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这是真实的历史照片么?(巨幅油画+多幅珍贵历史照片,不看对不起老芦辛苦贴图,如果油画看不全,点击右键即可另开窗口查看全图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这是真实的历史照片么?(巨幅油画+多幅珍贵历史照片,不看对不起老芦辛苦贴图,如果油画看不全,点击右键即可另开窗口查看全图
所跟贴
这是真实的历史照片么?(巨幅油画+多幅珍贵历史照片,不看对不起老芦辛苦贴图,如果油画看不全,点击右键即可另开窗口查看全图
--
芦笛
- (2268 Byte) 2009-9-04 周五, 上午3:45
(1302 reads)
断章师爷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9/08/25
文章: 615
经验值: 27036
标题:
ZT彩色摄影的演进
(215 reads)
时间:
2009-9-04 周五, 下午1:15
作者:
断章师爷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彩色摄影的演进
自公元1839年,达盖尔银版摄影发明起,人们就喜欢在黑白照片上做赋彩着色的工作。照片上原有清楚的人像,施予颜色,不就更具姿色传神?所以仅能有黑、灰、白的深浅显示影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心意,能够「彩色摄影」的盼望与企图,殷切地、驱使着摄影器材的发明者,专家们要锲而不舍的去研究。
您我目视眼前,各景物有其不同的形状,也显具五颜六色。为何有其颜色?为何,可以看得到它有「颜色」?
上古时代,公元前1800年,西亚地区巴比伦人,文献中就有记载说:每一个东西都有不同的颜色。而其附带的颜色不同,如同每个物体,有其大小、轻重、软硬、形状等各式各样的「性质」。
公元前350年,人类历史上,首位「科学大师」亚里士多德,将希腊已有的「色彩」说:每一个人,都可以看到东西的「色彩」,那是因为,每个物体都会施放出,各各不同的「微粒」,而这各各不同的「微粒」进入人的眼睛,恰巧人的眼睛就能将其「微粒」接受,甚至于,人的眼睛具有识别各各粒子所产生「色感」反应,所以,人们举目可视各各物体所呈现的色彩。
亚里士多德体认各物颜色,详细加予研究,追叙继注,希腊前人言论为:「色彩」是存在于各物与人眼之间的东西,是一种人们眼睛见不到的透明的「微粒」,但是却可以让人感觉得到它的颜色来。可是,各物有颜色,必需要有「光」的「照」射它,它才会施放「色彩」微粒出来。无光,就无色。漆黑一片,「色彩」就呈现不出来。
色彩的研究,在公元1116年,北宋药学家寇宗奭发现,日光经过棱形的石英晶体,所折射散发出,会有各种色光。这就是现今摄影学理上所谓的「色散现象」。
公元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光的折射,会有光的色散现象,他叙述色彩之特性。他说:所有色彩全都融合,存在「光」中。光源有很多,如日光,它就有,同「虹」的所有各种颜色。他认定,任何物体的颜色,都不是自己产生的,而是由「光」的照射,再反射出来的,各各不同颜色光彩。他用三棱镜将日光折射,分解出红、橙、黄、绿、蓝、靛蓝、紫七色的「光谱」。
公元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斯 杨格(Thomas Young 1777-1829)发表他的「色彩」研究说:人们的眼睛可以有红光、绿光、紫光三种视觉神经的「色感」感觉。进一步,更宣称自然界皆因有红、绿、紫此三种基本的色彩的「混合」,才能让我们感觉到许许多多,所有的不同颜色。
公元1860年,英国马克斯韦尔(Maxwell 1831-1879)研究彩色底片,率先采用三原色之红,绿,蓝分别摄影,再重迭放影之方式,成现彩色影像。这是色彩加色法(Additive Process),此法引发现今彩色电视机(Color Television)能显示出彩色的原理。从此,引发世界摄影由黑白走入彩色的开始。也就是人们所称谓「彩色摄影时代」的崛起。
公元1869年,法国科学家迪克奥隆(Ducos Hauron)是有史以来第一人提出,依画家将红、黄、蓝三种基本颜料,按不同比例作调和,而制作出彩色照片者。其作品虽不尽人意,但是彩色摄影照相已有了突破。
公元1873年底,德国柏林工科大学教授佛克尔(H.W.Vogel 1834-1898)将火棉胶感光版,浸在苯铵液后,就能感受绿色光,试验一发表,鼓动了科学家们,寻找其它色彩的感光增添剂。摄影胶卷,最早仅能感应蓝色光,再改善可感应紫色光,公元1874年,已可感应黄色光,到公元1881年,更进步可以感应到红色光。底片到此,已可以对红、橙、黄、绿、蓝、紫等色光有了「色感」,不过,照片的缤纷明丽程度,需要加予改善。
公元1888年,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美国爱迪生(Edison Thomas Alva 1847-1931)制造有史来第一部电影摄影机器(Kinetograph)。长达50呎的胶卷上,连续已拍摄有600幅画面影像,放影在一大箱内,有一个看孔,供一人可以看到约一分钟的景物,也就是在中国称之谓「看西洋片」。
公元1889年,爱迪生与伊斯曼合作,建立今后的电影及照相机,胶片的格式与边绞孔距。这是制造摄影器材全世界「标准化」的开端,其意义重大。
公元1894年2月,爱迪生首建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拍摄厂棚,拍摄第一部影片运囚车(Black Maria),接着「看西洋片」风靡于世。
公元1891年,法国物理学家李普斯(Lippmann Gabriel 1845-1921)公布不用染料,新颖的彩色摄影方法。他是巴黎大学著名教授,因首位以科学方法制作出「彩色摄影感光版」,在公元1908年荣获诺贝尔奖。他利用科技在一张全色感光乳剂上,加层反光汞,使光影通过感光乳剂,再反映回来与射入光影「干涉」成潜影,其潜影会接受,各色彩有不同影像,观看时很明显,鲜艳真实。可是,因李普斯方法制出的彩色底片过程很复杂,不能重复印制,又需很长时间的曝光,所以不能够普及。但是他应用科学于摄影上的开发,居功甚巨,诺贝尔奖颁授,实至名归。
公元1904年,法国鲁米埃兄弟(Lumiere August and Louis 1862.1864-1954.1948)发明出真正彩色底片,这是公认「彩色摄影」革命性的大事。鲁米埃兄弟,是世界上从未见到,制造摄影器材的伟大发明家。兄弟俩未到二十岁,就创办一家制造摄影器材工厂,在公元1894年,已年产销了近二百万张底片。
公元1895年,2月28日,鲁氏兄弟发明了,比同时在美国,爱迪生已发明的,更进步的电影摄影机及放影机,其在摄影,冲印,放影上皆大为新进。因为,他将影像放映在一大白布幕上,可供很多人一齐观赏。也就是该日被定为「世界电影日」的由来。第二年,在巴黎市放影让人观赏,影片名:鲁米埃工厂的大门。这是被当时全世界认定的有史以来第一部「电影」。继续又推出近五十部,摄影法国人民,日常生活的记录电影。就此,电影在世上兴盛风光开来,到今盛况不减,电影变成人们生活的一部份,人人休闲活动少不了摄影留念与观看电影。
公元1913年,意大利片「火山」,首次在影片上让人们见到「蓝色」天际中,维苏威火山爆发出「洋红」色火焰。公元1928年,开始有声电影出现。公元1935年,才开始有彩色电影供市。「电影」与「摄影」,本是同根生,其实就是「世界摄影历史」发展上重大的,另类发展领域。令谁也没办法去否认。
鲁米埃兄弟,发明出真正彩色玻璃底片,是在感光版上涂上红绿紫淀粉极细微粒子,附上全彩色(红、绿、蓝)乳剂薄层,发生彩色滤光作用,显影后为负片,再曝光冲出相片。此底片制造过程也需一两日,但是,可以工厂来大量生产,成为彩色摄影真正的迈开大步,彩色摄影也就流行开来。
公元1860年,英国马克斯韦尔采用三原色之红,绿,蓝分别摄影,再重迭放影的色彩加色法。就有人连想,从三原色中去除一种色光,而另两种色光可合为他种色彩,此法为减色法(Subtracting Process)的基本理论。
这时期,研究者已知将光谱的所有色光,混合就可以组成白色光。简单地说,将等量的三原色光的组成便是白色光。而白色光明亮度最高者为白色,次之者为灰色,最没亮无光者就是黑色。若红光与绿光并掺会成黄光,红光与蓝光并掺会成洋红光,蓝光与绿光并掺会成青蓝光。如此,又加上等份不同的光,掺杂混合,就可成三原色加上橘红、橙、黄、黄绿、蓝紫、紫等等各色光的出现。
相对的,可用青蓝、洋红、黄色的滤镜重合即将所有的光都减去而为黑色。青蓝与洋红的滤镜迭合,白色光经过会减成为蓝色。洋红与黄的滤镜迭合白色光经过会减成为红色。黄与青蓝迭合减成为青色,如此许多颜色皆可减色而成。其成就了彩色照相的成色之基本原理。
公元1919年,美籍,立陶宛人柯杜斯基(Godowsky L J 1870-1939)和美国曼纳斯(Mannes D 1899-1964)两位都是音乐家又很喜爱摄影,竟以从事音乐来赚钱作摄影研究资本,两人研制出加色法彩色胶片,因品质不理想,改为多层次减色法成功。
据柯达公司文献记载,柯、曼两人从小便在纽约读书,公元1916年,他们观赏片名为「海军」彩色短片后,激发起改进彩色摄影的兴趣。
当时彩色胶卷虽然市面有出售,不过摄影者要在镜头前装置不同颜色的滤光镜,冲洗时须复杂不同的曝光。假使放送电影,投影镜头前更须装上有色的滤光镜,才能显现颜色。但其彩色效果皆不自然、令人遗憾的具有不真实感。
德国研究者已在乳剂分层上发现,可使用不同对红、绿、蓝感光的药膜胶卷,效果已略有改善,仍不尽理想,没法普及。
柯、曼在公元1930年,受礼聘在柯达公司研究室工作。经过三年不懈怠,他们领导柯达研究部门机师、专家、化学家、成功地研发出新颖的两色冲晒程序感光胶卷。
感光片分两层药膜,第一层对红橙色感光,另一层可感印青蓝色的影像,再经较以前不复杂的冲晒过程,加上染色显剂即可冲印出有颜色的照片。精益求精,他们继续研发,进一步将感光片制成五层药剂膜,三层感光红、绿、蓝色的影像,另二层为稳色滤光剂膜。也就是他们在公元1935年4月15日研究成功了「柯达彩色胶卷」。可以冲洗出类似现今的彩色相片,这正是摄影进入彩色时代的阶段,更是摄影历史上的大事。
当时,柯达胶卷以自然颜色,有真实感著名于世,不论印刷、医疗、商业和人们摄影都大受欢迎。拍摄好的胶卷起先是须寄回罗彻斯特的柯达公司总部冲印。
同年,德国爱克发( Agfa )公司,研究成功三补色之显色快速程序法,彩色摄影冲印彩色照片一次即可完成,就此,摄影者更方便就可自行冲洗彩色相片。
彩色摄影从此一跃冲天,发展速度惊人,就在公元1985年摄影界统计全年世界上人们就共拍摄有四百亿张彩色照片之巨量。与其同时,世上各胶片制造公司也有研发,但以柯达彩色底片及冲洗相片方式较普及于世。
举世各摄影器材制造公司为因应市场上需要,皆在价格与品质作了最大努力。彩色已有了基础后,接着,就要照片上有更清晰细致的品质,也就是说显微颗粒要更细小。美国柯达公司就将原先传统的卤化银粒子,由原来的圆球状,利用科技改为ㄒ型扁平晶体。
致后,日本富士(Fuji)、柯尼卡(Konica)的底片率先研用更细微,更均匀的晶体(Core-Shell)。晶体内为碘化银,外包溴化银,即可产生触媒作用,使得颗粒更小,有着前所未有的精致细腻的效果。日本摄影器材的用心经营、开发、匠心独运,以致有现今的摄影器材名声卓越,传统相机、数字相机、胶卷畅销全世界,也就可见端倪。
摄影底片及冲洗出的相片,再经科学方法加予改进其感光微粒、清晰色质外,美国柯达公司在公元1987年Super SR-V系底片应市,已使胶卷和相片呈现更清楚的层次,显像的稳定,细致的精美,鲜艳的自然。
科技时代的来临,「快速冲洗」自动化机器出现,使得冲片在半小时完成,正片也可在一小时内交付。
当今的彩色摄影,从摄影照相机装彩色底片,经拍摄者选景物拍照,随后送快速冲洗店,冲印出照片,虽然上午送件,也得下午才能取得照片。故有人想到,若能一摄影就即刻得到照片的想法,也就是实时显影的胶片。
公元1947年,美国拍立得公司(Polaroid Corporation)推出一架名拍立得兰德照相机(Polaroid Land)为能够拍摄后,在一分钟内马上出现一张不用送去冲洗的相片。
拍立得公司是美国制造销售相机、胶卷、偏振滤光镜和摄影器材大公司。开始产销拍摄立体电影、光学器材,继而制成拍立得照相机。公元1963年研制成功即拍成相片的彩色胶卷相机。公元1977年进一步研制成功即拍可得的电影片。该公司是举世著名的科研、产销、业余、专业、工业用的摄影器材大厂。
拍立得公司创立人,兰德(Land Edwin Herbert 1907 - 1991 )是美国发明家、物理学家,其先进的成像摄影方法,被世人认为摄影历史上的大革命。他就读美国哈佛大学时,就对偏振光感到兴趣。公元1926年,年仅19岁的他,就发明极光芯片,可在太阳眼镜、摄影镜片、车辆头灯和挡风玻璃以消除光的干扰反射作用之强光。
公元1937年,他创立拍立得公司,从事制造太阳镜片、透镜、光学设备上。公元1941年,他根据偏振光原理,发明了现已有的立体摄影法。时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应用此原理,发明夜间使用的红外线滤镜,测距仪、大炮瞄准器。
拍立得兰德照相机能在拍摄后一分钟,马上出现不用送去冲洗相片的捷便方法,迅速就在商业、军事、医疗、科学上被广泛应用。
兰德此人对光和色彩的研究是人类史上有着特殊伟大贡献,经他长期研究实验,建立了新进的色彩理论。他认为以前的色彩理论有偏误,他说:我们感觉到的颜色,并不是我们仅仅感觉到只有映入眼睛里的红、绿、蓝单纯的基本颜色而已。应有许许多多的各颜色,也可以被我们的眼睛感色神经感觉得到。
现今事实证明,科学家已可证明确实就共有四百多种颜色的存在,而我们都可感见得到它。他虽然没从哈佛大学毕业,但他的傲人的研究发明,得到160多项专利,
摄影从古到今于未来,学理上说都是科技的应用。近五十年来的发展更是快速,更趋向便捷取得影像的方面进行。摄影者将拍摄的胶卷送到快速冲印店,用不到半天,只仅三十分钟即可看到照片成果。甚至于,拍立得相机更可以在一分钟内让您取得一张彩色照片。再说,世界上各个摄影器材公司日新月异地研发出售的胶卷,显影剂和相纸,高性能摄影相机的品质都不断的提高。
可是,前述之传统胶卷、显影剂、相纸都是化学物质、银盐,药剂日久氧化照片会褪色,胶卷易刮伤,化学药剂会污染环境,拍照所需胶卷的购买、冲印照片所费不少。所以「传统影像摄影方法」之影像的摄影、保存急待科学家去改进。「摄影」原本就是人类智慧在科学上应用的发明,科学越发达,摄影器材越新进,果不其然;公元1981年,日本新力公司(SONY)推出世界上第一部的数字照相机(MAVICA),其相机首先以电荷耦合器件(CCD)代替传统的胶卷(底片)。此数字相机的首位雏型,因当时影像压缩,半导体储存尚未成熟,画质尚不理想。可是,已揭启了数字照相机出现人世间的序幕,值得赞颂,是世界摄影历史中一大盛事,媲美公元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Louis J M Daguerre 1789-1851)发明的「银版摄影技术」。从此日本,继英、法、德、美在摄影器材研发上令世人称道,也稳定在摄影器材产销上的声誉。
电荷耦合器件「CCD」全名是Charge Coupled Device,为数字相机使用来感光的。它有许多感光晶体组织成行列状,当感光时会因外来影像明亮度不同,各会有连续异类的电流。经转换器(ADC),使电流转变成二进制数码(0与1),又透过数字讯号处理器(DSP),将影像信息压缩储存照相机内的内存中。
换言之,传统相机经镜头接收外界景物的影像,映在传统的感光胶卷上,再将胶卷冲洗印制照片,完成摄影取像,存有相片。现今,数字相机是经镜头接收外界景物的影像,映受不同的光色在CCD上,以感光所成许许多多不同电流信息变为数字号码,储存在内存板中。CCD可以选删其已拍摄之影像数据,可输入计算机,相机本身亦可按键作显像、删除、再重复使用,不像胶卷一曝光,就得装新底片。摄影的影像储存以前是银盐胶卷(一整卷)。现在是新进科技产物、数字内存(一小薄片)。抛弃传统底片冲洗化学程序,即可输入计算机看成果,修改编辑印刷,传递无界,又可继续无限次进行拍摄。
作者:
断章师爷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原来1935年就发明了,不过好像很少。例如德国只有寥寥几部彩色影片,包括爱娃拍的,
--
芦笛
- (44 Byte) 2009-9-04 周五, 下午3:16
(154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95366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