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红一、四方面军草地分裂真相(八)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红一、四方面军草地分裂真相(八)   
所跟贴 红一、四方面军草地分裂真相(八) -- 芦笛 - (7742 Byte) 2009-6-19 周五, 下午3:48 (1508 reads)
梦想






加入时间: 2008/11/04
文章: 463

经验值: 14611


文章标题: 记得曾经看过某党史研究者的文章,说是去采访叶剑英,问他密电的事情,叶笑而不语。 (421 reads)      时间: 2009-6-19 周五, 下午4:53

作者:梦想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http://162.105.7.161:8080/tuanwei/xuelin.files/shhm/shhm_1.doc
对1935年9月9日 “密电” 的疑问与思考

王海林*

摘要:1935年9月10日凌晨,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以及第一、三军团离开红四方面军独自北上。这次离开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不同寻常意义的一起事件。对于中央离开的原因,一致认为是缘于张国焘在9月9日给陈昌浩、徐向前的一封“密电”。那么,对这封“密电”的研究就成为我们考察这起事件的重要路径。对“密电”是否存在,在学术界多有争论,本文就此进行置疑,并大胆地做出推测。

关键词:“密电”;存在与否;策略

1935年9月10日凌晨,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以及第一、三军团脱离红四方面军独自北上。当时一、四方面军会合不久,并且中央多次强调要求四方面军和一方面军共同北上,为什么这个时候突然独自北上呢?原因就是什么呢?据说是当时张国焘给陈昌浩、徐向前一封密电,损害、威胁到中央。对这封“密电”是否存在是有争议的。在现有的档案中,找不到这封电报,因此只有凭借当时一些领导人的回忆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大多数人是认为有这封电报的,并且众口一词,认为大体情况是这样:

9月9日,前敌总指挥部开会。在总政治部主任陈昌浩讲话的时候,译电员交给参谋长叶剑英一份电报,是张国焘发给陈昌浩、徐向前的。叶剑英觉得应该迅速报告毛主席,一个小时后,他借故走出会场,去找毛泽东。毛泽东从口袋里拿出一根很短的铅笔和一张卷烟纸,迅速把电报内容记下来。然后,对叶剑英说“你赶紧回去,不要让他们发现你到这里了。”让叶赶紧将原电送给陈昌浩和徐向前。为了避免酿成严重事件,中央决定单独北上。部队全部以为南下筹粮去割青稞麦子为名,朝三军团方向走。约定时间是10日凌晨两点。深夜,毛泽东又亲自去问了一下陈、徐的态度,认为无望,遂告辞。晚饭后,叶剑英找随从的参谋吕黎平要了一份唯一的一张甘肃的军用地图,放在箱子里。叶把这个箱子放在床下,快2点的时候,叶剑英偷偷出来(他和陈、徐同睡一个房间),把地图交给了肖向荣,然后又回去拿手枪。然后和杨尚昆一起走,追上毛等人一起去了俄界(村)。据说,中途遇到十几名骑兵的追赶,以及红军大学教育长李特的拦截。

天亮以后,陈、徐才知道。四方面军前方打来电话,说一方面军连夜离开,并设了警戒哨,问要不要打。徐向前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不准打,陈昌浩同意。

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从物证和人证两个方面看。

物证的角度来看。如果有这封电报的话,接触到该电报原文的应该只有张国焘、叶剑英、毛泽东、陈昌浩(如果叶剑英把电报给他的话)、徐向前(如果陈昌浩把电报给他看的话),另外还有译电员陈茂生和吕黎平。陈茂生后来牺牲了,而吕黎平是没有资格保留原件的。张国焘不可能留下这个罪证的。陈、徐是没看到也好,没留下也好,反正没有原件。这样,只有毛泽东纸抄的摘要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毛泽东没有留下来。而电报内容有哪些来源呢?应该是有三个:吕黎平、叶剑英、毛泽东。比较权威的来源是1937年3月,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到“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等语。但是,他没有保留抄写的内容,所以说服力不够。另一个就是吕黎平会议的电报的基本内容:

X日电悉。余经长期考虑,目前北进时机不成熟,在川康边境建立根据地最为适宜,俟革命来潮时再向东北方向发展,望劝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放弃毛儿盖方案,同右路军回头南下;如果他们不听劝告,应立即监视其行动;若执迷不悟,坚持北进,则应开展党内斗争,彻底解决之(武力解决)。执行情况,望及时电告。1

讨论人证问题。除了上面这几个人外,有两个人对这段历史的回忆比较有价值。这就是杨尚昆、李先念、彭德怀、宋侃夫(他当时主管四方面军电报),其他人大多听别人说,例如《叶剑英传》上面所说的那些人2,很难作为凭据。杨尚昆认为“有这样一封电报是没有疑问的”。3李先念是10日早上才知道中央走了,因此他应该不知道内情,但是,在1984年6月15日,李先念在与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谈话中说,他记得电文里有一句关键的话,指示陈昌浩:“彻底开展党内斗争”4。彭德怀也是肯定有这样的电报的,并且在其回忆中具体描述了当时的情况。5宋侃夫在《电台工作的日日夜夜》一文中也是认为有的。

三、有物证,且大多数人都证明有这样一封电报。但是,其中有很多疑问:

1.在所有人的回忆当中都提到:毛泽东抄完电报以后让叶剑英送去给了陈昌浩。但是,陈昌浩否认有过这样的电报。

叶剑英是一方面军的人。电报拿来的时候叶剑英就看出问题,说明是译好的,那么叶剑英是如何把电报给陈昌浩的呢?如果他亲自给陈昌浩,陈昌浩应该知道叶剑英看过了。如果电报内容如毛泽东、吕黎平所说的那样,那么中央是否能走得了?是否,陈昌浩看到中央的筹粮,觉得没必要“彻底解决”了呢?这是不合逻辑的,因为在中央走了以后,陈昌浩并没有同意用武力拦截。

是他真没看到,还是他隐瞒事实?如果是隐瞒事实,他已经知道中央对南下还是北进的态度了,当天还受到中央的批评,那他9日晚没有采取行动是出于什么考虑?按道理,他应该没有看到“密电”。

2.物证角度考虑。

按道理说,不管是对大的局势还是对党内斗争而言,毛泽东都没有理由不保留着抄写稿。而后来毛泽东没有拿出过抄写稿。

对于吕黎平回忆出的电报内容也是有疑问的。杨尚昆在回忆录中说“军用的电报都是以专用的密码拍发的,而且不止一套密码,还有不同的等级,也可以说都是密电。”6宋侃夫说道这封电报的时候说张国焘“发了一份让徐向前、陈昌浩同志亲译的电报”。7而“那时候军队有保密制度,像这样机密的电报,是指定人译的,译的人就直接拿给这位首长看;叫谁译谁译。”8那么叶剑英怎么就能拿到译好的电报的呢?

况且,考虑一下。徐向前说“这样的电报不是一般人可以看到的,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看的,这是军队的保密制度”9。那么当时吕黎平只是一个副科长,他根本没有资格看电报原文,更不可能看到毛泽东的抄写稿。那么他所回忆的电报内容是哪里来的呢?

再者,毛泽东说电报中有“彻底开展党内斗争”一语,吕黎平说有“开展党内斗争,彻底解决之(武力解决)”。可以看出,两个人的所记述的内容是有很大区别的。开展党内斗争,彻底解决之,解决北进南下的分歧,这基本上也说不出多大问题。而括号中的“武力解决”字样是吕自己加上的,还是原来就有?毛并没有说过有“武力解决”。所以,吕的回忆可能受到思想上以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客观性要有所保留。并且,“彻底开展党内斗争”也仍然是党内斗争,这是解决党内问题的政党途径。再一个就是叶剑英,他只是在看完吕黎平的文章后说:“密电”的意思是这样。10而在此之前,叶剑英没有说过电报内容,只是说“语气很强硬”11。没有提到“彻底开展党内斗争”,更没提到“武力解决”。在9月8日到9日午夜为止,张国焘就发过去好几封电报,都要求南下,语气也可说强硬。那么,是否叶剑英把电报弄混了呢?

这样,实际上就没有物证了。

3.从人证的角度考虑。

认为“密电”存在的人都承认这样的说法:叶剑英截获了张国焘发给陈昌浩的密电,然后没有交给陈昌浩,而是偷偷拿去给毛泽东看,再拿回去给陈昌浩看。但从彭德怀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问题。彭德怀说:“某日12午前到前总,还在谈北进。午饭后再去,陈昌浩完全改变了腔调,……这无疑是张国焘来了电报,改变了行动方针。我即到毛主席处告知此事。……向毛主席报告后不到两个小时,叶剑英秘密报告:张国焘来电……我和叶剑英商量,如何偷出地图……”13。意思就是说,陈昌浩看到了电报,态度改变,而两个小时后才送来电报。也就是说,在叶剑英送“密电”之前陈昌浩就看到了。但是,叶剑英是最先看到电报的,陈怎么能看到呢?

有没有可能陈昌浩看到的电报和叶剑英拿到的不是一个呢?根据《毛泽东传》上面的说法,9月9日,张国焘连续发了两篇电报,一篇是致电徐向前、陈昌浩并转中央,一篇是给陈昌浩和徐向前的“密电”。陈昌浩看到的是前一篇吗?可能性比较小,根据范青等人的说法,张国焘的前一篇发的时间应该是“9月9日24时”14,跟彭德怀说的中午前后不一致。因此,那看的就应该是所谓的“密电”。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陈昌浩压根儿什么电报都没看,他态度突然转变也就一拍脑门儿的事儿。

再看杨尚昆的回忆。杨尚昆说,他虽然没有看到原电,但是他认为存在这样一封电报是没有疑问的。他认为中央北上后给张国焘的电报可找到证明“9月12日,中央给张国焘等的电报中第一句话便是‘陈谈右路军南下电令’”。但是徐向前和《毛泽东传》、《叶剑英传》都说这份电报在9月9日。杨尚昆在这里说的中央给张国焘的电报里所称的“电令”应该是9月8日22时,张国焘发给陈昌浩、徐向前的电报。如下:

徐、陈:

一、三军暂停留向罗达进,右路军即准备南下,立即设法解

(决)南下问题,右路皮衣已准备否。即复。

朱、张15

再者,判断此处的“电令”并不是密电的理由就是,“陈谈右军南下”。也就是陈昌浩已经向中央谈了这封电报的内容,不可能是“密电”。

4.是否是另外一个电报的误会呢?

可能性不大。8日、9日发的电报中没有一篇在内容和字数上大体吻合,没有找到“一两百字的样子”16的电文。

四、推测——与张国焘斗争的需要,出于策略的考虑。

虽然有这么很多疑问,但是,叶剑英、杨尚昆、李先念、徐向前能说瞎话吗?就徐向前来说,他不承认有“密电”,他回忆了8、9日所有的电报都没提到过所谓的“密电”,当然徐向前也有可能有对自身的考虑。但他在1977年5月14日赠给叶剑英一首“七绝”,写到“吕端当愧公一筹,导师评论早已定。”17所以,这个问题很难下定论,但是还是想做下面的推测。

鉴于当时斗争的需要,出于策略的考虑,“密电”有把别的电报故意曲解而成的可能。在当时的情况下,张国焘坚持不北上,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看到说服张国焘的可能性不大,没有信心继续说服。右路军占领巴西以后打通了北上的道路,但是国民党军队正在调兵堵截。如果继续和张国焘纠缠,待国民党军队布置好以后,就很难北上了。到那个时候,就不得不南下了。南下的话中央很可能被张国焘吞掉,那时两方面猜疑颇重,这从徐向前的回忆以及张国焘收缴各军电话密码本的事情上都看得出来。这个时候起关键作用的就是陈昌浩和徐向前。如果陈、徐跟着中央走的话,那么就有两个好处。其一,若陈、徐跟着中央北上,张国焘不能把右路军中的第四方面军部分调回,那么张国焘北上的可能性会增大。其二,陈、张带领着第四方面军的一部分在右路军,如果陈、张跟着中央北上,那么张国焘指责中央为“逃跑主义”的底气就大大削弱。从后来的事实我们看到,中央连夜走了以后,陈昌浩率军队再次过草地南下,这给张国焘以口实。第二个好处的反面,如陈、徐不跟中央走,若中央离开陈、徐,那么中央就要背负分裂红军的罪责。而事实上,9月9日深夜,毛泽东亲自去查探陈、徐的态度,他们认为“四方面军如果分成两半恐怕不好”18。意思就是如果分开,他们不愿意跟中央走。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中央就走了,那麻烦大了。中央突然走了以后,有的行为和说法还是有点问题,可以为此推测作印证。

首先,9月14日,中央致电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明确说:“中央先率一、三军团北上,只是为着实现中央自己的战略方针,并企图以自己的艰苦斗争,为左路军及右路军之三十军、四军开辟道路”19,并要求他们随即跟上。问题是,陈、徐不再“威胁”中央了吗?并且刚把陈、徐抛弃,肯定很恼火。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危机”已经解除。

还有,陈昌浩有没有派追兵的问题。陈的确派人去追了,不过是送信。在红军大学校长何畏问“是不是有命令走?”的时候,陈昌浩说:“我们没有下命令,赶紧叫他们回来!”并写了一封信给彭德怀。信送到时,毛泽东说,“打个收条给他,后会有期。”20至于有没有又派别人追,就不知道了。但有一点是有疑问的。杨尚昆回忆说“经过红军大学时,陈昌浩派出的追兵到了,红军大学教育长李特也接到通知带着学员来截我们。”21当时李特在哪里?据李先念回忆,当有人打电话问的时候,“徐帅发了脾气,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谁要追击就枪毙谁!当时,就是我和徐、陈、李特四个人在指挥室里。”22而徐说这些话的时候,根据杨尚昆的回忆,是在李特拦截事件之后,中央又走出一小段路时的事情。难道李特拦截完以后那么快就跑回去指挥部了?即便跑回去了,也没见李特说起毛泽东给他们发《北上告同志书》的事情。

另外,在延安批判张国焘的时候也没有提“武力威胁中央的事情”,只是批他土匪主义、军阀主义、分裂中央。

总的来说,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密电”的存在,这样就给我们论证它不存在以很大空间。存在与否有待于史料的进一步挖掘,但“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还是有可能的。

注 释

作者:梦想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梦想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16606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