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资料:先知还是巧合?周润发演江湖骗子影射文怀沙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资料:先知还是巧合?周润发演江湖骗子影射文怀沙   
所跟贴 资料:先知还是巧合?周润发演江湖骗子影射文怀沙 -- 资料 - (948 Byte) 2009-2-24 周二, 下午6:54 (138 reads)
资料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129

经验值: 5282


文章标题: 意外!国学大师身陷奸污丑闻 (77 reads)      时间: 2009-2-24 周二, 下午7:45

作者:资料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意外!国学大师身陷奸污丑闻

  著名学者李辉提出公开质疑 称文怀沙曾因猥亵、奸污妇女被判入狱

  有着著名国学大师、红学家、书画家、金石家、中医学家、吟咏大师、新中国楚辞研究第一人众多头衔的文怀沙遭到空前的质疑,学者李辉前日在北京晚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向文怀沙提出公开质疑,不但质疑其年龄、国学大师的头衔,还称文怀沙文革中入狱并非政治原因,而是因为文怀沙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冒充文化部顾问,猥亵、奸污妇女十余人被判诈骗、流氓罪入狱。

文章发布后立即引起轰动,文怀沙昨日并未对此做出回应,其弟子称他目前正在搜集证据,将在几天后对质疑一一回应。

  特约记者 蒋庆

  李辉质疑:年龄有假 头衔有水分

  李辉是人民日报资深编辑,主要从事传记文学和随笔创作,其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李辉在文章中首先质疑文怀沙的年龄,文怀沙年表中所写出生年月为1910年1月,但李辉在其供职过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查询的出生时间为1922年和1921年,李辉认为文怀沙虚报年龄是为了便于给早年经历加上一个又一个耀眼光环,因为文怀沙多次自述中称章太炎是其老师,故与鲁迅是前后弟子。

  李辉还对文怀沙称的“国学大师”“楚辞泰斗”进行质疑,李辉认为,这些头衔是文怀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整理出版过《屈原集》以及随后陆续出版的《九歌今释》等。但与文怀沙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共事的舒芜回忆称,“包括《屈原集》整理者文先生在内的几位整理者,从时间顺序来说,他们每一个都可以说是新中国整理某书的第一人,但这个‘第一’不是开辟者、创始者、奠基者的意思。”据称,这套《屈原集》问世后,随即受到过其他专家的批评,而“文先生一出手就这样砸了锅,随即调离人民文学出版社”。

  最新爆料:被判入狱 因奸污妇女

  文怀沙此前并不隐晦他曾入狱的历史,他表示这是因为政治原因。但李辉表示,文怀沙所谓“1966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和“1974年因‘反毛泽东思想’罪名入狱”的说法不成立。“在北京文化界,知情者都清楚,文怀沙早在‘文革’爆发前的1963年年底,就已经被判处劳教。其罪名不是‘政治问题’,而是其他原因。据知情者回忆,逮捕文怀沙的宣判大会,1963年年底在东单的青艺剧场举行。查阅史料,他的罪名定为‘诈骗、流氓罪’(其罪详情为: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冒充文化部顾问,称与周恩来、陈毅很熟,与毛主席谈过话,以此猥亵、奸污妇女十余人)。先是判处劳教一年,1964年5月正式拘留,后长期在天津茶淀农场劳教,劳教号码:23900。他从来没有关押在秦城监狱,直至1980年4月解除劳教。没有听说他的劳教是冤假错案而得到平反,但他的年表如今却写为:1978年,在胡耀邦的亲自过问下被释放。”

  文怀沙弟子:正在搜集证据

  这篇文章迅速在圈内引起轰动,评论人潘采夫表示,性格温和的李辉一改往日风格,公开向文怀沙发出质疑之声出乎他的意料。但他更期待文怀沙对质疑的回应。李辉在文中表示,希望抛砖引玉,使时间脉络渐趋清晰,历史尽可能接近于真相。记者昨日致电李辉,对于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将文章发表出来,李辉并没有做解释,表示目前还在等待文怀沙的回应。

  记者昨日打通文怀沙家中电话,接电话的女士表示文怀沙现在有事不能接电话,问及何时可接受采访,对方表示要三四天之后。该女士自称文怀沙家人,她表示文怀沙已经看到质疑的报纸,但现在不会回应。另据文怀沙一位陕西弟子透露,文怀沙目前很正常,他们昨日接到很多采访的电话,目前他们正在针对质疑搜集证据再做回应。

文怀沙助手回应质疑: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近年来,被冠以"国学大师"、"活屈原"等光环的百岁老人文怀沙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但是,这位光环下的大师最近却遇到了知名传记作家李辉的强烈质疑。虚报年龄、"文革"中因"猥亵、强奸妇女"入狱、所谓的学术成就也仅相当于中学教师的水平……面对媒体的质疑,文怀沙拒绝做出回应,现在的助手李之柔接受本报采访时委婉表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们拒绝对此发表看法。"

  -知名传记作家向“大师”叫板

  昨日17时许,记者联系到李辉,李辉表示:“我要说的已经在文章里说过,但目前并没有得到文怀沙方面的反馈。”

  李辉供职于人民日报社,多年来致力于文化老人研究和随笔创作,著述颇丰。他的散文集《秋白茫茫》曾获得首届鲁迅散文奖。这个一向温文尔雅的知名作家,近日以罕见的犀利文风,直面久负盛名的文化界前辈文怀沙。

  在文章中,李辉称:“各媒体发表的自述或专访中,此公生平的耀眼传奇引人注目者,主要有三点:一,自称出生于1910年,故今年已被媒体称作"百岁老人";二,自述"文革"经历,系因被打成"反革命"而锒铛入狱,同时,又因写藏锋诗"反江青"而被视为"英雄"。三,被誉为"国学大师"、"文史大家"、"楚辞泰斗"。”

  在李辉看来,文怀沙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李辉认为,文怀沙根本不可能是章太炎的学生,他的实际出生年份应该是1921年,而不是他对外宣称的1910年。所谓“百岁老人”,其实只有88岁。而关于文怀沙“文革”中入狱原因的探讨,李辉说文怀沙被逮捕入狱的真实原因实际上是“诈骗、流氓罪”。他入狱的详情是“自上世纪50年代起冒充文化部顾问,自称与国家领导人熟悉,曾猥亵、强奸妇女十余人。”这些历史记载与文怀沙对外宣称的大相径庭。

  至于媒体热炒的文怀沙是“国学大师”、“楚辞泰斗”的问题,李辉更举出历史当事人的说法称,那次翻译古典文学工作,只不过是出版社领导给编辑人员下派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人都可以说是新中国第一人,“但这个"第一",不包含价值意义。”丛书问世后,别人负责的工作并无疑义,唯有文怀沙翻译的《屈原集》受到各方质疑,“译文非常不连贯……有的地方文法也欠通”,正因为文怀沙“一出手就砸了锅”,所以,他被“随即调离人民文学出版社。”

  -对话文怀沙助手李之柔:

  在李辉看来,这个有极高知名度的“国学大师”,其实和《射雕英雄传》里靠油嘴滑舌游走江湖的裘千丈一样,不仅没有很高的学术成就,而且历史表现也并不清白。有评论者称,李辉的文章对“文怀沙的打击将是致命的,其公众形象将轰然倒塌,其所作所为,将与胡万林之流的江湖骗子没有任何分别。如果这些论断并不真实,那么,文怀沙无疑遭遇的将是一次极为严重的诽谤,果真如此,我期待文怀沙能够挺身而出,拿出确凿的证据反驳李辉的质疑,为自己洗冤。”但是,文怀沙却没有直接回应此事。记者辗转联系到了文怀沙的助手李之柔。据李之柔介绍,他早在1993年就认识了文怀沙,四五年前担任文怀沙助手至今。以下是记者和李之柔的对话。

  燕赵都市报(以下简称“燕”):李辉在报纸上写了一篇文章,不知文怀沙本人是否已经看到?

  李之柔(以下简称“李”):看了。

  燕:文怀沙老先生打算如何回应呢?

  李:我们不想做什么回应。

  燕:文怀沙在社会上具有这么高的知名度,难道只有沉默以对么?

  李:打个比方吧,你成天在家待着,自然没人对你说三道四;哪天你在大街上走,被狗咬了一口,难道你还要去咬狗一口么?

  燕:文怀沙老人的朋友是怎么看这个事情的呢?

  李:我不知道媒体这么关注文老的年龄有没有意义。文老曾在接受上海一家媒体记者采访时,对在座的人说:“我生于19××年,你们也生于19××年,我们是一个时代的人。”还有“文革”,那是个说不清的年代,对这些问题,我们不愿发表任何看法,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现在,有人非揪住这些不放,我不知道有什么意义,有这些工夫,还不如研究国学呢!和文老熟悉的一些老人这两天也打过电话来,问文老是不是需要对发表李辉言论的媒体表示抗议,文老拒绝了。

  燕:那您对文怀沙的一些学术著作是怎么看的呢?很多媒体称其为“国学大师”……

  李:这么跟你说吧,文老1947年出版过一本研究鲁迅旧体诗的书,我提议将这本书增订再版,但文老坚持认为是不成熟的东西,不值得。还有他1951年出版的楚辞翻译,是我见到的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本专著。至于什么“国学大师”,那都是别人说的,文老从没说过自己是“国学大师”,他在介绍自己的时候,从来都是说“我只是对古代文学的一些领域有所涉猎”。

  燕:那文怀沙怎么还担任了一些大型图书,比如《四部文明》的主编工作呢?他具体都做些什么工作?

  李:文老研究的领域很广的。在这些大型图书的编纂上,他不可能事必躬亲,他会说指导性的意见,具体的工作由下边的班子来做。文老会对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不是现在。

  自称是文怀沙弟子的崔自墨在博客撰文,也算对此事的一个回应。以下内容来自崔自墨的博客。

  崔:“有人追问你的年龄,你怎么看?”

  文:“说我真实岁数88岁,能考证成48岁那才好呢。很多事情有具体情况,曲折而复杂,跟后来人说不清楚。”

  崔:“有人指责你在"文革"中的表现,还提到其他一些同代人。”

  文:“那是一个混乱的年代。”

  崔:“有人说你不是"国学大师"。”

  文:“我当然不是"国学大师",这还用他们问。国学是什么?我不是"哲人",我是没辙的人。”

  记者检索文怀沙资料时,看到文怀沙与知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经常同时出现。记者为此电话采访欧阳中石,欧阳中石表示对此事并不了解,不发表看法。

  -茅盾曾称文怀沙“为人浮薄”

  在李之柔打理的文怀沙官方网站首页,第一条新闻就是“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授予文怀沙先生"杰出文化贡献奖"”,显示了文怀沙在学术界不仅得到了国内认同,更是名扬国际。

  文怀沙的“大事年表”详细记录了这位老人的文化行踪。在年表中,记者看到,在文怀沙90多岁的经历中,除了在1947年写过一本《鲁迅旧诗新诠》、1950年代前期参与了楚辞翻译之外,并没有更多的学术成果,诗作也只有少数的几首。至于《鲁迅旧诗新诠》这部书,一直被文怀沙及其追随者称为“鲁迅旧诗研究的开山之作”,也曾受到茅盾的质疑。茅盾曾在1977年致信给鲁迅研究专家王德厚说:“(《新诠》"引"中所谓"此书初稿甫成,承茅盾先生改正错误之处甚多云云",不是事实。一九四七年五月后我从苏联回上海,旋即赴香港。文怀沙为人浮薄,我们都避之。”茅盾更说:“我大胆猜度,这是个妄人,写这本《新诠》为了骗人,却在"引"及"按"中故意拉入一些文艺界人以示其交游之广阔,也是为了骗人。”

  为此,文怀沙助手李之柔曾作文回击。总之,在文怀沙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其两大学术亮点,受到学者的质疑远比称许多。而对文怀沙之所以著述偏少,与文怀沙亲近的崔自墨则认为是“述而不作”,意即只说不写。

  -各界期待文怀沙正面回应

  文怀沙助手李之柔说:“文老从来不曾说自己是文化大师。”那么,这样显赫的名头又是怎么来的呢?与文怀沙一起工作过的作家舒芜去年说:“记者年轻,只能听本人怎么谈就怎么相信。文化大革命造成历史的断裂,今之中年已经不知道江青为何许人,四人帮是怎么回事。可是另一面也就兴起了怀古恋旧之风,老年人于是受到欢迎,青年们爱找他们谈谈旧人旧事。他们自己往往就是历史的当事人、参与者、经历者、目击者,由他们亲口说出来,读者爱看,学者也收集作为材料。当然第一手不等于完全可信,这种材料使用起来要慎重,大家都知道,不必多说。”在舒芜看来,大师的名号之所以叫得那么响,和当事人的讲述不无关系。

  近年来,国学之风劲吹,各色人等都成了国学爱好者,庞大的市场催生了各种各样的“大师”。文怀沙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频繁在社会上亮相。他的形象,从来都是一幅美髯飘飘,仙风道骨一般,与人们印象里的国学大师印象吻合。到了21世纪,传媒发达,文怀沙更是屡屡语出惊人,诸如对约访的女记者说:“你漂亮么?漂亮我就接受采访。”一大把年纪仍出言轻佻,更被一些媒体“誉为”“十大最色老男人”。但这无损于文化老人的名声,反倒更对了大众胃口,很多人到了“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文怀沙”的境地。记者在文怀沙网站上看到,他的书法,一平方尺的价格是1.5万元人民币。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一价格相当高,一个省的书法家协会主席往往只有这个价格的一半。

  文怀沙有“沉甸甸”的学术成果:由他领衔主编的大型丛书《四部文明》于2007年出版。据悉,这部卷帙浩繁的丛书“对我国先秦至隋唐两千余年间的历史文化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学术的、总结性的大规模纂述,堪称展现中华文明前半期的集大成之作。”

  李之柔说,有追究年龄的时间,为什么不去真正的研究国学呢?任何一个人都难以相信,如此厚重的丛书主编,其年龄和学术成果等基本问题竟然遭受到如此严重的拷问,而被拷问者仍然保持超然物外的淡定。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受访者表示,如果这些问题都不敢面对,还怎么去面对国学呢?

  李辉还在等待文怀沙的正面回应。因为,他和每一个真正关心传统文化的人一样,希望看到真实的历史。

作者:资料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资料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94135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