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有请狼主和众网友,关于开辟「驴鸣镇」分页的建议 |
 |
马悲鸣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5898
经验值: 57789
|
|
|
作者:马悲鸣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有请狼主和众网友,关于开辟「驴鸣镇」分页的建议
马悲鸣
“罕见论坛”开办两年来,由于越来越多的民运闲汉的加入,原来的文章好手已经越来越少了。上网所见,尽是三五句的短帖。偶有长帖也大多读不下去。象过去林思云、出尘公子,徐仰药等好手的妙文再也见不到了。甚至出尘公子撤了他的文集。
代之而起的是包谷、丁林、余杰、王怡等虽然还能成文,但多是煽情之作。不过把当年共产党搞阶级教育的那套作个代换练习而已。
义和团大师兄芦笛曾建议开个「二奸坛」,由他和我为主,探讨些有趣的问题。但先是我不同意。其实要不是贪图这里有张贴了以后可以修改的功能,我也想走。可要留下,每天见不到几篇有趣的贴子,也实在没什么意思。所以我又同意了随便的建议,愿意开办「二奸坛」。结果芦笛又不同意了。
既然他不肯来,难道要办「一奸坛」不成?而且即使办了「二奸坛」,第三奸来了还让不让人进?第四奸呢?
想了想,芦笛来不来先不去管他。开个清静点的分号还是必要的。既然芦笛被称为和风车作战的堂·吉诃德,那就用塞万提斯小说里的典故命名吧。
话说有一次,愁容骑士堂·吉诃德和忠实的侍从桑丘·潘萨走在路上,遇到一伙手持刀杖去打冤家的乡下人。这位高尚的骑士问乡下人为什么要厮杀,结果听到了这么一个故事:
在一个镇子上,住了两个朋友。有一天,其中一位走失了一条驴子,就找朋友帮忙。他们进山去找——那位帮忙的朋友说:山这么大,怎么找呢。我有一样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假如你也会一点,事情就好办了。失驴的朋友说:这是怎样的技巧呢?那位帮忙者说:他会学驴叫。假如失驴者也会,大家就可以分头学着驴叫在山上巡游,那迷途的驴子听到同类的呼唤,肯定会走出来和他们会合。那失驴者答道:好计策!至于学驴叫,我岂止是会一点,简直是很精通啊!让我们依计而行吧。于是,两位朋友分头走进了山间小道,整个荒山上响起了阵阵驴鸣……
这两位朋友分头去寻驴,在林子深处相会了。失驴的朋友说:怎么,竟是你吗!我是不轻易恭维人的,但我要说,仅从声音上判断,你和一头驴子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那帮忙者答道:朋友,同样的话我正要用来说你!你的声音很宏亮,音度很坚强,节奏很准确。在我的长项上,我从不佩服任何人的,但我对要你五体投地,俯首称臣了!
那失驴者听到赞誉之后说:以前,我以为自己是个一无所长的人。现在听了你的赞誉,再不敢妄自匪薄,我也是有一技之长的人了……
后来,这两位朋友又去寻驴,每次都把对方当成驴,聚在了一起。最后,总算是找到了,这可怜的畜生被狼吃得只剩些残余。那帮忙的朋友说:我说它怎么不答应!就算它死了,只要是完整的,听了你的招唤,也一定会起来回答。而那失驴的朋友却说:虽然失了驴,但也发现了自己的才能,我很开心!于是,这两个朋友下山去,把这故事告诉路人;不想给本镇招来了“驴鸣镇”的恶名——隐含的意思就是镇上全是驴。
故事开始时见到的那伙人,就是因为被人称为驴鸣镇人,而要去拼命的。(摘自《卡拉OK和驴鸣镇》·王小波)
如果我和芦笛合开个论坛,则叫“二奸坛”。若是只剩我一人的话,就应该叫“马鸣镇”。问题是古写的“驴”字是[马卢]。现在才改成“日落香残,去掉凡心一点。户外一马牢拴”。
既然是马悲鸣和芦笛为主,正好就合成了一个“驴鸣镇”。芦笛若来,就是个货真价实的“驴鸣镇”。若不来,就名为“驴鸣镇”,实为“马鸣镇”。来不来随他便。
技术要求是∶第一,横匾上的“驴鸣镇”三个楷体字一定要用繁体,这样才能将马卢两字都显示出来,而不是马户。“安心马户将伊打,刷子去刀不用提”。
第二,我和芦笛的文章应该能自动上导读,而不必再求助版主。
其他技术上的要求我还没想好。谁众位网友多出主意。
此篇是告示,有请版主上导读。
作者:马悲鸣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