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帖]漫谈当前中国网络思想界现状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帖]漫谈当前中国网络思想界现状
所跟贴
[转帖]漫谈当前中国网络思想界现状
--
土土007
- (32242 Byte) 2009-1-02 周五, 上午2:48
(328 reads)
土土007
加入时间: 2008/04/19
文章: 780
经验值: 28579
标题:
接上帖
(100 reads)
时间:
2009-1-02 周五, 上午3:35
作者:
土土007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00年以前的读书,经济学这块始终是最柔软的下腹部。樊刚,盛洪,汪丁丁构成了主要撰稿集团。这三个人的特点都很突出,但毛病也都很突出,固然是读书里的一道风景,但却很难从他们身上看到中国经济学界真正的问题意识。随笔这股风是张五常带起来的,有段时间,苹果日报连载,我就天天上网等着看张老伯的文章,很有意思。随后,张的无数崇拜者以经济学消息报为阵地,掀起一阵又一阵高潮,经济学家茶座出版是顶峰,最后以张五常的消失谢幕。这段历史你恐怕比我更熟,我不多说,背后的原因,我想我跟你也不会有太大分歧。一是张五常的明星效应(乞力死马),二是经济学本身转型过程中大家找口饭吃。
在网上,最有号召力的是所谓“博士咖啡”,最初四个人是赵晓,钟伟,巴曙松和高辉清。你应该知道他们的背景,基本上都是做宏观和金融的。他们几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学术训练(毕竟土博士还远远说不上严格,甚至不见得比北大经济研究中心的学生更扎实,当然比起只会一招的张迷好多了),他们做的宏观预测,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巴做的银行改革)还是不错的。但是,离开了本行,他们的工作就显得非常可笑。诸如赵晓的什么单身女子分析,钟伟01年以后的许多杂文,实在惨不忍睹(我想,跟万科的捧风有关)。
随便举个例子,去年夏天非典,那里进行了“非典是否影响GDP”的讨论,这简直荒谬之际。一个人不能去干活,还要在医院里吃饭,吃药,上呼吸机。一台进口的呼吸机多少钱,网上一查就有。每天换口罩,换衣服,这又要花多少钱。花去那么多医疗费,是否会影响一国生产总值,难道还需要经济学分析吗。另一方面,一国最后的GDP产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凯恩斯早就说了,没事造金字塔就增加总需求了。最终GDP会是多少,跟消费,储蓄,政府行为以及出口状况都有关,需要复杂的计量模型分析。我完全不懂这个问题有什么争论的必要。这时,倒还是薛兆丰的一篇文章脑子清楚一点,把这个常识说出来了。
经过好多次这样的闹剧,现在的万科早已经一塌糊涂了(包括经济人俱乐部隔壁的思想评论),博士咖啡似乎也有些过气了。本来嘛,他们的知识就只能去做宏观研究,金融研究,捣什么乱。(从经济研究资料转载的东西也可以看出学界的堕落)最近看到第一期读书上,有一篇卢周来的短文,讨论国外是怎么批评“破窗理论”的。我无话可说,倒也习惯了,前面的帖子已经说过了,新左派竭力拉拢的经济学家都是那些吃不牢弃的人。
我们还是谈思想。我一直跟别人说,张五常三卷本的“经济解释”最精彩的地方就是第一章,第一节,讲最简单的逻辑。我们都见识过逻辑的力量,虽然张五常号称只会一招,但他化腐朽为神奇,这一招浑然天成,那些想骂张五常的人根本不认得他这一招。
但张五常不讲实证,事事从直觉出发。撇去那些不稽的狂言,他最缺的是modest的态度,不肯后退,这就使得对话成为不可能。我前面说了,一切关于现实的对话的基础是styled facts,但张五常和那些左派一样,为了保证逻辑一致,不惜背叛styled facts。唯一不同之处仅仅是,张五常追求的是逻辑一致,诚恳的左派追求的是美,人格分裂的左派追求的是政治。张五常普及了一些新制度经济学的常识,但也开了个很坏的风气。风头上的人都不学无术,少数学习主流经济学的学者,又都被彻底异化了,完全无力(也不敢)承担起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大众经济学”已经臭名远扬了。不过我还是同意林毅夫的思路,中国的经济学家太少了,以后会多起来的。在美国,每年开年会都有5万个经济学家参加;在国内,突破500了,这是个好兆头。只要“林子大了”,一切就都好办了。
这篇东西太琐碎,也不够深刻,但我尽力把我的方法和网络上混乱的现象勾勒出来,铺垫一下,以便我们以后的口水不要被人误解吧。
第三个问题太复杂了。留待明天再说吧。
**,如你所说,现在的确应该退思和整理。然而为何?J?奥斯丁说得好,“我所非讲不可的东西,既不难懂,也不是为了引发争议;关于它我要声称的唯一优点就是真,至少是部分地真。我要讨论的现象极其普遍而明显,因此它不可能不曾,至少是在各个不同的地方,被别人注意到。然而我尚未发现有人专门地研究过它。”我们的这个对话当然不能和奥斯丁的学术相比,因而也就称不上真;但有一点,我们不是为了战斗说这些话的。如你在一开始所说,这个对话的目的,更在于反思我们自己的立场,为(自己的)深入讨论(理解)提供基础。现在既然这东西上了网,就不能说完全是私人对话了,它变成了不同观点、不同立场的人的语言游戏;并且是在公开的舞台上表演。这就使这种对话具有了game(当然不是你我之间)和performative的双重性质。用李敖先生的话来说,好像在厕所的墙上写字。这样看来,网上的口水,重要的不在于厕所墙上的书法,而在于排泄过程中的快感。你知道,我无须向你说明这句话不是针对我们自己来说的;奇怪的是有人搞不清臭矢分飞和花团锦簇的区别。
在网上我们常常面临这样合理的责难,你们凭什么认为人家所讲的一定是shit,而你们自己所讲的就不是shit?张五常教授认为,你没有研究过三十年的新制度经济学,你无法说我错了。同理,你没有大段地翻译施特劳斯,动辄写一些洋洋上万言的宏文,你也就没有资格批评左派政治哲学和复古。平心而论,我认为这种看法是持论公允的,但是我仍然不能同意这个结论。我愿意据两个例子来佐证我的观点。
第一个例子是关于网络狂侠方舟子的。我们不对方舟子做任何评论,但是你知道,方舟子打假,对于自然科学和文史哲的策略是不一样的。自然科学方面他主要是打“假”,如:剽窃、伪造等,而文史哲方面他也打“假”,但主要不是反对赝品,而是低劣的制造。因为有些原创的制造,明显的疯话是比赝品更为可怕和流毒的东西。这样问题就来了,人文学者于是说,你方舟子也没有拿过文史哲博士,没有过文科的专业训练,凭什么说俺产的一定是臭大粪?你方舟子的明史就不是比俺更臭?原来他们愤怒,继而洋洋得意的,不是方舟子说错了,而是方舟子不具备说话的资格。我相信在网上对我们作此提醒的朋友都是善意的,但此种问题的出现,半是信息不对称的结果,半是一直以来左派人文学者表演的产物──他们混淆了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理论,分工的结果是专业化,而不是简单的分立开来生产;专业化的结果不仅在于产量的规模报酬递增,更在于制度的演进和变迁,换言之,合理的分工专业化的后果是良序良能的制度的产生,而不是截然相反的“烂泥塘”和青红帮。这是杨小凯和黄有光先生的学术贡献,你应该比我熟悉,就不多说了。我没有王小波先生的幽默,我只能说,现在的人文领域,在某些地方,就是青红帮和烂泥塘。
第二个例子,关于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有人说,这是所有哲学史里最浅薄的一个版本。罗素先生在序言里说到,“我毫不怀疑,对于我所述及的任何一个哲学家,──除了莱布尼茨而外──很多人都比我知道得多。然而,如果这就成为应该谨守缄默的充分理由,其结果就是没有人可以论述某一狭窄的历史片断范围以外的东西了。”我们知道,罗素在《西方哲学史》里缺乏一般哲学家对康德的应有的尊重,也可以说很不全面和彻底。他像是以奥卡姆剃刀剃掉了康德很多很重要的东西,他是沿着自己的路子进入康德的。比如他在批评康德的空间理论时说:“空间被想象为无限而已定的量。这是住在像科尼斯堡那样的平原地方人的见解;我不明白一个阿尔卑斯山峡谷德居民如何能采取这种观点。”至少这个见解我们难以反驳,这就是常识和逻辑的力量,还有就是,虽然知识分立,话语专有,但科学研究的一般原则和论证基础还是存在的。敏锐的人有能力抓住学问的要害,从而一举揭破貌似深刻的理论中的荒诞和愚蠢,而这一点不是能为所有的人所意识到。你知道我不是在说康德和罗素。
现在我们要退思的问题是:把这场对话以何种方式进行下去?你说的不错,应当心平气和,你又说看看已有的文字“把左中右三派都得罪了”。我以为这倒未必,即使天大的面子使然,我们也不是因为言多不恭而要退思。你说的那个原则,不要怀疑别人的动机和智商,我以为是理性对话的基本条件,我们必然要坚持这个原则。但是我要说的是,即使有了这个基本条件,理性对话也未尝是可能的。因为左派人文学者向来是不怕“以最清醒的意识,来安度最疯狂的生活”,如果他们及惟其马首是瞻者和你对话,就一定会怀疑你的动机、智商、根底、能力、以及资格。我以为最后这一个词极其重要,并不仅是对我们而言,原因我上面已经解释过了。所以,如果是你和我之间的单纯交流,问题就很简单了,不仅是你知道我知道;但现在我们和网上的一些人有点非合作博弈的味道。这就不是我们之间的制度安排的问题,而成了策略选择的问题。按照博弈的思想,我们一开始甚至不能确定自己的纯策略,但是在演进博弈之中我们可以稳定在纯策略上,这也是唯一的均衡解;只是我们可能始终无法预料这场博弈的最终后果是怎样的。对于打算在网上吐口水的人,这个思想同样适用。左派人文学者及其拥趸大概是不屑于接触这种工具理性主义的思想的,但是为了不至于使他们自己荒唐起见,也为了公平博弈的原则,我还是希望左派人文学者及其拥趸可以稍微学习一下海萨尼的《由“贝叶斯”局中人参与的不完全信息博弈》和赛尔滕的《论不对称动物争斗中的演进稳定策略》这两篇文章。
**,今天的口水是在预料之中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无论如何你是把人家给骂了,无论你这骂是多么有凭有据富于理性持论公正,难道现在就不允许人家反过来骂你?何况左派人文学者向来是不怕简单地批评和谩骂别人的。既然是这样,对话的建设性意义何在?
我想说,尽管表面上是我们挑起了这场对话,但是我们是无足轻重的,现在有人参与进来,有了谩骂的声音,这只不过是近年来左派人文学者和自由主义者之间,科学和狂信之间的遭遇的一个影子而已,我们既无权代表自由主义者,更无权代表科学说话,我们制造了这一个影子,我们是使得有些道貌岸然的国家知识分子“立此存照”者。我们之所以要说话是因为有些问题如此重要,哪怕是进入厕所和烂泥塘也无所谓。但我们并不是茕茕孑立的被抛到洞穴外的影子,并不是分崩离析的原子和这个星球上笨拙地爬行着的微小生物。
我听说过这样一个遭遇,这个遭遇的情景时常浮现,我把它看作近年来科学和狂信之间相遭遇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场景。有一天在一个什么交流活动中,一个哲学系学生和一个经济系学生相遇,彼此介绍后那位哲学系学生道:“哦。经济学,你们经济学是什么东西?你们谈恋爱讲不讲成本?”你可以预料一下这个对峙的最终结果是什么?沉默,经济系的学生“哑口无言”了。在我听到这则故事后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是:“谈恋爱可以不讲成本吗?”──问题不在于我们怎样定义成本这个概念──经济学中的概念从来就不是定义出来的,问题是无论我们在什么范围上使用成本这个概念,谈恋爱都不可能不存在成本这个变量。极端疯狂的人可能会不计成本,但这并不意味着成本不存在,事实上不计成本的后果往往是极大的成本。但你如何去说服一个哲学系的学生明白这一点呢?于是毫无道理取得了“胜利”。我说过,这种辩论的结果丝毫不能改变事实的真,也不能影响到真理。你说真理并不危险,危险的是冒牌真理被揭穿。然而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如果这位经济系的学生能够具有更大的勇气,对自己的学科能有基于理解的自信更多一点的话,结果就不会这样了。你把这现象归结为“堕落”,我以为并不为过。当然很可能这位经济系才是真正的高人,不愿意对牛弹琴。但我们的出发点就在于,不能够任由某些人认为,事实结果的确和它看起来一样的荒谬。
正如哲学系学生不知道人的行为是有成本,张汝伦教授在有学生质疑他无底线地反对汽车工业的“绿党主张”时只说了一句话:“他竟然问得出这个问题!”在他看来事实是不存在的,原则也可以不予讨论,只需要退回海德格尔式的诗意栖居和刀耕火种就可以了。这正是他对待所有和他观点不同的理论的一贯态度。于是我们也可以明白为什么身为海德格尔张的哲学教授竟然会在有二十多名国际学者同时参加的政治哲学研讨会上不顾斯文,突然拍案而起道:“你们说公正,哪里有什么公正!我在欧洲机场一下飞机就被人给扣了起来!我们今天在中国开这个政治哲学研讨会,却要用英文发言,这不是霸权是什么?哪里有什么普世正义,公正原则和对话!我们今天不谈理论,我不谈乔姆斯基!我就谈事实,我在欧洲机场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我听到这里都要笑得说不出话来,但我又不知道应该笑还是应该哭。这就是复旦哲学教授的水平么?大概在他看来学术和实践中唯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团结起来抵御全球化?反对工业文明?很不幸的是,如果我们只看到这两件事情,海德格尔张教授至少还有崇高无比的道德诉求和坚定得狂热的信仰值得尊敬,但是他从德文辞典上剽窃的那几十万字就放在那里,我不知道这个行径如何可以和他的道德诉求联系起来。
海德格尔张教授的道德诉求你不相信,我也不相信。但是有人相信,至少有人宣称他们相信。但我怀疑这里包含了多大的真诚。你看我又犯了怀疑别人的动机这个毛病了。所以尽管以疯狂的理念来安度清醒的生活,“思想左倾,行为右倾”一贯是左派学者的特色,我们还是姑且相信他们经得起人格分裂的精神病学检验吧。
我们反对这种狂悖,但是不以我们自己所遭遇的狂悖为立论的基础;我们捍卫常识和自由的信念,但不以我们自身的常识和自由为诉求。尽管如你所说,现在是趟了混水,进了烂泥塘;但我们至少不是独自在做着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并不是在自言自语。你看你说了陈永苗这么多不好,永苗还能心平气和地在网上就事论事,还有范学德先生的鼓励,虽然他未作什么具体的评论。在这一点上应当感谢这些善意的朋友,他们至少在持论的修养上已经胜过了我们,他们是比我们更谦逊的君子。我们现在当然顾不得自身的这些污浊,但他们的善意鼓励我们去忽略这些无足轻重的东西,“善意”是平等对话和公正博弈的第一原则。我们的tutor是远比我们更为清醒的君子,尽管你说了***近年来在思想界集体缺席,但是不吵架并不一定意味思想的缺席啊。我现在更牢固地认识了这一点。那么就让我们来参与吵架,为这些左派人文学者立此存照吧。
你知道,我一贯认为,自由主义是解毒剂,简单化就会犯意识形态的错误。我现在仍认为这是我们必须注意避免的一点,虽然我们都不是原教旨自由主义者。自由主义的伦理和政治哲学是怎样的?这是学术研究的事。但自由派的理念是可以作为一种生活主张加以实践的。你可以问有没有普世的“自由”、“民主”等价值,你可以从本体论上来解释,总之在学理上你可以怎么反对都不算出格;正如我现在很想问问新左派的“公正”到底所指为何,林国荣先生的“国家”和“主权者”到底是什么概念。但是无论怎样反对,你无法反对自由派的生活主张,你无法否定这是一种实践理性,你不能反对到愿意让自己失去自由。平等理性的对话,宽容地对待自己的不同意见者,善意地理解别人的出发点,这是一切对话交流的基础。但我们的对话仅有这些显然不够,这就是我觉得重要的,我知道你也觉得重要的对话原则──我们发了一些口水文章,但不仅是口水。
人在争吵中容易丧失理性,如你所说有时是表演的需要,甚至他是某种学术存在的需要,比如对于福柯先生这一点就极重要。但理性不能够被掩盖,无理性何以谈理解什么是“非理性”?正如金岳霖说艾思奇:“艾先生刚才所说反对逻辑的话,句句符合逻辑。”我觉得这是对对手最有风度的尊重了。由于我们是从学术出发来讨论思想界的对话,间或瞎扯两句学术规范,我们就不该忘记严肃的学术研究中的第一原则“审慎”,它同样也是我们这个对话的基础原则。
维特根斯坦在写了《逻辑哲学论》后自信地说,从今后不再有哲学问题了。为此他还和波普吵了一架。因为他主张,一切哲学命题都是伪命题。那么我们今天所谈的是不是一些伪命题?我相信实在的存在,这是基于摩尔和罗素的常识所赐;但我们所秉持的“实在”,包括价值、思想凡此种种,是一种怎样的“实在”?至少以我目前所见,科学研究的具体工作提供了最好的注脚。奎因是如何转向实用主义的?我们可以在学术上去理解这件事。但“多研究问题,少谈主义”的态度,在我看来是部分可行的。我希望我们可以在对具体学科和相关问题的讨论中是我们的意见清晰,也可以有力地回答所有善意和非善意的反面意见。
无论我们所做的讨论,我们对话的声音是怎样轻微,这都不能改变上述所说的原则。就像赛尔滕所证明的那样,在信息不对称存在时,演进稳定策略必然是纯策略。也许林国荣先生等在这个烂泥塘你比我们待的时间久,因此臭味更浓而比我们更具有说话的资格;但无疑我们比他们更加年轻。即使万一堕落到要像他们前辈高人那样捍卫信仰的地步,我们也要学着圣托马斯的样子在亚里斯多德的基础上去捍卫信仰;像斯宾诺莎那样去捍卫异教主张。因为真诚的人是最具有勇气的。
以上就是我对我们的对话所应坚持的原则的全部意见,或许也有一点和以前不同的想法。但新的想法从来就蕴含在你头脑里,不是我能够给你暗示的。它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对话中善意的第一原则,以及审慎原则,务实原则和勇气原则。
XX兄,照我的看法,这篇总结也是你写得最精彩的帖子了。我们又回到了起点,也许这暗示着我们应该给这次表演划上一个分号了。当然你知道,政治性的斗争永不可能终结。伟大领袖告诫我们,每隔七,八年应该来一次。网络上也差不多,但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思想周期节律是不同的。比如有人指出民族主义和地域歧视的高潮与月经周期颇为类似,左右之争的周期应该长一些,但也不会长太久,否则年底的南方周末拿什么来抚慰观众们焦躁的心呢。
我得罪了很多人,但除了极个别人(如韩德强之流),我对多数我批评的人的某些方面是不吝以最好的言词来赞美的,心太软吧。不妨讲两个细节,很小很小的细节
我们都反对柯小刚用海子来解构哲学史,反对柯小刚用黑格尔和德里达来附会论语。但他毕竟疯狂地爱过佛陀和黑格尔,最后又追随真正的海德格尔专家靳希平,这些都是极为疯狂的思想,仔细体会,不能说柯小刚身上完全没有海子的气味。我曾在XX网站看到他与多数人的争吵,他说,“我是你们的敌人!”(哲学是政治的敌人,他站在哲学一边)这句话让我很感动,这就确立了我对他的基本看法。
林国荣也一样。我读过他的“结绳记事在山西”,里面他引一句林国华告诫他的话,“你读古罗马马背上的事情太多了,应该多读些土地上的事”。这句话,同样让我深深感动。
也许这就是我始终无法彻底和他们划清界限,做好敌我之辨的原因吧。
林国荣教授在练习高尔夫,这是极好的爱好。X兄说觉得我的文字不快乐,是的,不快乐,我知道你也不快乐,所以文字中流露出一种“疯狂的理性”。我们试着改变一些生活,多离开电脑,去多体会一些“理性的疯狂”吧。人总是在理性与疯狂之间摇摆,但我们应该努力使得摆动幅度超过五度,这样一时半会就停不下来了。摆停了,我们也就终结了
诸神之战;
XX兄,你还是把话语的冲突摆到了台面上。我总是强调左右之争的政治含义,这是最原始的语言暴力,语言战争。但是,我毕竟是个多元论者,我希望不同信念乃至不同信仰的人之间展开对话,对话的基础就是潘尼卡所谓的文化裁军。当然,文化裁军这个提议本身带有自由主义色彩。没有一个人会天真地主动裁军的,好在鹰鸽演化博弈告诉我们,稳定演化策略共有三种,一种是鹰的世界,即霍布斯的原始丛林;一种是鸽的天堂,即各种乌托邦;还有一种是鹰-鸽共生演化的策略,这要求我们混合地采取强硬或者合作的策略,即在某种程度上进行文化裁军。这也是我对孔汉思与杜维明之间的对话还抱有一丝希望的地方。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唯一使用语言的动物,人还通过符号进行交往。只有人,会看到白纸上的横横竖竖的线条忽而哭,忽而笑,乃至于对着屏幕上“自由主义”这四个毫无意义的符号争得你死我活,恨不得大家约好了在西湖旁边单挑。今年是新左派-自由主义纪年七年,如果不是千喜年审判的文化含义,我们真该用这套思想纪年了吧。
虽然只是游戏,文字上的游戏,但我们还是得认真玩,就象柏拉图教育我们的一样。美国动物保护界的领袖,犬科动物行为专家贝考夫(Bekoff)用多年的观察,从反面为施米特提供了支持。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游戏是最核心的行为,比如两只小狗在那里嬉戏翻滚,你扑倒我,我摆脱你。其实他们哪里是在玩呢,正是在学习日后捕食与逃脱的核心技能呢。但是,动物能够清楚地分清游戏和真实场景的区别。在游戏中,小狗扑到了对方,但决不会狠命地撕咬,毕竟这只是游戏。但在真正的丛林里,他们能感受到威胁,能从对方的眼神中感受到杀气,在那种场景下,他们决不会轻易放过对手。米德把这种对其他发生影响的机制称为姿态,这也是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中最值得回味的地方。当然,有些狗过于严肃了,他们把游戏当真了,也许如同弗洛伊德理论所说的,它们童年就在心灵上遭受了巨大的伤害。这样,它们就分不清游戏和现实,分不清敌-我,他们在游戏中象对付敌人一样狠命地咬了下去。结果自然是遭到所有同伴亲人的鄙夷,被逐出群体,流浪江湖。当无法分清敌我的时候,唯一的生存策略就是与一切动物为敌,与哪怕无力伤害自己的动物为敌,有经验的猎人都会说,独狼是最凶残的。粗粗看来,人类社会与其何其相似,原始人也能够分清游戏和战争。但是,人有了文字。
仓颉造字,鬼神痛哭。即使那时候没哭,到了索福克勒斯以后,悲剧诞生了,总要哭了。从那时候开始,哲学的格调越来越低,到了今天的后现代主义已经低得不能再低。这毕竟还只是审美,关系不大,但从政治性角度来看问题就大了。大家可以以笔为刀,用笔杀人了。玩这套虚拟游戏的人越来越多,地域也越来越大,规则更是趋向复杂,韦伯终于忍不住喊出了诸神大战的实质。还是斯特劳斯厉害,不仅看到了三次现代性浪潮,还看到了柏拉图那里的根。柏拉图如果只是个罗里罗嗦的大学教师,谁会去理他啊。斯特劳斯说,柏拉图厉害就厉害在偷偷打通了游戏和战争的界限,你觉得他在玩游戏,其实他在玩真的呢,天真的哲学家们(以及哲学家的子孙)连怎么死在柏拉图手里都不知道。所以,我再强调一次,读柏拉图之前必须戴手套。尼采也说过,读帕斯卡前必须戴手套,因为腐败得太厉害。但柏拉图和帕斯卡的毒性可不能同日而语啊。
潘多拉的盒子被柏拉图打开了,自然不能轻易地关上。从前,大家玩游戏只是为玩真的做练习,但自从大家知道可以借玩游戏之名玩真的以后,就再也不敢玩游戏了。但玩真的成本实在太高了,施米特说游记战无处不在,也许探索火星的科学家里就有游击队份子,正在为未来火星上的游击战做准备呢,所以聪明人都不会象亨廷顿那样玩下去。毕竟,大家还是希望坐下来玩游戏啊。潘尼卡以及他的晚辈福山都太天真了,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希特勒以及勃烈日涅夫是怎么开奥运会的,他们就该明白,玩假的可得在玩真的实力保障之下。
回到文章的开头,是的,冲突,不可调和的诸神大战。韦伯的定义十分苛刻,你必须也只能信仰一个神,信仰了西马可就把除了西马以外的人都得罪了。当然,也许新马可以和老马暂时联合起来,但终究是貌合神离,新马老马两尊神必定是要打起来的。
潘尼卡的裁军计划就是对付韦伯的,似乎是从詹姆士那里学来的,每个人都必须放弃自己的神,抛弃思维方式上的进化论,过一种与千百年来我们祖辈完全不同的生活。他是从生存论意义上强调这一点的。我们面临的选择是,永远放弃自己的信仰或者永远放弃自己的基因。尽管潘尼卡没有把矛头直接指向柏拉图,但他使用的第二轴心时代的说法已经表明了态度。对于那些真心想玩游戏的人来说,我们得重新摆正游戏与战争的关系,进行彻底的文化裁军,去追求完全不同的但能保全自我的生活。如果真的有那一天,那就是第二轴心时代了。
人生识字忧患始,可惜我们已经识了字了。小孩子的书法格调最高,因为他们不懂技法;小孩子的哲学格调也最高,因为他们不认字(那些天才儿童除外)。我们已经认识字了,想再慢慢忘记,这可难了,能忘多少就忘多少吧。我们也知道未来要么是游戏的世界,要么就根本没有未来。按照帕斯卡的赌注,我们总得赌一把吧。如果有未来,就让我们从游戏开始吧。
作者:
土土007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20987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