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提上来答别提网友,关于音乐欣赏的社会性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提上来答别提网友,关于音乐欣赏的社会性   
所跟贴 提上来答别提网友,关于音乐欣赏的社会性 -- 土土007 - (1094 Byte) 2009-4-19 周日, 下午2:46 (324 reads)
别提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4/09/28
文章: 383

经验值: 8706


文章标题: 音乐是如何叙事的? (114 reads)      时间: 2009-4-22 周三, 上午2:59

作者:别提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不认为芦笛网友“当然可以理解为抗日--抗马家少爷之日”的说法有任何道理。

先说“抗”,为什么就可以理解为“抗”?就凭几个较为强烈的音符吗?

为什么一定是“马家少爷”?而不是牛家少爷?不是朱家老爷?甚至不是杨家姑奶奶?

为什么偏偏是抗“日”?而不是抗“骂”,抗“盗”?“日”和“骂”“盗”在音乐中又是如何区分的?

我也不认为芦笛网友认为”先是一段邪恶的音乐”有任何依据。不知道那些音符如何使芦笛网友做出一个坚信不疑的审美判断“邪恶”。

我也理解不了“大段抗议和诉说”就一定是“抗马家少爷之日”。抗洪就不能够有抗议和诉说吗?洪水把孩子冲走了,就不可以诉说,就不可以“极尽曲折缠绵”,像祥林嫂那样“我真傻,真的”?

我也不懂得为什么表现抗洪就一定要有描写洪水。抗日就一定要有“金戈铁马之声”。被芦笛网友理解的“抗婚”也没有表现花轿迎娶,也没有“呜哩哇”婚嫁的喇叭声呀?怎么芦笛网友就理解为“婚”了呢?如果依照芦笛网友的看法,“金戈铁马”将是什么样子的音乐呢?仿声?一阵子马蹄声“呱嗒呱嗒”,然后一阵子铁器相碰撞声?那也不一定被理解为抗日,若被理解为“抗金”,“抗清”或者“抗美”又会怎么才能得到纠正呢?为了避免这样的误解,芦笛网友会不会建议,一定要有“鬼子进村”的日本音乐?“抗美”一定要又卡宾枪的嘟嘟声?

实际上我们在这里寻思的是一个“音乐能不能叙事?”的问题。进而说,如果能,那么”音乐究竟是如何叙事的?”的问题。

仔细想一想,听了《梁祝》,芦笛网友得出如上理解,他的那些信息究竟是哪里来的?是从音乐中得来吗?也许芦笛网友有那种特殊功能,但本人没有那个本事从中找到那么具体的概念。

我的理解,芦笛网友的判断来自于听音乐之前已知的一个故事。如果他不事先知道这个故事,他也不可能得出那样的语言判断。只是芦笛网友并不以为自己的判断来自于事先知道的,一个独立于这个曲子之外的故事。而误以为自己听了这个音乐,就得出了如上判断。

依俺的愚见,音乐是不可能完成通常意义的“叙事”的。以《梁祝》为例,如果不首先知道那个故事,而只依据音乐所提供的“材料”来理解,不同的人所理解的故事情节定会谬以千里。

《梁祝》这个曲子的目的不应该是如同小说,戏剧一样,企图给听众讲一个故事,让听众明白怎么来,怎么去。而是企图依附在众人所共知的一个故事之上,借助这个故事悲欢离合,用音乐手段来表现音乐所特有的,而语言,舞蹈等表现手段所不可能具有的情绪,或者审美感受。

我认为,许多人,甚至包括音乐专家在讲解音乐时往往以具象的图景和逻辑判断来帮助听者理解乐曲。实际上只要他一做这种的解释,他就已经篡改,歪曲了那个作品的本意。音乐就是音乐,其他方式的解释都只能是一点点启发,诱导,但这启发和诱导却无法避免是误导。

SHWJ网友的发言说:“不能说每个音乐作品都体现价值观,但是叙事性的音乐作品,典型的是歌剧或舞剧的音乐,肯定是要体现某种价值观的。”

我认为首先SHWJ网友的“叙事性音乐作品”概念是不清楚的。你举出的例子是“典型的是歌剧或舞剧”,但我理解你的例子不是”纯音乐“作品。歌剧是可以准确表现情节的,甚至舞剧也如此。如果把歌剧和舞剧都卷进来一锅烩来探讨音乐是否能够叙事,显然存在着概念混乱的缺陷。在这种概念混乱的状态下,你所说的“音乐作品表现价值观”是能够成立的。因为歌剧舞剧本身就有故事。特别是歌剧还有语言,然而,那种价值观究竟是不是音乐元素所表现的呢?不是!绝对不是。

如果说音乐能够表现价值观,也完全不是你所说的价值观。而是对音乐元素优劣审美判断,那是一种音乐的价值观。例如每一个大师的每一个作品都会有所突破,那些突破本身就标明一种音乐的价值观。当然那些价值观也一定会有“普世的”,或者“地域的”之分别。而”普世“的,并不是通常说的什么“自由、平等”之人类共同接受的价值观,而是类似于“大调给人何等感受”“小调如何如何”之类的人类共同的审美判断而已。所谓地域的价值观,例如印度音乐中有着1/4 据说有1/8的升调和降调。那种声调和降调表现着它固有的美学价值。而那个价值应该说就是一种价值观。


作者:别提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别提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821818 seconds ] :: [ 28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