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原创]适者生存(10):清末关于种族优劣的争论(中) |
 |
所跟贴 |
[原创]适者生存(10):清末关于种族优劣的争论(中) -- 金唢呐 - (8962 Byte) 2009-2-01 周日, 下午6:06 (1541 reads) |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gif)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
|
|
作者: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老金高明!佩服之至。我非常同意,满人和蒙古人是两回事。元朝是中国真正亡国的时代,而清朝则不能称为异族统治,因为统治者继承了中华道统,而且汉族不但参与统治,还在后期成了统治集团的中流砥柱。
你问我的问题,我也说不好。盖这些概念确实非常混乱,只能说说我个人的理解。我的感觉是,前人所谓“派”,指的主要是一种政治主张,并不是现代的某种组织。实际上,当时无论各派都没有什么组织可言,倒有点像西方的政党,所以那阵子的“派”和现在很不一样,现代的“派”多以组织的方式存在,乃是列宁党引入中国后发生的变化,有时所谓“派”竟然和政治主张没有什么关系。例如文革两大派到底有些什么不同的政治主张,我到现在也想不出来。“人民文革”论者只怕也没本事说清造反派和保守派在意识形态上的区别。
据我的模糊理解,所谓“维新派”、“改良派”、“保皇党”、“立宪派”等等,指的是主张相似的一群人。戊戌变法前似乎没有什么“改良派”的说法,只有主张“变法维新”的少数官员士人,那“维新”的时髦名词似乎是从日本引入的,虽然此词古已有之。康有为虽然成立过“强学会”、“保国会”之类的组织,但那并非现代意义的政党。政变后则追究所谓“康党”,但那是政治主张与组织不分的糊涂罪名。慈禧曾问李鸿章是否康党,李鸿章说他也主张变法维新,所以也是康党。这轶事似乎便足以说明当时的人没有“政治主张”与“政治组织”的明晰区分。
“保皇党”则是相对于革命党而言的,已经具有类似西方政党的特点,其时孙黄等革命乱党在日本鼓吹革命,康梁主张保皇改良,康还组织了保皇党。在此,“改良派”指的是一种政治主张,而“保皇党”则是一种政治组织。但无论是同盟会还是保皇党都是极度松散的联盟,并非列宁党。国民党制造出来的神话之一,就是说辛亥丑剧是同盟会领导进行的,其实那阵子同盟会早分崩离析了。武昌起义是文学会与共进会搞的,孙文一点都不知道。无论是同盟会还是宋教仁,在事前都没有什么参与,并不是林思云和马悲鸣在《策马入林》中说的那样,是由宋教仁领导的中部同盟会制定的战略决策实施结果。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辛亥革命与大陆人耳熟能详的“革命”完全不同,既没有什么指挥中心,也没有什么统一战略部署,完全是五花八门的革命党乱党组织(主要成分是新军与黑社会组织,即所谓会党)各自为政进行的布朗运动,具有相当大的自发性,不是专业人士以社会化生产方式制造出来的。后人熟悉的革命方式是老毛子教会孙文的。国民革命与中共革命都是新式亦即苏式革命,与辛亥革命完全不一样。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由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格的革命党作为指挥中心,作出统一战略规划,以军队方式统一指挥党人,配合以整套的舆论宣传与民众的组织发动。
“立宪派”则是晚清新政前后出现的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国内官绅,主要为立宪的日本战胜未立宪的俄国这一偶然现象催生。虽然康梁的政治主张与他们一样,但康梁是在逃的政治犯,与国内的立宪派处境不一样,后者是合法的。
“共和派”的概念就更加混乱,它是辛亥前后的政治主张,并不一定等同于革命乱党。如你所说,立宪派在国内原来占大多数,反映了主流民意。皇族内阁推出后,立宪派大失所望。咱们现在说清廷失去民心,其实主要就是指失去这些人的支持,其中部分人在辛亥爆发后变成了共和派,觉得不如成立共和国。但主张实行共和的人形形色色,既与革命党相互交叉,又包括段祺瑞那种军人,还包括若干原来的君主立宪派。反过来,并不是所有的革命党人都是共和派。革命乱党乃是个乌烟瘴气的大杂烩,组织和主张都混乱异常,超过今日之海外“民运”,后者至少不像孙中山那样在革命队伍中搞暗杀。唯一的共识只有“排满”这条。我记得后来被陈其美暗杀的光复会头子陶成章就曾主张,鞑虏被驱逐后到底采取什么政体无所谓,汉人作皇帝也行。
皇族内阁的推出只反映了载沣等人因“排满革命”引发的惊恐自保,其蠢无比,羊肉没吃到,反惹一身骚。史家自钱穆以下评论此事,多以此证明满清不可救药,因此只能推翻,却因不知换位思考,为主观感情干扰失去了客观立场,因而忽视了以下事实:
1)那是排满革命宣传与实践触发了满室根深蒂固的猜忌与恐惧心理,引发的满室自保反应。
2)满族在内阁中占绝大多数,乃是因为实行“满汉合一”的新政。过去无论在中央还是地方,满汉官员都是各占一半,实行新政后取消了这一成规。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内阁满人多于汉人,也可以辩解为贯彻新政。
3)地方官员任命也同样打破了原来的限制,内阁虽然是满人占大多数,还有多名皇族,但地方督抚几乎全为汉人。而自东南互保以来,朝廷大权旁落,实权尽落诸侯之手,因此该改革其实有利于汉人。抨击者如同载沣一般愚蠢,只盯着有名无实的朝廷。如果皇族内阁真的垄断了实权特别是军权的话,辛亥丑剧还会爆发么?摄政王后来又何必辞职?
我认为,“失去民心”并不是那么重要——历代皇帝有几人得过民心?朱全忠上台是不是也是因为获得民心支持?朱棣篡位违反了孔教的最基本教义,失去了全体文臣的支持,为何又能长治久安?中国人受“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教条影响太深,用这来解释朝代更替,我看过于简单。民心得失不但不是天下得失的充分条件,连必要条件都不是。否则我党在六四发生后也该失天下了——我还从未见过有哪个统治集团曾像那样人心丧尽,内外交困,但我党还不是照样挺了过来,再度获得百姓的拥戴?
因此,全面来说,民心当然是政权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得民心未必得天下(如三国时汉中张鲁),不得民心也未必不会得天下(我大秦,我大梁【朱温】,我大元,我大清等等),不得民心未必失天下(如明朝万历,天启以及六四时的我党),得民心也未必不会失天下(如张鲁、陈炯明以及若干民初军阀)。将民心的得失看成朝代更替的原因甚至唯一原因,在我看来属于线性思维。实际上,迄今为止,所有中国政权都是枪杆子里面出的,并不是人民拥戴上去的。所谓“得民心”是统治者上台后自己作的包装,藉此证明“顺天应人”的合法性。
而且,“民心”实在难以测定——又没有盖洛普,凭什么说谁获得了人民支持?满洲国与汪伪政权到底有无民心支持?光是这问题就说不清楚。如今网上不是有许多人在痛悼满洲国之亡么?人家也有理由:起码日本人没把那儿变成国共双方反复互相绞杀的修罗场,没出过“雪白血红”之类的人间惨剧。而南京伪政府的“德政”在几十年后还有林思云引用他爷爷那老工人的忆甜思苦阶级教育歌颂之,更奠定了他终生的亲日亲汪情结。
满清之所以垮台,主要原因我已经在《论晚清改革的失误》中讲过了。我认为主要是因为中央大权旁落,特别是没有控制军权,朝廷基本靠孔孟之道赋予的精神权威统治,再加上强人慈禧已死,摄政王昏庸胆怯懦弱。论本质,民国乃是兵变缔造的,以实际兵变引发,以老袁的隐形兵变为主要压力,靠朝廷懦弱昏聩而成功,革命乱党不过起了个药引子的作用而已。如果老袁不反水,则乱党绝无胜算。其实若慈禧将溥伟定为皇储,由他当国,则老袁即使消极怠工,乱党仍无胜算。清廷也用不着讨伐南京伪政府,它自己就会因财政破产垮掉。杨天石教授对此已经作了翔实考证分析,说孙中山让位给老袁,并不是后世指责的“资产阶级软弱性”,而是“一文钱逼死英雄汉”,实在没钱维持下去了,只能请袁世凯来代擦屁股,填补亏空,收拾烂摊子。
满族当国确实是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华“大民族”的最大不幸。之所以如此说,是满汉互相猜疑给和平改革带来了不必要困扰,更最后成了革命乱党构乱的借口。但我看主要错误在汉人而不在满人,不是他们排满革命,也不会引出满室的恐惧自保行为。暴政乱政多为统治者的恐惧引发,毛实行空前的暴政的心理因素我看与朱元璋差不多,都是出于妄想型人格失常引起的莫名其妙的恐惧。现在中共不敢改革,也是基于“退后一步全完了”的莫名其妙的恐惧。而孙黄等小丑应为满室的恐惧心理负责任。他们还不止是宣传排满,更以恐怖主义手段暗杀满人大员。不但暗杀或试图暗杀了恩铭、良弼、出国考察五大臣,甚至暗杀到实际的国家元首摄政王头上去。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载沣不是白痴,我看也不会不防一手,此乃正常心理。
如果不是满清当国,我看也未必能好到哪儿去。后来汉人不是当国了么?更TMD糟糕,民初肃亲王跟民国某大人物(记不得是谁了)说:你们说我们不行,我们于是逊国,请你们来治理,现在怎么样了啊?该大人物嘿然无语,盖确实没有什么可吹的:国家分崩离析,外蒙西藏丢了不说,还闹出个藩镇割据来,直到抗战前都始终没有统一。而中国当时最大的危机是外来民族危机,正是需要全国高度统一,中央政府拥有强大权力的时候。
虽然历史无法也难以假想,但我并不认为如果汉人当皇帝,则中国可以实行君主立宪制,袁世凯不是以实验给出了答案么?他又不是鞑子,也不是要搞传统的家天下,而是实行君主立宪,汉人又为什么反对呢?中国人的一大特色就是“不杀鬼子杀汉奸”,专门在外患深重之际窝里反,“请诛晁错以清君侧”,借抵御外寇的名义大打内战,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30年代时,陈济棠和李宗仁、白崇禧以“抗日”的名义反蒋,发动两广事变,却与日本人私自达成谅解,并获得日本人军事援助。毛泽东给张闻天的电报就是这种龟孙子兵法的最辉煌的表述:
“我们的旗帜是讨日令,在停止内战旗帜下实行一致抗日,在讨日令的旗帜下实行讨蒋,这是最便利于实行国内战争与实行讨蒋的政治旗帜,中心口号在停止内战。”
使用中学语文课教的“紧缩法”重组上述句子,可得: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是最便利于实行讨蒋内战的政治旗帜。”
在我看来,无论是孙黄驱逐鞑虏,是西南军阀护国讨袁,是两广军阀和中共讨蒋抗日,统统都是一回事。
而且,汉族皇帝未必会实行戊戌变法与慈禧新政。在满清前和满清后,除了台湾蒋经国,我还从未见过哪个汉族统治者实行过慈禧新政那种本质性的改革,遑论和平逊位。满族当然不是自动交权的,但一则老袁没敢也不可能把曹丕那手使出来,只敢暗示段祺瑞等北洋将领通电拥护共和,自己称病怠工,并没有也不可能以武力逼宫;再则朝廷仍有抵抗能力,下面也不是完全没有忠诚将领(冯国璋就是一个),完全是无知愚妇人隆裕贪图“优待条件” “让国”。若是溥伟作了皇帝,历史可能大不相同。而汉族的规矩是哪怕把自己烧死在鹿台上,也决不拱手让出政权。老袁面临众叛亲离也只是取消帝制,连辞职谢罪都不肯干,一定要以大总统的身份意气扬扬地死去,这叫“虎死不倒架”。
总而言之,愚以为,“大民族”是劣等民族,大民族之中的汉族尤其劣等,否则也不会让13万八旗军轻易征服了。
作者: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芦笛于2009-2-02 周一, 上午10:54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