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中国军队是这些上将们所具体领导的(标题和按语为本人所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中国军队是这些上将们所具体领导的(标题和按语为本人所加)   
所跟贴 把谢富治和黄永胜省略了。 -- 鱼丈人 - (0 Byte) 2009-10-22 周四, 上午6:30 (107 reads)
dawang






加入时间: 2004/11/18
文章: 1406

经验值: 40719


文章标题: 共军借粮,欺骗.....今昔如一 (149 reads)      时间: 2009-10-22 周四, 上午9:27

作者:dawang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共军借粮,欺骗,今昔如一。
原作者:李元龙。
年少时,我最反感我们邻县[大方县]的人说红军二字,因为他们口中的红字,和皇字的发音是颠倒过来的。红,发音成皇,皇,发成红。因此,我奉若神明的红军,在大方人嘴里,就成了臭名昭著的皇军。我恨之入骨的皇军,在他们的嘴里却成了红军。
人家红军抛妻别子丢父母,爬雪山过草地吃树皮吃皮带,被国民党围追也要北上赶走日寇。最初虽遭蒋匪击败,最后仍然南下解放了全国。那,别说我今天满嘴满肚满身的幸福生活,就连我这个人,也是笃定不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你说,对这样军队你不敬佩得五体投地,那,你还算人吗?
具体些说,除了身经百战、战无不胜、胜无不武之外,书上的红军最令我瞳孔收束、肃然起敬、五体投地的,就是他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拿了也要打借条、借了哪怕过了几十年也要归还。
成年之后,我却再不相信有关红军的种种鬼话了.他们军歌中,也不唱[战无不胜],而改唱[战不胜]。显然,写军歌的作家做了手脚,暗中反党。但对于红军有借有还的美德,仍然没感到有什么不对劲。直到2006年,我身陷当年红军们的文字大狱,并在监室里读到《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我才如梦方醒。

这本书里的故事,令我大跌眼镜。该书是美国佬写的。该书第349页到355页所叙历史,与我们贵州有关,甚至还有我居住的城市毕节。
书中说,1934年11月,在贵州的黄平县城,贺龙、肖克的红军抓到了两个英国传教士,鲁道夫博萨哈特,和海曼,以及他们的妻子孩子。红军把他们士绑起来,像牵狗一样牵着走,共有560天之多。为什么要把他们扣押这样长的时间?原来是要等人来付钱。一个相貌堂堂、留着黑胡子的红军,对一个中国俘虏廖胖子说:“喂,胖子,你最好赶快交钱,否则,我们就要砍掉你的脑袋!”(天哪,这不就是绑匪吗?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接下来这段引自博萨哈特后来回忆录的话,更加详细。说,红军扣着俘虏不放,红军要从他们身上索钱资助长征。向洋传教士要的赎金是七十万美元(天哪,天文数字)。结果,海曼付了一万元,博萨哈特则一文未付。但是,从那些中国俘孥身上,的确榨出很多。

红军逼近时,地主一般都闻风而逃了,但常常留下一个上了年纪的亲戚或信得过的仆人照看财产。红军就把这些人捆起来,直到地主交钱才放人。如果不交,红军就会撕票(处死)。如果人质年纪太大,或病弱得跟不上长征队伍,他们也会被撕。
书中又说,1936年,这帮红军在贵州石阡抓了一个德国籍传教士凯尔纳,而凯尔纳的教会却没有拿钱来救。最后,红军撕了他。书中记载的外国传教士受害的事件,不止一桩。如一个叫约翰斯塔姆的美国传教士夫妇,他们三个月的女儿,一起在安徽被俘。斯塔姆夫妇被处死,孩子被弃路旁自生自灭。这些,在博萨哈特写的《神灵之手》中亦有大同小异的记载。

再看共产党自己写的历史。

吴法宪的回忆录,写到长征进入藏区时,这样写道:[有人说,那个时候吃了藏民百姓的东西,有的留了钱,有的留了借条。不过据我(吴法宪)所知,绝大多数情况却不是这样,因为即使想留钱,我们那时候也没多少钱。有的人倒是留了条子,说是以后还,可谁都明白,这是“老虎借猪,一借不还”。那是什么时候啊!后来有的干脆连条子也不留了。哪里还还,不可能还了。所有的部队都一样,见到了就吃,找到了就拿,把藏民家里的东西吃光,既不给钱,也不留条子]。

有人在网上发帖说道:[我老家江西,老一辈说红的白的一个球样,老百姓遭红抢就骂红,遭白抢就骂白,有的红抢得多,有的白抢的多。全他妈不是好东西!]

如此借粮的光荣传统到了国共内战时期,叫做了“就地筹措”。“就地筹措”搞得最多的,就是所谓的打土豪分浮财。最有趣的,要数[张辉瓒]。共军活捉了张,漫天要价,国军只好筹款力救。眼看数目已经谈成,共方只待去拿钱,没料到己方有手下人不听管教,杀了张辉瓒,并将张人头割下用木排顺赣江漂下。已派出的代表还兴冲冲提着口袋准备装钱,路上却看到张辉瓒人头落地的报道。眼看要吃到嘴里的肥肉没有了,没得到赎金的人懊悔得直拍大腿直骂头目老毛管教不严。
据陈再道回忆:1947年刘邓进大别山,无法依靠后方长途运送冬装,从商城南下时,见到布店和有布的富家就借布,留下字据把布拿走,说明以后凭借条如数付款。粮食也开借条,有的用打土豪的方法开仓取粮。

2005年4月27日的《金华日报》的一篇报道说:湖南汝城胡运海在维修其祖父胡四德遗留下来的三间老土坯房时,发现屋角的墙缝里有个锈迹斑斑的铁盒,很感好奇,打开一看,里面有张发了黄的字条,经仔细辨认,是一张70年前红军写的借条,是红军第三军团事务长叶祖令写的,时间是1934年冬,写着“向胡四德借稻谷103担,生猪3头,约503市斤,鸡12只”。据[官郭村]年逾古稀的老人回忆,1934年冬,红三军团长征时,路经廷寿官郭村,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和红军打仗,官郭村不少百姓逃到了山上,红三军团在缺乏粮草供给的情况下,不得不向胡四德借稻谷和肉类食品。

后来,市、县两级,在官郭村替当年红军还债。按现价折算,还1.5万元人民币给胡四德的后人58岁的单身汉胡运海。
各位,一旦谷子,按照标准计量,可是一百斤。别说还有生猪三头等其他东西,时隔整整七十年之久,只还给人家2005年的人民币一万五千元,亏心不亏心?最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下面画龙点睛故事。我等认为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历史。即,胡运海当场拿出1万元捐给村小学办学,以表示对党和政府的感激。这种感恩话,鬼知道是如何感的。

难怪有人讥讽道:党军所谓的秋毫无犯,就是白吃白喝,吃了以后,给老百姓留下党军印的钱票子——借条,实是变相地抢。不仅收借条的人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兑现,连写条子的都人也不知道。
此类事件有一个问题是,那就是:被借者,当时是否心甘情愿借给你?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党剧《白毛女》里,黄世仁这个债权人,成了逼人为鬼的恶魔;杨白劳这个逃债人,却成了可怜的受害者。可是,无数红军有借不还的事,该怎么解释呢?。。。共产党欺骗,今昔如一。

都当家作主60年了,借了还没有还的那部分钱粮,不知有归还的念头没有?

作者:dawang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dawang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028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