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我对六四的些许记忆。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我对六四的些许记忆。   
二驴哥
现已禁止






加入时间: 2009/01/15
文章: 77

经验值: 2802


文章标题: 我对六四的些许记忆。 (562 reads)      时间: 2009-9-17 周四, 上午2:36

作者:二驴哥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关于六四,中共是不大提了。只有民运年年再提,但年年提法都一样,不觉让人厌倦。但这种感觉正好和在在六四期间的感觉有些相似。

我记得89年第一个抗议活动好像不是纪年胡耀邦,而是学生抗议中央要在海南建立大特区,就是中央要把海南完全租借给外国。这在当时学生眼里,是南京条约的,是丧权辱国的。所以学生抗议。那应该是在416之前或是同时。

后来好像就是胡耀邦死,正是开始闹事罢课。最激烈的是出殡那天吧,全国各地都闹了,西安好像闹得最凶,北京。上海亚成配角了。那时候政府和学生好像没什么矛盾,媒体几乎是公开的站在学生一侧。我清楚地记得中央电台“午间半小时”的主持人曾说过,,,,声势上百万。。之类的正面词汇来描述北京的游行。

这个时候上街的人很多,不光是学生。也不是完全集中在官倒上,邓朴方是这个阶段批判的主要对象,但普通市民更多谈论的那个时候的涨价风潮,也就是现在说得借个闯关。

再后来就是社论来了。公开的媒体这时候比较奇怪,几乎是集体静默,既不支持学生也不反对学生,中央电视台根本没有一点游行报道的字样,但谁都知道那时候满大街都在谈论游行,但中央媒体就愣是一个字都不提。现在想想真好笑。那大概是四月末到五月中旬的事情。

我记得这一阶段学生曾很批过赵紫阳,就是他打高尔夫球的那张照片。还有批评改革的,有幅对联,上联好像是“改革带了避孕套,有感觉没结果。”下联记不清了。

再后来,罢课是还在继续的,其实也没法上课了。青年教师始终是这一阶段的生力军,这无疑是给学生壮了胆。

五月中旬以后,我的记忆里,社会的情绪有了明显的变化。罢课的学生已经不是很有花样了,普通市民好奇心似乎也衰减了很多,上班的已经开始正常了,街上的学生在减少,电台电视台里依旧是一个关于游行的词也没有。但我能感觉到多数市民的那棵曾经激动的心正在冷却。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学生没闲着,好像就是在这“热情”退潮的时刻,他们竖起了那个女神像,我记得当时真的有很多人为此又开始谈论天安门广场了。但好景不长,没几天,这股热情就过去了。已经有很多市民把当时学生罢课的和进京的举动与20年前的大窜连相提并论,并且开始谈论大窜连的严重后果。人心思稳的意识已经开始在普通市民间抬头了,这对学生是不利的。

又过了几天,大概是五月底吧,又传出了要在天安门广场开办民主大学的消息。总的感觉就是,当时的天安门广场的学生是不想让多数社会上的人忘记他们的。可惜,无论他们怎么做,人们关心天安门的程度已经无法挽回的开始下降。学生们很清楚,失去市民的关注,就是失去市民支持的开始,他们占据天安门广场的行为就会变得很难收场。

以上是我的记忆,我可能记错了,但我主观上没有乱说瞎编的意思。

我的估计,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不出一个月,天安门广场的学生就会撤走了,因为他们获得的支持越来越少了。他们正在天安门广场上变得很多余。不太可能爆发大规模的武装行为。

可就在这个时候,出人意料的事,中共当局开枪了。武装清场。本来已经开始平静下来的局势,突然爆发到几乎不可收拾的地步。

作者:二驴哥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二驴哥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98263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