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没有了政府的照看,会饿死人吗?--与吴耐网友的讨论 |
 |
学徒
加入时间: 2009/11/13 文章: 538
经验值: 21841
|
|
|
作者:学徒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这是个有趣的话题。冒昧提上来
关于我的主张--社会保障和救济的私营化和市场化,吴耐网友说:“你的意思是政府要管,但是只是立法和执法,而不是自己下场把政府搞成公司或者企业。政府只当裁判,不当球员。这我到也赞成。比如政府要管“囤积居奇”,只要立法和执法就好了,政府没必要自己去生产粮食或者储备粮食。问题是执法都是事后进行,没有预防犯罪的措施,当饿死人之后再来算账,是否太晚了一点?”
我的回答是:在经济领域内,尽可能用钞票投票,而不是选票
“囤积居奇”不是犯罪,不需要立法来惩处。如何定义“囤积居奇”本身就很难,我能想到的可能定义是:销售者预期出售产品的价格会上升,为等待自己满意的价格,而暂时不出售商品,反而尽可能购入。如果这是犯罪,那么监狱肯定在一天之内爆满。如果说还有一个指标,那么该如何设定这个指标呢?是价格的上涨幅度?还是囤积者持有的现货的规模?还是说持有市场上所有现货的比例?可是,价格的上涨如何能归罪于某购买者?而购买正当商品(不是军火毒品),超过一定的比例就是犯罪么?可人们怎么知道自己购买了多大比例呢?这都非常难以调查,难以界定,也完全不合理。
那么,限制商品种类为生活必需品呢?粮食、饮水、药品、汽油、衣物、被子、甚至,牙刷、卫生纸,哪样不是生活必需品?这个单子可以一直列下去。这样,不仅市场将无所适从,这个法律将变成执法者实践”自由心证“的寻租天堂,会是一个典型的恶法。
只有一种极端情况,在遇到重大灾害时,将适用紧急状态法,甚至实施军队管制,这不是我们要讨论的范畴。
有人说:““投机者”或者“炒家”的工作是采集、甄别和传递信息,市场对他们的决策作无情的判决。假如一个炒家在饥荒前囤积了很多粮食,或者在熊市前抛掉了很多股票而大赚其钱,我们完全没理由批评他。那是他应得的报酬。饥荒不是他造成的,他只是预见了饥荒;熊市也不是他造成的,他只是预见了熊市。他只是一个诚实的信使。没错,是他送来了坏消息,但不要枪毙他,枪毙他也并不能够把坏消息变成好消息。”--我觉得有道理。
囤积居奇会不会导致饿死人呢?
必需要承认,如果在公元1500年以前的西方,没有政府的救济,出现灾荒的情形,肯定会饿死人;产业革命后到20世纪之前,也很有可能,但是今天,在文明国家里,在不发生非常非常极端的重大灾害情况下,即使没有政府的兜底救济,饿死人的概率也会非常小,原因来自于生产力的发展、贸易的发展和人们财富的积累。也就是说,没有政府的兜底救济,在现今的水平下,也不会产生人道主义灾难。如果食品确实无法供养所有人,只有前面提到的重大灾害时的紧急状况。因此,一般来讲,不用怕囤积居奇,商人只是在谋利,目的并非是要饿死人。私营的社会救助机构也能用较高的价格买到食物,分发给买不起的人们。这件事,没有理由认为政府比私人慈善机构做得更好。
也就是说,如果真的饿死了人,当整个市场--包括饿死的人自己,他的家人,靠关心他(她)的生死来挣钱的人,饿死之后将面临巨大损失的人--都无法预计,无法补救,无法进行事先策略选择,那么,凭什么国家干预下的政府可以做得到?它比谁都更能关心么?它比谁都更聪明一些么?它能变出额外的粮食来么?
现实情况里,倒可能会有一种饿死人的情形,是因为人们以为政府会来救济,这种虚假的心理安全感降低了人们事前预计和避险的积极性,或者说,降低了风险预期--反证政府不会让我饿死的,但一旦情况发生政府却不能提供足够或及时的救济。
事先预计,应对不确定性,市场做得比谁都要好。农夫不会只生产刚够满足市场的面包--即使利润微薄,只要边际收益不为0,只要卖得出去,他就会一直生产下去,因为他并不知道市场的需求是多少,他要“试”,哪怕“错”。同时由于农作物的产出周期长,他播种的时候,无法预计小麦成熟、做成面包时的市场供需情形,所以为避免届时少收益的损失,他应当尽可能的多生产(前提是预期当时的边际收益>0)。当然,现代的农民是将未来的收成直接做成期货合同,卖掉,将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期货市场投机者(还记得我说投机者创造福利么?这是例子之一:承担风险,创造确定性,卖给别人)
此外,紧急时的社会救济,市场也会不差--如果某种情况出现的不是过份极端,人们会预计、防范,而既然有这方面的避险需求,就会有一些机构来提供这方面的产品,所谓“保险业”就是这样来的,而若政府不再承担紧急救助的责任,那么就会有这样一种保险,比如食品短缺险(这在目前的生产力下,似乎已完全不会发生了,食品短缺,就少养些牛,少酿点酒,将粮食省下来),商业机构会更加积极地进行灾害预测、救援体制研究,对概率、成本和损失进行精算,以期利用这些专业知识来获取利润,并根据预测的概率保持紧急情况下的必要储备,防止因投保者受损而导致的赔付。
话说回来,用这种极端情况来探讨,会有偏差,因为我们直观地感觉,饿死人是一件极为可怕,无论如何也要避免的情况,似乎为之付出任何成本都在所不惜。其实,真是这样么?公路上每一分钟都有人被杀死,一直不断,他们的家人也同样悲惨,我们要救济他们,制止这种比“听说过没见过”的饿死人更现实、更可怕得多的事情,只需要投票,禁止开车就行了--可是人们甚至从没有试图这样做,为什么?是因为同情心不够么?不是,只是因为行车给人们带来的福利太巨大了,我们无法承受拒绝它的成本!换句话说,保护人命的代价,人们是考量的,并非“付出任何成本都在所不惜”,不是吗?其实,自由市场为人们带来的福利是如此巨大,远远超过汽车,因此,为了传说中的“饿死人”来质疑其完备性,似不甚有力。
而事实上,我不记得资本主义下的自由经济体,曾经发生大量饿死人的情形,恰恰相反,大面积饿死人的,正是那些政府能力最强大的国家。
作者:学徒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