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思维的困惑(2)---为什么是基督徒?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思维的困惑(2)---为什么是基督徒?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文章标题: 思维的困惑(2)---为什么是基督徒? (1054 reads)      时间: 2008-7-24 周四, 上午6:12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帖指出,现代科学的奠基人都是信仰上帝的欧洲人。其他人,无论是亚洲人,欧洲人,非洲人,美洲人,只要不是基督徒,便和现代科学的奠基工作无缘,不管你祖上的文明曾经多么辉煌过,印度人,希腊人,埃及人,中国人,犹太人,波斯人,也不管你的信仰如何,犹太教,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统统无缘!既然逻辑思维是现代科学的发生发展所不可缺的,似乎也可以就此断言:“在现代科学的奠基时期,除了基督徒外,所有的其他人都不善于逻辑思维。”如果不是这个原因,那么,一定是另外的因素阻扰了非基督徒对于现代科学的奠基工作的参与;或者是基督徒所拥有的文化上的特点使得他们成了现代科学的唯一奠基人。

基督教文明有什么特点?

科学发展史表明现代科学的成功是很多代人持续不懈探求的结果。所以,仅仅把科学理解为主要是个人的求知型的智力活动的结果的看法是片面的(我自己过去就很倾向于这种看法)。因为“很多代人持续努力的不懈探求”必然不能缺少对这种长期活动的组织和支持,比如对已有的发现进行讨论和传播,办学校对更多人进行教育,都不是简单的个人活动。尤其是早期的科学探索都不是为了盈利,同时也可能是相当昂贵的,所以还少不了背后的长期财力支持。因此,早期的看似充满了“好奇心”的科学活动,其实背后可能有非常切实的利益/目的导向。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斯达克(Rodney Stark)认为,如中国或甚至希腊这样的古文明无法单独发展出现代科学的深层原因在于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中没有世界是受不变的自然法则控制的,而这种自然法则是人类可以理解的这样的观念。我以为,当犹太教和希腊文明结合以后,新产生的基督教就有了要充分理解这“神创的不变的自然法则”的神学动力,配之以希腊文明流传下来的丰富的理性精神以及随之发展起来的实验手段,于是就形成了基督徒的持久不懈的努力。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伊斯兰教在9-13世纪的“伊斯兰黄金世纪”中对希腊文和拉丁文的早期科学文献承传了如此之多,并在科学的探索中也有突出贡献的现象。(我觉得,如果不是因为宗教排斥而产生的不断的宗教战争的原因,或许是伊斯兰教徒而不是基督教徒最后是那些著名的早期科学奠基人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不难看出,犹太教因为只有理解这“不变的自然法则”的愿望而无手段所以不能在科学奠基时期有所创造;希腊人则虽有理性思维的传统但不相信有“不变的自然法则”而不能形成探求的动力。其他的民族---当然包括中国人(中国人的一句“太初有道”恐怕就把自己永远隔绝于科学自外了!)---恐怕无一不是因为同时缺失这两条或其中一条而不可能进行持久的科学探索最后与现代科学的奠基无缘。所以,现代科学的产生其实是基督徒的神学活动的“副产品”,并不是因为基督徒比其他的人更善于思维。他们只是因为自己的信仰,为了证明自己的神的完美和全能而走到了一起,用钱用力,坚持不懈地运用了希腊人流传下来的思维工具,最终一面论证了神的完美和全能,一面又创造了科学,使无数的人对神的存在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后面我们还能看到其他的例子证明人的伟大的发现是如何一次一次地颠覆这伟大的发现所要建立/证明的自然法则的。

我就“何以犹太人对现代科学的奠基无甚建树”向一家宣传犹太人对科学的伟大贡献的网站请教,得到的回答是:在犹太人18世纪的政治启蒙运动(Jewish Emancipation)取得重大进步之前,由于犹太人在欧洲遭到的广泛排挤和歧视,使得犹太人无法接触到当时的科学研究及相关的教育,所以没有做出自己的贡献。一旦这种局面通过犹太人的启蒙运动得到改变后,犹太人的贡献便立即彰显出来了。我读了他们的回答后进一步问到,如果这个解释是靠得住的话,如何理解在犹太启蒙运动之前,犹太学校里进行的都是传统的“塔木德学”(Talmudic Studies)教育,并没有基督教学校里当时早已施行的数学和物理学及其他科学/社会学教育?为什么当时犹太青年的梦想都是将来成为拉比?有些犹太人当时在宗教上皈依基督教的原因是否除了免受迫害,还有部分是为了能得到更多的世俗教育?我没有得到该家网站对我上面问题的回答。

对犹太人的贡献还可以从另一方面来考察。我在wikipedia 等处查了一下,自从以色列建国以来,一共有八位以色列人得诺贝尔奖(其中只有三位是出生于以色列),第一位于1966年得奖。如果计算1968年到2008年的全部诺贝尔奖的颁奖总数,即使以一奖一人的最低比例估算,六大奖也要有240人,以色列人只占3.3%(如果只算以色列出生的人,则这个比例降到1.25%),所以犹太人的贡献(即20%-25%的诺贝尔奖获奖人)主要是从其他国家做出的。考虑到以色列的人口在这一时期占了犹太人总人口的1/3到1/2,不能不说这中间还有很多其他的影响犹太人得奖多少的非智力因素,或者说智力恐怕不是影响得奖的最主要因素。

其实其他的非基督徒人民,一旦接受了如基督徒在启蒙时期接受的类似教育,有一个类似的科研环境,同样能做出出色的成绩。例如中国的严复,他虽然主要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教育,但一当接受了现代教育,即能翻译出当时最经典的社会学和逻辑学著作。据熊月之的研究,严复从中国传统字句中编选了482条名词来表达从西方引进的概念,至今仍有56条还在使用。例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恐怕是最知名的代表。而他用的“内榴”和“外榴”(“榴”字上加“竹”头,不知如何发音,何意---河注)则早被“归纳”和“演绎”替代了。

还有如提出“钱德拉塞卡极限”的出生于印度的钱德拉塞卡,据说他算出“钱德拉塞卡极限”时是在去英国的路上的1927年,结果到了英国后所师从的爱丁顿伯爵(据说此公是当时世上仅有的读懂相对论的三两人之一)极力反对他的理论,使他放弃了自己的方向达四十年之久后才又重回此项研究。他获1983年诺贝尔物理奖的主要贡献就是他的极限理论。

(待续)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河边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96271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