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对《论社会设计的基本原理(1)》的质疑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对《论社会设计的基本原理(1)》的质疑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文章标题: 对《论社会设计的基本原理(1)》的质疑 (761 reads)      时间: 2008-9-10 周三, 上午7:38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卢氏定理说:“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精英们可以依据主观模式去设计未来社会,并制造出产物来。无论设计是否符合社会规律,产物是否达到原设计目的,是否忠实于原设计,是否具有重大弊病,都可以持续存在。但在开放系统中,当功利上更强大的参照系统存在时,就会冲击功利设计不合理的社会,使得后者出现生存危机。但危机是否能被社会精英及时承认,承认后又以何种方式去解决,是因此造成社会持续混乱,还是成功引入先进模式,则取决于该社会精英们的调适智能。”老芦的这个定理我觉得至少很大部分是得之自己既往关于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以及转型方面的研究的总结。所以,仅以中国社会为例来应用此定律,可以有如下的解释:中国传统社会模式乃是一种精英主观设计的产物。它的特点是封闭性,因此尽管弊病重重且与原理想未必相同而能长期存在。这个体系因为与跟功利设计上更合理西方文明的相遇而出现生存危机,其未来取决于中国社会的精英的调适智能。

读者不难看出,我上面用卢氏定理对中国社会的描述其实是老芦的一贯思想。老芦六年前写的收在《芦选》“丑陋的大陆人”中的《中国为什马没有大思想家?》一文中对华夏文明的落后原因的分析总结起来是:决定某一文明的特点的基本要素不是生物学因素(反驳林思云说中国人缺乏大思想家的相关基因),而是变量参数极多的复合函数。所以,人群的居住环境,劳动方式,人口密度,宗教信仰,社会组织(人民和政府的相对关系),等等,都会影响到一个文明的成型;而在中国则是由于通过上面各种因素的互动最后形成儒家学说的胜出城为国教,导致“精神自阉”的没有主动思考的文化的产生,而一直绵延至今日。

显然,卢氏定理的“封闭系统”实质上指的就是一个缺乏主动思考的社会,而这个社会的未来则取决于社会精英的调适智能---能否根据“满足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天生欲望(或曰生物性)”的原则来对社会进行设计和修改。中国社会的缓慢进步的原因正是因为社会精英要么不善学习,不会思考,或者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只有西方模式(即自由民主社会制度)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而恰恰忘了其实功利诉求才是真正起作用的成功的社会模式背后的因素。所以,说到底还是一个国人(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精英)不会思考的问题。这是老芦“疗愚”思路中的一个最基本的观点。

我和老芦的分歧在于:我认为根子的确是大脑问题,但不是会不会思考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允许不允许)自由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的一些粗浅想法。

老芦通过下面几个观察/推论支持自己的观点:
1.中国封闭的传统社会的长期超稳态的存在。原因如上面所引。
2.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源于日本人善于学习,而不是拜自由思考(日本民族崇尚集体主义);日本的民主制度的建立是外力强加的结果。
3.美国社会制度的成功靠的是较好的功利设计,而民主制度的建立不过是基于一种宗教式的信仰撞上去的结果,并无事先就有成功的例子或论证,要得例子也是反证。
4.最重要的是,除了文明前社会,现代社会包括中国传统社会是精英设计的产物(当然也就可以通过精英设计来来改造),所以才会是未来“取决于精英们的调适智能”,即能不能学会理性思考。

我对老芦的以上观点有下面一些质疑。

1、如同没有绝对的思想自由一样,也没有绝对的思想不自由。中国传统社会不是毫无思想自由,而是思想自由太少。而自由的多少不但取决于对思想的外来控制,还有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思想自由,表现为思考的范围和空间的大小。传统社会中的精英如老芦你所分析,主要是思维的范围和空间都太狭小,只是绕着儒家转。再者,所谓封闭系统,当然不是指空间的封闭(因为每个文明都是空间上相对封闭的),而是指思想的封闭,是吧。思想的封闭主要不就是表现为思想的不自由吗?

2、日本人的善于学习问题。善于学习说到底还是思考的范围和空间的扩大,而不仅仅是是否善于逻辑思维,或功利判断。例如福泽谕吉在他的《劝学篇》中说“一人之自由独立关系到国家之自由独立”。这样的话就不是传统中国士大夫敢说的话,也可以看出两国精英思考的内容的不同。前面讲了,自由也会被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中日学习西方产生的不同结果如果说是日本人善于学习,那么这种善于学习的根本其实还是在于思考的范围和空间的不同。同时,还应当说明,自由思想并不保证导致个人主义。马克思主义就是鼓吹个人主义的启蒙运动的产物。或者可以说,在自由思考之下,什么思想都可能产生,而没有了自由思考,思想就都被扼杀了。所以日本的法西斯主义恐怕正是一定程度的自由思考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的集合。至于日本的民主制度,可以说,它的诞生靠了外来力量,但它的维持和生长却是日本人对它的选择。不然的话,日本人完全可以投票重回专制。

3、美国制度的设计中的确有很多功利的考虑。但是一个周全的设计不正是需要自由的思考?如果有个美国皇帝挡在前面,有可能想象美国的制度设计是什么样的吗?美国的民主制度的设计的确是开国大老们凭信仰做出的选择,不过这种选择并不是靠祷告做出的,而是有关各方(各有各的信仰)长时间的自由辩论、妥协的结果。同时,讨论民主制度的可能危害时也别忘了,民主制度迄今的成功(如果能算作成功的话)并不是理论上的成功,而是实践上的成功。民主制度在理论上的两大问题恐怕永远也不会有答案的,任何一个民主国家至少在理论上都有通过选举回到专制的可能性。

4、大多数文明社会是精英设计的产物?我觉得老芦仅仅通过论证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而做出这个引申是牵强的。人的本性是经验的,在现代科学产生之前,除了少数希腊人外,恐怕没有几个人相信通过逻辑推理就可以发现所有的真理。中国人的祖先崇拜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古人是多么重视经验,很难想象这样的人会通过思考来设计社会。(如果能,他们也应当很像希腊人了。)但是,每个个人都可能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来生活,而我们所看到的“规律”不过是所有这些作用的全部结果的叠加而已,它能够表现出周期性,但是并不是自在的规律。它是如同我家后面山上的山道,很“规律”地绕过岩石,避开峭壁,绵延伸到山顶。但它是千百人有目的的登山活动的叠加结果,不是任何一个人的设计。

5、我认为最需要自由的是精英。像中国这样的转型国家,的确需要精英的带领和支持来促成最后的转变。谈起自由,人们总是说大多数中国人并不关心个人的自由和其他基本权利。我觉得这话不错。但我还觉得这种情况也正说明中国需要自由的是精英。如果不给精英自由,人民听到的就永远是权力豢养的“精英”的声音。精英的作用恐怕不是设计社会,而是明确一些基本的原则,如同美国的开国大佬们所做的那样。没有自由,那是无法想象的。

6、我还认为,强调社会是精英设计的,社会的进步依靠精英对设计的不断改进的想法,不仅缺乏足够的事实论证,而且恐怕只会对促进中国社会的转型有害无利。现代社会的政治是政党政治,共产党本来就是“精英党”(尽管党员的质量未必)政治的延伸。精英党在历史上的归属要么是转型为大众党,参加和平的政党竞争;要么是变成专制党,最后退出政治舞台。中共能列外吗?

最后回到老芦开头提出的“一个社会能否被设计出来?”的问题。我想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至少还会有另一个思路:为什么要设计一个社会?在我看来这恐怕才是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河边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88695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