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转帖]用伊斯兰之手掌掴美国自由派 |
 |
所跟贴 |
另外,在下对您的观点前后是否协调有点疑惑,请教 -- woodpig - (135 Byte) 2009-1-01 周四, 上午5:49 (95 reads) |
土土007
加入时间: 2008/04/19 文章: 780
经验值: 28579
|
|
|
作者:土土007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宗教文化上越保守当然异质文化的入侵越不容易。所以对外来文化输入而言,无论是何类型的保守派都有抵制作用。但如果从输出的角度看就不同了。一种保守文化本身未必就是扩张性的,比如美国共和党中的某派是竭力主张开采自己的油田,发展自己的实业,自己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这也属于比较传统的保守派(我记得在这次大选预选的时候就有某共和党候选人持有这种典型的观点,似乎支持者还不少)。所以从扩张性上看,美国传统的保守派确实不如自由左派的大众文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大。从历史上看,我感觉保守文化的扩张一般都有军事征服做后盾,最明显的就是伊斯兰文明建立的横跨欧亚非三州的阿拉伯大帝国了。
现在的美国新保守主义和老保守主义之间的区别。我觉得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新保守主义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古典政治哲学家Leo Strauss作为思想资源外(任何哲学要变成普世价值其实都是电线杆当筷子来用),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另外一个维度,即福山指出的托洛斯基派的影响,我觉得新保守派比较积极的对外政策或许有托派的基因在内。下面我节录一段别人的文章或许能有所参考:
“今天被看作新保守主义阵营的许多主要成员,都是出自纽约市立大学(CCNY)的犹太血统左翼知识分子,上一世纪30年代,纽约市立大学托洛斯基主义者有相当势力。由于受到托洛斯基影响,就是在这个时期,许多人对斯大林主义失望后转向保守主义。他们认为苏联体制是邪恶的根源。与传统的右翼不同的是,最初他们追求过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模式的,理想幻灭后,开始对“好心出发走向极端的危险”的乌托邦——共产主义体制反感和批判,最初并不完全赞成资本主义模式。被称为新保守主义之父克里斯托尔(Irving Kristol)在那时期还与托洛斯基有过交往。这个左翼群体在40年代逐渐向右转向。如果说40年代反斯大林主义是转向的第一个“战役”,那么,60年代他们与当时新左派的反抗文化发生冲突是第二“战役”——对肯尼迪、约翰逊民主党的“伟大的社会”的社会改良政策提出批判,克里斯托尔和丹尼尔•贝尔创刊的《大众利益》成了这个群体的讨论国内政策根据地。另一方面,克里斯托尔创刊的姐妹刊物《国家利益》却成了他们议论外交政策的据点。到了70年代,这个反共产主义的左派群体在反对基辛格的自由主义外交政策潮流中,才二者必居其一别无选择地与其他保守主义合流。其成员政治倾向也进一步分化。最近笔者重读丹尼尔•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1976),贝尔的所谓自己持“文化上保守主义、经济上社会主义、政治上自由主义”的立场,就反映了这个群体在那个时代的处境。”
作者:土土007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