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帖]冯正虎现象何以形成?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帖]冯正虎现象何以形成?
所跟贴
声明:看好牫在本坛先使用了笔名‘看好牫’,在外坛不曾使用过,文中提及的这位看好牫不是本看。
--
看好牫
- (1434 Byte) 2009-12-17 周四, 上午3:34
(254 reads)
若迷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警告次数: 1
性别:
加入时间: 2008/05/16
文章: 3610
经验值: 164705
标题:
“是咱干的,引用没有给出出处,马上认错。希望螺杆以咱为榜样,澄清抄袭嫌疑,对这篇文
(186 reads)
时间:
2009-12-17 周四, 上午3:59
作者:
若迷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回复: 螺杆 哈哈,误人先误己,看好牫涉嫌剽窃他人博文!证据在此: 2009-12-15 16:16:10 [Reads:36]
--------------------------------------------------------------------------------
是咱干的,引用没有给出出处,马上认错。希望螺杆以咱为榜样,澄清抄袭嫌疑,对这篇文
作者:看好牫 2009-12-15 16:23:50 [Reads:12] 返回共舞台首页
--------------------------------------------------------------------------------
做出解释。
==============
螺杆有关唐装的文章有抄袭嫌疑吗?
作者:看好牫 2009-12-11 23:17:46 [Reads:32] 返回共舞台首页
作者: 博讯螺杆 改良马褂——唐装 2009-01-19 02:31:39
春节将至,走了几家服装店,总是发现少了点什么,回到家才恍然大悟,每年摆的花花绿绿的“唐装”不见了。记得2001年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时,东道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曾以“唐装”赠与各与会国元首。做为代表中国文化传统象征的服装,金发碧眼的洋毛子们穿上这种大红大绿的中国服装,就如马戏团的猴子,样子颇为滑稽。从此,这种式样的服装一度在大陆和海外华人中流行,成为新年等节庆时的流行服装。不过,我认为这次江泽民又办了件蠢事操蛋事,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不管他是有意还是无意,他在自己屡次于外交场合出丑的基础上,以所谓的“唐装”为道具,进一步糟蹋了整体中国人的形象。
【其实,这种“唐装”,是由清朝的马褂演变的,也叫王八服。早在民国时有点身份的男性就普遍穿着这种上装。虽然面料很讲究,但颜色很朴实大方,不象现在这样戏装行头般的奢华。这种男装款式有四大特点:一是立领,二是连袖,即袖子和衣服整体没有接缝,平面裁剪为主;三是对襟,也有斜襟的(也叫大襟);四是盘扣,由纽结和纽袢组成。其面料主要使用织锦缎。】
中国唐装文化:“这种所谓的“唐装”是由清代的马褂演变而来的,其款式结构有四大特点:一是立领,上衣前中心开口,立式领型:二是连袖,即袖子和衣服整体没有接缝,以平面裁剪为主;三是对襟,也可以是斜襟;四是直角扣,即盘扣,扣子由纽结和纽袢两部份组成。另外从面料来说,则主要使用织锦缎面料。”
这种中式服装,在六十年代也曾流行过,那时候叫罩衣,即棉衣或毛衣的外套,通常是阴丹士林蓝市布面料,在男性知识分子特别是教师群体中很时兴,我们那会儿还是学生,都诧异男老师们怎么都时兴穿这种王八服?因为穿起来确实象电影《追鱼》里的王八精。另外,八十年代前,乡下农民也都穿这种便装,也叫褂子,平面裁剪手工缝制的,比如陈永贵,周恩来就嘱咐他保持农民特色,不论什么场合,一概戴着白毛巾,穿着这种农家小褂子。但是农民的这种小褂子做得瘦小合身,穿起来不象宽大的王八服那样难看。
因为中国人最早向世界开放时是满清,所以中国人的形象就给世界留下了这样的定格:猪尾巴辫子和三寸金莲。中国的对外使节被称谓“满大人”。其实,满清是中国人形象最丑陋的时期,除了猪尾巴辫子,还有难看的服装,虽然是胡服,但却保留着牲畜的某些特征,比如马蹄袖。再就是马褂,马褂是满人游猎时的外套,没有领,罩在长袍外,类似工装号衣,如果是军士,则有“卒”或“勇”等字样印在胸背中心处(正好作为靶心),这种外套穿着方便,洗涤也方便。皇帝赏给臣子的黄马褂就是这玩意。
江总书记送给布什的这种“唐装”是经过改良的。比如旧式马褂是连袖裁剪的,连袖就没有肩部,肩部就不够美观,男人怎么能没有肩膀呢?所以唐装采用了上袖的形式,这是最主要的改革,再一个改革是早就有的,比如立领和对襟连袖盘扣,因为没有领子的马褂穿起来确实象个王八,现在的越南人仍然在穿这种没领子的王八服。
【现在大陆流行的“唐装”,即是这种清末民初的服装,属于满服,与真正的唐朝服装(汉服)毫无相似之处。可笑的是,中国的七十后八十后愤愤们,竟然错以为这种满清马褂就是“唐朝的服装”。 那为什么要称这种满清马褂为“唐装”呢?这应该缘于服装设计师的历史知识浮浅,大约这设计师是以为外国人统称中国人为“唐人”, 那么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即可称谓“唐装”了。改良马褂窃居“唐装”之名,也使得很多中国人对“唐装”的提法大惑不解:以中华之大,盛唐强汉以来,岂无装可穿?为何偏偏对奴才特征十足的马褂情有独钟?再说,中国人的衣服,为何要由外国习俗来命名?本非唐朝服装,却因外国人称之为唐装,中国人也就人云亦云的也称唐装?这就不能提及唐人一词的来历了。】
中国唐装文化:“在中国经济处于上升时期的当前,“唐装”的兴盛似乎可以看做中华文明复兴的一种征兆。然而撇开它背后宏大的象征意义,“唐装”本身其实是一个颇模糊的概念,关于这个名词的内涵,时装界有多种表述,如“华服”、“中装”等。很多人对“唐装”的提法大惑不解:以中华之大,唐代以降,岂无装可穿?而“唐装”在文化领域则更是饱受置疑:中国人的衣服,为何要由外国习俗来命名,本非唐朝的服装,却因外国人称之为唐装,而中国人自己便人云亦云的也称唐装,岂不滑稽?”
【中国人为什么在海外被称唐人?据说这是因为唐代中国强盛,誉远海外,而《明史•外国真腊传》也是这样记载的:“唐人者,诸番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所以,在美国、东南亚乃至欧洲的华人聚居区,均称“唐人街”,而华侨则自称唐人,如果把“唐人街”的“唐人”穿着的中国服装称为“唐装”,作为中国传统服装在海外的惯称也算顺理成章。】
中国唐装文化:““唐装”的称谓,其实源于海外。唐代盛期,声誉远及海外,以后海外各国因称中国人为“唐人”。《明史•外国真腊传》言:“唐人者,诸番(外国人)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在美国、东南亚乃至欧洲的华人居住区,亦因而被称为“唐人街”,而华侨自称唐人,正由于自古以来唐朝是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朝代。把住唐人街的唐人穿的中国传统风格的服装称为“唐装”,不仅顺理成章,而且早就在海外成为惯称,成为国际公认的中国人的称号。”
不过让人遗憾的是,“唐装”一词严重偏离了它的字意,它应该称其“满服”,或者直称中国马褂才对。在中国经济泡沫越吹越大的当前,“唐装”的兴盛似乎是中华文明复兴的一种征兆,失落了自己文化特色的中国人,迫切想找回自己民族的东西,不惜将改良马褂王八服称为“唐装”,真是有病乱投医,纯属一种集体焦躁的病态。
作者:
若迷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58825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