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让你们听点不同声音,转一篇驳芦笛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让你们听点不同声音,转一篇驳芦笛文章:   
咱老百姓(真)






加入时间: 2004/10/11
文章: 5307

经验值: 3142


文章标题: 让你们听点不同声音,转一篇驳芦笛文章: (239 reads)      时间: 2009-12-14 周一, 下午11:57

作者:咱老百姓(真)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作者:老五道口

这是在大地看到别人贴子写的评论.

第一次看ZT芦笛的文章。第一次评论,估计也是最后一次。简单来讲,他的文章没有什么深度。他是想讲点道理,但是讲不到点子上,当然也就讲不透。夸夸其谈,乱骂一气,谈不上什么严肃性也看不出是讨论问题的文章。引其中一段为列:

“这只说明国民普遍愚昧到了何等严重地步,以致无论赞毛还是反毛者,至今都看不出毛社会的实质来。他们统统没有看到,毛社会乃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平等最反动的社会,那还不光是它强占了全部国家和民间资源,剥夺了人民的一切自由,还在于它是一个等级无比森严、繁苛、绝对不容许打破的等级社会。中国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这种反动社会,哪怕是发匪缔造出来的太平天国都要瞠乎其后。”

要讲明白这个道理首先要从所有制入手。从理论上讲,全民所有制是指资产归人民所有。国家的个人对所有资产的拥有是有均等的。作为个人也只能拥有这些资产很少的一部分,举例讲,一台机器是没有办法让一个人分去其中一部分的来使用的。那么如何管理这个资产呢?这时就有了一个国家的代表机构作为代理人来管理这些资产。国家的管理功能就体现在这里。当个人通过民主的方式选出自己的代理人后,日常的管理工作就交给国家的管理者来经营这些资产。从理论上讲,这就保证了平等和利益的公平分配。但是,一个政治体制的民主是保证平等的一个基本条件。人民或者叫资产的拥有者能够按自己的意愿更换自己的资产管理者,也就是国家的管理者,这样才能保证管理的权力不被滥用,资产生成的利益不被非公平的办法分配。当然,从理论上讲,民主的办法并不能确保不公平的现象杜绝,也不可能使每个人都绝对得到公平的分配。非民主的体质也并不绝对等于非公平的分配。一个极端的例子是通过强权来实施社会的公平分配。

很重要的一点是,尽管所有权是均等的,但是产生的利益并不一定100%地按所有权的份额来分配,因为在生产过程当中,每个人的贡献并不是均等的,这样就有了社会的等级,但条件是这种等级是公平产生的。政治体质的民主程序保证这个公平分配的原则能够实施。毛所建立的社会并不是主观上要建立一个不公平的社会,这个前题有很多争论,如果不从理论上讲明白,这个前提就给后来很多的分析带来困惑和浮浅的解释。

说到这里再看卢的文章。强占国家和和民间资源的说法不严谨。如果是全民所有制,如果初衷是公平分配的话,就不是毛强占资源。所以问题并不是出在资源的所有权上,而是管理和分配环节上。具体来说就是在政权建立后,如何保证制度的公平性就成为政治革命完成后社会革命的首要问题。首先破坏公平原则的始作俑者并不是毛,而是斯大林。正是斯大林建立了我们过去熟知的干部等级制度和工资级别。从这里,开始当权力而不是贡献和收入直接相关后,一个特权阶层就产生了。作为管理民众资产的管理人员也就是国家的官员,潜在最大的罪恶不是贪污腐败,而是无能。无能使资产不能为资产的主人产生利益并生成巨大的浪费。这是共产党在建国后最早出现的问题。一个农民为主并源于农民的政党,对于管理国家没有经验。长期以来也不依靠知识份子来管理国家,之后才是带来的贪污腐败,行成了一个阶级,有些文章称为特权阶层。吉拉斯的新阶级这本书里有很多论述。

毛对于这些不是没有意识到的。托洛茨基讲的继续革命理论和毛后来从这里发展出来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都带有这个目的,就是要通过继续革命来改变这种状况,这就是发动文革的主要动机。过去写过一个帖子讲为什么要通过政治革命来建立新的所有制以及和社会革命的关系。政治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但是革命不能止于政权的更改和社会的变革,而是要继续革命。而革命一词通常被很多人误解为暴力,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个观念上的错误。我认为不能简单地断定毛建立一个了不公平的社会并且是要保护这种不公平性。这个问题很大。我以后会有专门帖子来分析文革和中国的制度问题。中国这个制度应该叫国家主义,这不是一个好的制度,还不如自由资本主义。但是批评这个制度的人通常没有批评到点子上,大多流于形式,喊汉口号而已。表面上看好象是右派,其实就是四人帮余孽,文章都带有深深的两报一刊的痕迹。文字上还不如两报一刊。嘿嘿。

如果对这些问题感兴趣:老五推荐托洛茨基的继续革命,吉拉斯的新阶级和熊彼特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有了这三部书,再来谈文革的问题或者中国的政治及经济社会问题,那就比较沾边儿了。否则也只能象卢先生一样愤一愤,网上喊喊口号了

今天上午闲一些,续昨天的贴子再写几笔。
既然说到了文革,就不能不进一步讨论一下了,算是对过去承诺的实现。
最经常被人们广泛接受的观点是权力之争论。本坛里我见过的有曾宁的帖子。权力之争这种观点集中在毛的个人品德和封建帝王思想上。有人甚至把毛的帝王思想的归结于读线装书。其实很多民主人士和反封建的人都读线装书,比毛读的不少,老五自己偶尔也读,但是并不觉得这个和帝王思想有什么必然联系。权力之争论的基本假设是毛三年苦难时期和七千人大会后在失去大权,而刘和邓在夺权,持这种论点的人举出毛的讲话里说到夺权。其实这是错误理解了夺权的意思,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如果说到权力,没有人能动摇毛的权力。毛讲几句话刘就倒台了。这种情况根本谈不上刘在个人权力上对毛形成什么威胁。尤其军队掌握在毛的手中。既然如此,毛说的夺权指得是什么?毛为什么要发动文革呢?

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弄明白一些基本的理论观点。过去曾随手写过一个帖子讲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但是没有留底,这次只好再写。
昨天的帖子里面提过这个问题。今天要讲这个问题的历史根源,这样容易把思路理清楚,也就是从列宁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讲起。列宁的一国论和马克思的理论不同,过去讲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主要就是指在这个问题上的发展。马克思认为一国不能单独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要经过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和物质的极大丰富才能过渡的。也就是首先进行的是社会革命,在经济物质和思想文化都发展后进行政治革命来改变阻碍社会革命进一步发展的政治体制。或者说,先经济基础后上层建筑。托派的观点就是这样的。
但是列宁提出了一个假设,能不能先进行政治革命改变政治体制,用一个先进的体制来促进社会革命的发展,也就是发展生产,给社会革命创造一个更好的条件呢?这一假设在特定的环境和机会下付诸实施了,这就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改变了马克思的初衷,让政治革命走在了社会革命的前头。这就是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只是政治革命,而革命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部分是更广泛的社会革命。这个任务远没有完成,从实践来看,是失败的。这点列宁在十月革命后不久很快便有所意识,所以列宁开始从一国论倒退,后来就出现了苏联早期的新经济政策,主要是布哈林所主持的改革方案。但是列宁的观点和想法还没有完全实施,列宁就去世了,所以这个问题很久没有被提到。而经常提到的只是列宁的一国论。后来持原始马克思观点的人统统被斥为修正主义,主要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接受了列宁早期的观点而不承认列宁自己的修正。列宁早期的观点被斯大林继承并歪曲。 看到这里,大家也许会对比中国从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这个问题将来有机会再聊了。

弄清楚了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定义,回顾了一下历史的原委,再接下来看中国和我们要谈的主题,文化大革命。毛和中共继承的是一国论,这是从斯大林那里学来的,而且是一个被歪曲了的一国论。对于在经济落后的环境下成长的中国革命者来讲,大家看到的是苏联的工业化,国家的强大,一国论正好满足这些人的理想,尽管中共的千万党员是农民意识和小农经济环境下成长的,根本不是工业化下面具有高度组织纪律的产业工人。毋庸质疑,中共是个农民党。工人阶级在中国从没有是真正的主角。但是这并不妨碍对理想的憧憬。

在中国这个特定的条件下,一个新的政治体制能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和促进社会革命的进程呢?回答这个问题更复杂,这里不打算多讲。简单来说:有一定的功效,但是显然不可能完全成功。我个人感觉,即便是首先进行政治革命来促进社会革命,这个政治革命也是有先决条件的。中国的条件是不是成熟到能够进行十月革命那样的政治变革?这个问题仍然没有答案。好象目前仍然在理论界是一个空白。特别要提到的是,一个农民为主的政党在掌握政权后出现腐败的机会更高。这个又和中国特定的文化条件有关。这个也不能展开再谈了。总之,中共在取得政治革命变革后,很快就象托派分析的那样,在党内形成了一个特权阶层。这个特权阶层所要走的路就是苏联的道路,其代表就是刘少奇和邓小平,当然也有周恩来。

毛的理想是让中国在一个新的制度下用新的方法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当一个新制度产生异化(这个词曾经大讨论过) ,它就不能再成为促进的因素了。换句话说,中国进行的政治革命不仅没有为社会革命起到促进作用,反而为这个制度掘出了坟墓。毛当时看到如果按刘邓路线走,也就是三年困难时期后搞的一些改革,中国无疑会走苏联的道路,而按苏联的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就是跟在西方后面跟本追不上西方的。这时,毛开始转向托派的继续革命理论。(有人会说,老五尽胡勒,毛会走向托派?那好,我争取下次拍张照片,给大家看看毛的讲话原文是怎么说托洛茨基的,目前资料不在手上。请大家相信我,我不会象网上的有些人瞎掰不严肃。政论文章我保持其严肃性) 从而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毛说的中央出走资派和修正主义也是这个意思,批赫鲁小夫也是这个意思。从这个线索不难看出文革的不可避免的原因了。

说到这里我引用一些毛的讲话来佐证。主要是王桌超的回忆:
毛曾在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不点名地批评了刘少奇在“四清”运动中的一些做法。毛激动地说:“你只依靠工作队,为什么不依靠那个县的二十几万人?……要让群众去搞。不相信群众,只相信工作队,不好” 。毛相信群众这个概念和他基本的理念相关,即,以革命促进生产,在哲学上毛的提法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社教运动的目的也在此。既然已经有了一个新的政治制度,就要利用这个制度。八机部部长的陈正人到洛阳拖拉机厂蹲点搞调查研究感悟道:“干部特殊化如果不认真克服,干部和群众生活距离如果不逐步缩小,群众是必然会脱离我们的。” 毛泽东对此批示:“如果管理人员不到车间小组搞‘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拜老师学一门至几门手艺,那就一辈子会同工人阶级处于尖锐的阶级斗争状态中,最后必然要被工人阶级把他们当做资产阶级打倒。不学会技术,长期当外行,管理也搞不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官僚主义者与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是两个尖锐对立的阶级。这些人是已经变成或者正在变成吸工人血的资产阶级分子,他们怎么会认识足呢?这些人是斗争对象、革命对象,社教运动不能依靠他们。我们能依靠的,只是那些同工人没有仇恨,而又有革命精神的干部。”

毛在这里尽管强调学习,但是基本观念还是没有摆脱农民意识,还是没有依靠知识份子来决策的意识。对于工业和现代化管理没有概念。和工人打成一片容易,和知识份子打成一片就是农民出身的绝大多数党员不可逾越的障碍了。

毛讲的是这么一段:经过这一系列的变动,苏联特权阶层控制苏联党政和其他重要部门。这个特权阶层,把为人民服务的职权变为统治人民群众的特权,利用他们支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权力来谋取自己小集团的私利。这个说法基本就是托派的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吉拉斯的新阶级的观点了。毛以上的讲法和当时国际和国内的形势相关。国际上苏联变内部在变化。国内,刘的办法是修正毛的做法而走苏联道路。这种形势就迫使毛发动一场群众运动来解决问题,来贯彻业已不能从党内推动的发展方针。

毛还说,人家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了几百年,比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得多,但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会历史长,地域发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国主义弱肉强食,搞得民不聊生,实际四分五裂。我们这样的条件搞资本主义,只能是别人的附庸。帝国主义在能源、资金许多方面都有优势,美国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既合作又排挤,怎么可能让落后的中国独立发展,后来居上?过去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今天走资本主义道路,我看还是走不通。要走,我们就要牺牲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要摸索出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避免走资本主义道路,防止修正主义,要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的一些好制度、好作风。

很明显。毛这里提出了一个大问题。如何在中国搞社会主义,苏联那套不行,刘少奇那套不行,怎么才能行?显然毛倾向于列宁的一国论,首先进行政治革命,以一个新制度来促进社会革命。当制度出现异化,要向托派所说的,继续革命,打破官僚阶层。要探索新的道路,后来的文革就成为探索的一个试尝。这个探索的一个核心就是依靠群众。所以毛在这时还讲了支部建在连上的井冈山作风。支部建在连上其实就是就是依靠基本群众,后来的革委会就是这个办法的一个变通。而这个办法和南斯拉夫的工人管理委员会有着相同之处。设想是一个民主管理方式。毛对官僚管理始终不信任。但是同时也演变为对任何科学管理都不信任。

以上的讲话是毛重上井冈山时讲的。这离文革也就一年左右。毛上井岗山的意图和提到井岗山的办法是和他想用类似办法解决和平时期的问题。把战争时的民主演变为和平时期的民主监督。在谈到工会时毛还说工会和士兵委员会不一样:士兵委员会可以监督连长、营长、团长的,它有很大的权利。现在工厂的工会真的可以监督厂长、书记吗?谁又来监督我们的市委书记、省委书记?谁来监督中央的领导,中央出修正主义怎么办?毛这时已经看到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新阶层形成。尾大不掉,稳固后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就是指这个。

关于社会阶层的形成和等级制度毛也说过:绝不要实行对少数人的高薪制度。应该合理地逐步缩小而不应当扩大党、国家、企业、人民公社的工作人员同人民群众之间的个人收入的差距。防止一切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享受任何特权。苏联修正主义正是有了一个特权阶层,把列宁的党变成了修正主义的党,国家也变了颜色。我们不能像他们。即将取消军衔制就是一个努力。在怎样防止特权阶层方面要有一整套好制度,要继承井冈山的好制度、好作风。井冈山精神不仅仅是艰苦奋斗,士兵委员会和支部建在连上一样深远。它们是井冈山革命精神的三个支点。这里毛也提到高薪,昨天说过,高薪制度是斯大林搞的,是斯大林把列宁的党变成了自己的党。而苏联的一套是收到周刘邓的维护和赞同。邓小平上台后在79年一次讲话里马上就说苏联是社会主义。因为他自己要搞那苏联的那一套,必须正名。只不过邓看到毛的文革不行,全照搬苏联也不行,这样才有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说法,才把黑猫白猫的观点拉出来。果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么?如果是的话,猫论肯定不是真理。这是实践证明了的。

毛还说过这样的话:“我多次提出主要问题,他们接受不了,阻力很大。我的话他们可以不听,这不是为我个人,是为将来这个国家、这个党,将来改变不改变颜色、走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我很担心,这个班交给谁我能放心。我现在还活着呢,他们就这样!要是按照他们的做法,我以及许多先烈们毕生付出的精力就付诸东流了。”“我没有私心,我想到中国的老百姓受苦受难,他们是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建立新中国死了多少人?有谁认真想过?我是想过这个问题的。” 从这里看出,症结是在发展的方针大计上,分歧也在这里。

毛在自己的思想和方针得不到贯彻时产生了这个感叹。感到一定要透过群众来夺权。对于这点,中共的其它当权者并没有清醒的意识,只是陷入官僚管理体质的制度中。刘邓周从来都不是理论上的强者,也从不在理论上对现实问题进行探索。这就是文革来临后茫然的根源。周说过,我们也知道文革怎么搞,跟不上。毛一心想从接班人上来解决保证自己思想的继承,否则自己的理想不能得以贯彻。

所以,毛之所以要换接班人并不是简单的权力斗争,权力斗争只是表面的现象而已。如果我们的分析仅仅停留在权力斗争上,永远不可能解释文革的现象。只有从毛的思想上分析,才能找到根本原因,才能理解为什么毛要换掉自己选中的接班人,为什么要搞一场全国性的运动。说到这里我不能不联想到林彪。林确实也是要搞毛所定义的修正主义,所以毛拿掉林彪很可能是出于同一原因,毛不相信林彪能真正按自己的意愿去做,毛认定林是伪装的,这些在文革后期经济出问题后林彪的一些表态不无关系。正可能因为这些,毛对林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否则没有任何可以解释为什么毛要再次搞掉自己立的接班人。没有人愿意自己打自己的耳光。

最后,文革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个问题也很大,不是简单能回答的。从毛的角度来看,文革失败了。毛不情愿承认这点,对于任何反对文革的人或事情都不能容忍。文革后期毛发动的评水浒反投降派就是反对妥协投降,向谁投降?毛的意思就是向新阶级投降。毛自己也说:我只能改变京郊的一点地方,其它什么也改变不了。可见,他认为文革没有成功,也就提出要过多少年再来一次。他认为一次不足以达到目的来打倒这个特权基层。这个特权阶层的强大足以使一个制度根深蒂固,这不是一场运动便可以去除的。但是文革有没有积极的一面?这个问题就见仁见智了。老五认为它的积极的一面就是让普通百姓看到了一个特权阶层的存在。

先写这么多。多年不写政治文章,感觉手生的很,不象玩文学那样轻松。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将不再写政治类的文字。文革的起因大概应该说明白了。不明白的是,我也搞不清我是右派还是左派了。网共中央是不是给个结论啊?

作者:咱老百姓(真)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咱老百姓(真)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490519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