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也来谈谈中国人(7)…“伦理思维”和“其乐融融”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也来谈谈中国人(7)…“伦理思维”和“其乐融融”
河边
[
个人文集
]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标题:
也来谈谈中国人(7)…“伦理思维”和“其乐融融”
(891 reads)
时间:
2008-6-12 周四, 上午5:26
作者:
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文说道“伦理思维”会导致“赌徒心态。但这不是说,凡是进行“伦理思维”的人都是“赌徒心态”,因为人其实是可以做很多事情去防止它的出现。关于“伦理思维”可能引致的“赌徒心态”的表现等,我将另帖谈。这里先谈谈“伦理思维”对普通人社会生活的可能影响。
我不知道古人搞的“忠孝礼仪”首先是为了规范普通民众的道德还是为统治者设计一套“驭民术”。 不过以我的观察,忠孝礼仪在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实践的结果却不是一定会产生“赌徒心态”。以家庭为例,中国的传统家庭应当是“其乐融融”的多,尽管传统家庭里也是以“尊卑长幼”“忠孝礼仪”的伦理价值为核心的。这中间虽然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对个人意志的压迫,产生了很多悲剧,但是,说中国传统家庭的生活多数是“其乐融融”的恐怕是不过分的。这中间的原因应当少不了千年的生活经验的补充调适。例如包办婚姻,早有研究指出(忘了出处),包办婚姻的成功率其实很高。原因是包办婚姻的基础其实是“门当户对”,即强调了被包办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及外貌的相匹配,而这恰恰是人们长期和睦相处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使得包办婚姻的成功率反倒比之自主婚姻要高。
不过,以上的解释并不能充分说明为什么同样靠“伦理思维”生活的中国传统家庭的“其乐融融”。北徙的“信度由亲及疏逐渐减弱”我觉得是一个深刻的观察。所谓“信度”应当是指人们间相互信任的程度。不过信度一定自然由个人-家庭逐渐向外扩展而减弱,或血缘关系是否有天然的加强人的相互信任的作用在我看来是一个存疑的问题。我以为人们间的相互信任是后天获得的。幼儿可与收养父母建立起信任关系,孩子也可能对施虐亲生父母毫无信任(如最近发生在奥地利的乱伦案)就是证明。
所以,信任乃是建立在多因素的长期互动的基础之上。前面说过,“伦理思维”的麻烦在于行动的施与方和接受方的相互认可的困难。但在家庭生活中,这种困难却因为长期的紧密接触而得以克服。这种相互认可的困难随着接触的紧密度的减弱而加大,并非只是血缘的远近。所谓“远亲不如近邻”我觉得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伦理思维”在传统家庭生活和官场生活中的影响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表现的原因在于:传统家庭生活中由于人们间的紧密接触而得以获得充分的反馈来克服“伦理思维”固有的互动双方可能出现反馈脱节的问题,进而使家庭内所有成员间的信任得以充分地发展。这种机制随着人们相互间的接触的紧密程度的下降而削弱,到了官场生活,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这种互动机制甚至可能完全被阻断而使得互动双方的“信度”降至零。
(待续)
作者:
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014099 seconds ] :: [ 21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