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帖] 王力雄:神化天安门运动是我们的心魔 ——我为何在《天安门》制作人的呼吁书上签名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帖] 王力雄:神化天安门运动是我们的心魔 ——我为何在《天安门》制作人的呼吁书上签名   
所跟贴 长弓纪录片制作组:呼吁书 纪念六四 兼论言论自由及其倡导者 zt -- 若迷 - (43755 Byte) 2009-6-03 周三, 上午9:18 (761 reads)
若迷
[博客]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8/05/16
文章: 3610

经验值: 164705


文章标题: 封從德:請簽名——致《天安門》製片人的公開信‏ zt (278 reads)      时间: 2009-6-03 周三, 上午9:21

作者:若迷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請簽名——致《天安門》製片人的公開信‏


作者:封從德 文

各位朋友,

這是我起草的一份公開信(中英文全文見下及附件),以呼籲糾正《天安門》中的史實錯誤。這些錯誤已經造成外界(尤其是年輕人)對八九學運和民運的嚴重誤解。因此希望各位簽名,也請轉發給你的友人,征集他們的簽名。簽名務請注明三點內容:
姓名;
當年所在學校或單位;
相關經歷簡介(要簡潔)。
如:
方政,北京體育大學,“六四”早晨被坦克碾斷雙腿
熊焱,北京大學,21通緝學生之一,“六四”在長安街阻攔軍隊
潘強,山東大學,“六四”最後一批撤離廣場者
王容芬,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級研究員,“六四”大屠殺見證者
(首批簽名15詳見公開信下面)

這份公開信曾在26日在小范圍內征集首批簽名,28日通過電郵和郵件發給《天安門》製片人後停頓幾日,本希望他們放在其網站上,但至今未見回應,故現在擴大征集簽名范圍,24小時後會發佈給各網絡媒體進一步征集簽名,之後會一直在六四檔案網站上征集簽名(http://www.64memo.com /sign/)。


多謝各位。

封從德 謹識



天安門倖存者、參與者和支持者

致紀錄片《天安門》製片人卡瑪·韓丁和理察德·戈登的

公開信



2009年5月28日



在八九學運與民運20週年之際,我們,大屠殺的倖存者和這場運動的組織者、參與者、研究者和支持者,再次敦促你們 —— 就像我們在1995年的敦促一樣 —— 糾正你們製作的電影《天安門》中的史實錯誤。

該影片有選擇地引用了一些句語,同時又遺漏了一些重要的史實,創作了一些不真實的歷史記錄,尤其是關係到天安門廣場總指揮柴玲的部分很不真實。若你們認為製作該片並無個人動機以故意詆毀柴玲和學運組織者,我們 ——許多當年就在天安門廣場——敦促你們將本文張貼在你們的網站上,讓公眾可以考慮雙方的觀點,以便作出自己的判斷。

你們在影片中使用選擇性的引述與詮釋及錯誤的翻譯,讓觀眾得出印象,以為柴玲在危險來臨時逃跑了,卻讓其他學生去送死,或以為她和我們所有學運組織者在挑起並期望血腥屠殺。這種印象與當年發生在天安門廣場上的事實完全不符。

顯然,柴玲的用語“期待流血”被《天安門》製片人卡瑪·韓丁Carma Hinton 錯誤地翻譯並斷章取義。“期待”應譯為“預期或等待”(anticipate or wait),而非影片中所謂的“期望”(hope for)。我們在現場的都知道,柴玲那句話是指我們預期可能會發生鎮壓,並希望一旦發生鎮壓是在公共場所和媒體面前,而不是在陰暗的角落、不會從世人的視野中消失,就像其他1989年之前和之後眾多的民眾運動那樣。而且,重要的是我們預期的是鎮壓,而非大屠殺。另外還應注意,學運組織者已作了最大努力,以確保選擇留在天安門廣場的學生和民眾明白風險並自願留下。

尤為重要的是,柴玲那句“……我要求生”也被斷章取義,從而給出一個虛假的印象,讓人以為她自己逃跑了。而事實上,她和天安門學生和民眾示威者一直留在廣場,直到最後一刻,並在“六四”清晨帶領大家撤離廣場,一道走回校園。正是這樣的不實印象,誤導了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陳一諤,導致他最近作了一個錯誤的公開演講,從而被暸解真相的香港大學的學生們罷免。像陳一諤這樣受誤導的觀眾很多,這從互聯網上因貴片引起的對柴玲的大量惡評就可明顯看出。

上下文有助於理解真相,因此,對於你們,影片製片人,將柴玲在1989年6月8日的錄音講話遺漏掉,我們認為很不合適。在那盤錄音帶中,柴玲詳細敘述了她在屠殺之夜的經歷和見聞,這是製片人很應該留意的地方。然而,柴玲6月8日的錄音講話在貴片中幾乎都沒採用,如果採用了這些錄音講話,貴片中上述的錄像帶的翻譯和剪輯的真實性就會成為問題——而在貴片中,5月28日那盤錄像帶倒是被大量引用,以吸引觀眾的注意。

柴玲5月28日的錄像談話提到求生的愿望,這是我們共同的愿望。當時的11億中國人無一沒有強烈的求生愿望。事實上,面臨屠殺和監禁,我們和廣場上的同伴中的許多人都作出了艱難的抉擇,用犧牲求生的愿望來維護我們的責任與尊嚴。實際上,在“六四”屠殺後被迫轉入地下的過程中,在躲藏、囚禁和流亡海外的經歷中,正是這種求生的愿望,給我們以勇氣和力量生存下來。正如柴玲在《絕食書》中所說的那樣:“我們以死的氣概,為了生而戰”。

我們追求的是真相,過去是,現在依然是。在一定程度上,柴玲和我們達成了這一目標——這場運動是中國現代史上記錄得最詳盡的一次,留下了大量的照片、報告、書籍和回憶,為歷史作證,為未來存照。這場運動不像以往的民主運動那樣,被中共當局控制的媒體隱蔽在黑暗中不見天日。

很多很多年以前,托克維爾訪問美國,他經過觀察得出結論:“美國因良善而偉大。她的人民很善良……一旦她不再良善,美國也就不再偉大。”我們今天都很幸運,能夠做這樣的辯論,因為美國的國父們經過卓絕奮鬥,留給我們一個開放的系統,鼓勵言論自由與學術自由。就是為了這樣的自由,我們也曾在中國的土地上犧牲奮鬥,至今還未實現這些自由。

你們曾表示過愿意“用一種容易獲得的方式,反映1989年事件背後的復雜動機與故事,並為專家和公眾提供不斷發展的研究素材。”我們也一直通過六四檔案網站(64memo.com)向公眾提供歷史檔案資料。因此,保持真實的歷史記錄,應該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六四”20週年即將到來,從最初向你們質疑,到現在已經14個年頭了,卻未見你們對《天安門》影片中的錯誤解讀有何糾正。因此,我們這些曾冒過危險和在流亡的人,再次敦促你們將這份公開信貼到你們的網站上,這封信是我們的簡短回應,以維護我們為推動中國自由民主的努力,也維護那些為了個人尊嚴和中國前途而冒著生命危險吶喊、甚至犧牲性命的人們,使他們的努力不致遭到扭曲或誤解。



專此佈達,並頌文安




簽名人:



方政,北京體育大學,“六四”早晨被坦克碾斷雙腿

張健,北京體育大學,“六四”淩晨在天安門廣場連中三槍

熊焱,北京大學,21通緝學生之一,“六四”在長安街阻攔軍隊

周鋒鎖,清華大學,21通緝學生之一,“六四”最後一批撤離廣場者

封從德,北京大學,21通緝學生之一,“六四”最後一批撤離廣場者

常勁,北京大學,組織過“六四”死亡調查

程真,北京師範大學,“六四”最後一批撤離廣場者

潘強,山東大學,“六四”最後一批撤離廣場者

盛雪,北京“六四”大屠殺的見證者

鄭義,著名作家,北京知識界示威遊行組織者

王容芬,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級研究員,“六四”大屠殺見證者

楊建利,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六三夜間在天安門廣場

楊巍,當時在上海的中國民聯成員,因“六四”被關押一年半

張菁,當時在貴州勞改茶場,因參與八十年代民主運動受迫害

畢潤全,香港社工,全程參加聲援天安門學生


(引自:博讯北京时间2009年6月03日 综合报道)

作者:若迷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若迷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9664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