大医学经验体系容纳进一个简约的理论框架中,才有利于医学知识的传承,也才有利于临床医生灵活自如的运用已有经验。

现代医学理论的目的是通过揭示疾病发病的机制,去寻找疾病治疗的方法。《黄帝内经》则是已经掌握了大量有效治疗方法之后,去寻找一个理论能让医生更简便的掌握已有经验。

对于古代医家而言,引入“邪气”这个概念,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让医生对临床上的事情获得一种简便的理解方式,将看似没有关联的现象联系起来,也可以用很简约的语言去描述这些现象。至于“邪气”是否真的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这个哲学上的问题对临床医生来说并不重要。

《黄帝内经》理论的目的是总结以往的经验,但人们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往往有一个误区,认为对《黄帝内经》等医书提出的医学规律进行推理演绎就可以找到疾病的治疗方法,因此学习医学时只要将理论吃透就可以成为优秀的临床医生。

但这种用“闭门造车”方式学习医学的观点正好与《黄帝内经》的看法相反。在《灵枢•禁服》中非常精辟的阐述了掌握具体经验与掌握理论框架之间的关系:

未满而知约之以为工,不可以为天下师。

结合前后文的语境,可以将这句话理解为:还没有熟练掌握各种具体的疾病治疗方法,就想用简约的医学理论去驾驭,那么只能成为普通的医工而不可能成为“天下师”。

足见《黄帝内经》并不认为可以脱离临床经验而单凭对医学理论的演绎就可以成为优秀医生,中医理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医家便于驾驭已有的经验。

虽说《黄帝内经》的理论只是为了医家便于驾驭经验,但并不意味着这套理论不能反映某些客观的规律。因为这些理论毕竟来自于医学实践,对大量临床现象进行简约化的概括,这正好是现代系统科学中“黑箱”研究的基本思想。

作者:我要注册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我要注册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50835 seconds ] :: [ 28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