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假如全体中国人做了一个梦,梦见狗屎可以卖1万块钱一斤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假如全体中国人做了一个梦,梦见狗屎可以卖1万块钱一斤   
所跟贴 我其实一直不明白,什么是“内在价值” -- 学徒 - (250 Byte) 2010-1-24 周日, 下午12:36 (152 reads)
金枪鱼
现已禁止






加入时间: 2009/08/21
文章: 744

经验值: 23330


文章标题: “内在价值”的确是“资产泡沫”这一概念的基础 (145 reads)      时间: 2010-1-24 周日, 下午11:52

作者:金枪鱼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那么它就不是一个“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量”,对不对?(这与你之前的表述似有差异)那么,拿谁的结果作为衡量泡沫的标准呢?张三的还是巴菲特的?还是取每人估值的中位数?怎么取呢?看来看去,只能用“交易”,取出了什么结果呢?价格。


== 在我最初的帖子里或有令人误解之处,那是因为“内在价值”、“泡沫”是投资学的概念,我因此也是从投资学的角度发言的。投资学的出发点是具体投资者的投资获利而不是像经济学那样考虑整体社会福利。

我在随后的跟帖里明确了“内在价值”的基本概念:

“投资品的内在价值并非是一个可以由当下或者将来的指标精确计算的确定的值,而是建立在投资分析基础上的估值。”

“所谓资产的“内在价值”,指的是基于资产的预期现金流折现以及资金机会成本计算出的合理定价水平,所以 说这是一个投资学中人为定义的概念,是一个推理的基础和思维的框架,因此讨论内在价值”“存在”或者“不存在”的问题是毫无意义的。资产的“内在价值” 当然不可能通过经济指标毫无争议地“确定 ”,否则,一个具备基本理性的投资者就不可能支付高于这个确定值的价格,市场交易就不可能发生。”

“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以及对各项指标有不同的评估,两个基于“内在价值”分析框架的投资者完全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但这并不意味着“内在价值”本身是“似是而非的说道”。”

总之,我想我的话已经最大限度地消除了误解“内在价值”这一概念的空间。


其实,这更靠近我的观点。不过我往前走了一步,既然“内在价值”见仁见智,人言言殊,为什么“内在价值”会有一个客观量,并决定泡沫的大小?不用它更符合奥卡姆剃刀原则。

== 不清楚你为什么坚持认为“为什么“内在价值”会有一个客观量,并决定泡沫的大小?”,更合理的推论是“内在价值”是主观概念,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泡沫”也是一个主观概念。我前面说过了,任何人为当前市场中存在的“泡沫”可以客观确定,都会在逻辑上走向其反面——没有一个具备基本理性的人会在一个“客观确定”存在“泡沫”的市场上支付等于或高于市场定价的价格,泡沫也就必然因此破碎。

“内在价值”以及类似意思的其他变体如“基础价值”、“公平市场价值”是现代金融学的基础性概念,恐怕不方便动用“奥卡姆剃刀”。Wink 果如是,那不是逼着大家都去采用“最大傻瓜”理论吗?

按照传统理解,你的引用内容主要是为介绍“个人估值”,而下面的引用内容才是关于传统理解的“内在价值”:
In valuing equity, securities analysts may use fundamental analysis — as opposed to technical analysis — to estimate the intrinsic value of a company. Here the "intrinsic" characteristic considered is the expected cash flow production of the company in question. Intrinsic value is therefore defined to be the present value of all expected future net cash flows to the company; it is calculated via discounted cash flow valuation.


==股票内在价值即股票未来收益的现值,而股票未来收益的现值则取决于预期股息收入和市场收益率。我不清楚你说的“个人估值”是什么意思。或许你是想说明还有一个区别于“个人估值”的“市场估值”?我也不清楚有“传统理解”和“现代理解”的区别。你所引用的这一段与我的表述没有矛盾,并不能支持 “内在价值”是客观量的看法。

首先,内在价值与物品的交易环境无关,因为是“the present value of all expected future net cash flows to the company”;其次,内在价值与个人(!)对未来的预期非常有关。前者无法解释A股和H股两地上市公司价差问题,后者我同意,但我往前走了一步。

== 呵呵,你认为“内在价值与物品的交易环境无关”这个前提“无法解释A股和H股两地上市公司价差问题”,是因为你的逻辑中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假设:“市场价格应该符合内在价值”对吗?而在这个隐含的前提假设中,你继续错误地假设有一个一般性基于市场的“内在价值”,它应该是某种“个人估值”的统合结果。这实际上是因为你在继续执着于把“内在价值”这个概念作为一个客观量。我重申,内在价值是一个价值投资分析框架的基准,当我说“长期来看,市场价格必然向内在价值回归”,我不是在做一个经济学那样的对市场整体的总结或预测,我只是在说我作为一个投资分析师的个人意见,这个“价值”也是我个人估算的价值,基于这个估算,对比市场价格,我做出“买入”或者“卖出”的投资建议。其他投资分析师完全可能根据同样的逻辑,基于不同的预期,得出完全相反的建议,这样才能形成市场。

对于A股和H股的价差,更合乎逻辑的结论是:A股市场的非理性程度比H股市场更强,A股市场中价格和价值的巨大差异可能意味着巨量泡沫(说过了,泡沫其实也是个主观概念,没有客观标准)。至于这个泡沫何时破裂,或者是否有可能永远不破裂,以及在这样一个市场里面在多大程度上应该执着于价值投资分析,就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问题了。我曾经说过:“在一个疯子堆里,究竟该做一个正常人还是一个疯子,这是一个问题。或者做一个正常人本身就是疯子行为?”就是对此问题的有感而发。在一个非理性市场上,我不会执着于相信“价格必然向价值回归”,但我也会对“随疯起舞”非常小心。

如果说,某样东西的内在价值是它给予人预期满足的折现--无论对于投资品。还是消费品,皆如此--这话等于说,即使内在价值存在,它也是因评价人而异,时 时变化的,而且这话暗示,衡量内在价值的标准就是它所能取得的市场均衡价格--对于“预期满足的折现”的估值,用货币来衡量,就是价格。那么:

既然内在价值“因人而异,时时变化”,与“市场均衡价格”一样;而且它只能依照“市场均衡价格”来度量--那么,它为什么不就是“市场均衡价格”本身呢?或者说,作为一个概念,它还有存在的理由吗?


== 关于消费品和投资品的价格均衡机制的区别,我在那个讨论“泡沫”的帖子里有涉及,这里不赘述。试图寻找一个客观的、基于市场整体的,“衡量内在价值的标准”是徒劳的,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样一个你自己想象出来的概念当然没有存在的理由。

我感觉你还是在自己的概念逻辑里面打转,没有真正面对我们所讨论的概念的原本含义。内在价值从来就不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而是一个投资学概念。经济学试图在资源约束的前提下研究整体经济的运行法则,而投资学却并不在意整体经济的运行,在乎的是寻找资产价值和市场价格的不一致,并从中获利。必须把视线从经济学转移到投资学的角度,才有可能正确理解“内在价值”和“资产泡沫”的概念。

作者:金枪鱼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金枪鱼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112517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