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帖]感受绵阳危城一日:堰塞湖如同定时炸弹(组图) 新华网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帖]感受绵阳危城一日:堰塞湖如同定时炸弹(组图) 新华网   
邢国鑫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20
文章: 7501

经验值: 206975


文章标题: [转帖]感受绵阳危城一日:堰塞湖如同定时炸弹(组图) 新华网 (280 reads)      时间: 2008-6-03 周二, 下午1:36

作者:邢国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感受绵阳危城一日:堰塞湖如同定时炸弹(组图) 新华网


按照三分之一溃坝方案,20万市民紧急上山避险;按照二分之一溃坝或全溃坝方案,绵阳全市紧急举行疏散避险演习……连日来,水位节节攀升的唐家山堰塞湖,如同悬在绵阳市民头顶的一个“定时炸弹”,压得所有人透不过气来。

  “刚刚躲避了地震又要躲水,”生活节奏舒缓、一贯悠闲惬意的绵阳此时成了一座不折不扣的“危城”;昨天,北京晚报驻守绵阳抗灾一线的全体记者走上街头,用手中的笔和镜头感受这座城市的脉搏,记录下危城中人们的喜怒哀乐。

  7时30分

  王子大酒店

  酒店三楼的餐厅里,吃早餐的客人屈指可数,三三两两的人们各自占据了一个方位,很鲜明地表示出他们分属于几个不同的群体:高鼻梁卷头发的几个老外坐在餐厅正中间的一张桌子上,他们是连日来驾驶米─26直升机往返奔波于唐家山堰塞湖运送油罐和给养的俄罗斯机组人员;背心后面印有“北京城建抗震救灾”字样、坐在靠窗位置的,很显然是来自北京支援灾区重建的工人们,十几天来,他们先后奔赴安县、江油等重灾区,将从北京千里迢迢输送来的建筑材料变成一栋栋遮风避雨的新家园;而那些行色匆匆、顾不上交谈吃两口就走的人,多半是水利部派来的专家组成员,正是他们夜以继日的科学谋划,才使得这座城市的人们对唐家山堰塞湖有了更多的把握,得到了更多避险的信心……





6月1日,坚守到最后的媒体记者从唐家山堰塞湖坝顶撤离。新华社

  透过餐厅的玻璃窗,对面的绵阳火车站广场一览无余,只不过昔日繁忙的车站此时已是人影稀疏,只有那些写有“感谢全国人民对灾区的无私援助”等字样的红色条幅依然鲜亮。

  10时

  人民公园附近商场

  人民公园附近的一家商场已经营业了一个小时。处在非常时期,周围商业街上的绝大多数店铺已经闭门多日;即使仍在开门营业的商场,营业时间也被严格限定在朝九晚五之内。商场售货员说,由于不知道紧急撤离的命令何时会下,这家商场也随时可能关门。不过商场内循环播放着的轻柔音乐,似乎舒缓了这里的紧张空气。

  一周前的星期日,正是在这家商场附近,6.4级余震发生后人们惊慌逃离的画面曾在电视新闻中反覆播放;但此时走进商场购物或闲逛的人们,似乎已经忘却了恐惧的情绪。由于恰逢“六一”,商场门前搞起了童装促销,几乎每个在场的孩子手中,都握着一只色彩鲜艳的气球。商场内,一位少女惬意地倚在化妆品柜台前,她的脚下俯卧着一只百无聊赖的小狗。

  不过这种悠哉的氛围似乎很容易被瓦解。附近一家还在营业的手机专卖店里,柜台中所有的样机都被撤去,四五名店员聚在靠近门口的地方闲聊着。斜对面一家商店,封闭得严严实实的卷帘门前,堆砌着半米高的沙袋,看上去分外刺眼。





6月1日,在唐家山堰塞湖坝顶部分留守的官兵和封存的设备。新华社

  10时40分

  绵阳南郊机场

  北京飞往绵阳的CA1451次航班平稳降落。

  航班上下来的客人并不多,这个时候没有特殊使命的人是不会轻易飞临这个“是非之地”的;然而,人群中一个特殊的小分队却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一打听,原来他们是来自中国科学院的专家,而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一些还未恢复通信的重灾区。

  透过舷窗,记者看到绵阳南郊机场的停机坪上,在三三两两整装待发的民用航空机群中,一架架裹着迷彩外衣的军用直升机格外显眼,它们有的整齐停立、有的还在飞速旋转着螺旋桨,有的则正轰鸣着展翅飞向空中。

  这些军用直升机曾经奋战在唐家山堰塞湖坝顶,如今它们承担着一项特殊的使命:从唐家山堰塞湖坝顶转移施工人员和相关专家。

  在机场到达出口,绵阳的出租车司机们依然在招呼着生意,不过从他们的口吻中能够听出来:这几天“生意不好做了,人少喽。”

  11时10分

  九洲体育馆帐篷学校

  由帐篷学校的孩子们表演的“六一”联欢会正在举行。此前一天,孩子们已不知经过了多少次彩排;早晨临近联欢会正式开始之前,学校老师又组织了最后一次彩排。在表演诗朗诵时,孩子们仍然把握不准抑扬顿挫的语气,但他们的表演吸引了很多安置点内的受灾群众前来参观,这其中有不少人就是他们的父母。彩排结束时,一位老师这样告诉孩子们:“刚才很多朋友和大人告诉我,你们的表演非常棒!”





6月1日,几名在唐家山堰塞湖坝顶留守的水电官兵在大坝上交谈。新华社

  13时

  南河体育中心

  骄阳似火,白色的南河体育中心在重重绿荫下有着难得的清凉。

  这里曾经是北川、平武、安县等来自重灾区的10461人的家。体育中心绿茵场上搭建的帐篷曾为他们遮风挡雨,给他们受伤的心灵带去了些许的慰藉。

  随着唐家山堰塞湖坝顶施工人员撤离,自然分洪的消息传出,在这个临时的家居住的10461人也都告别此地。记者看到,在体育中心南七入口,一辆蓝色的大卡车停靠在此,几名工人正在将帐篷内拆掉的床板装车。体育场里只剩下大片大片的六孔红方砖,壮观的景象中包含一种离别的意味。

  工人们说,床板将拉到绵阳城内地势较高的地方,在那里将搭建新的帐篷,也将成为另外一个新家──不过这次的主人是因为唐家山堰塞湖被撤离疏散的市民。

  14时

  南山街道

  涪城区南山街道御营一社区居委会内已经是一片忙碌的景象。这个社区管辖着13个小区、9个单位,总人口超过1万人。

  四名工作人员在用复写纸抄写着“唐家山堰塞湖溃坝涪城区疏散撤离回执指南”,一旁的赵清副书记更是没闲着,一直在和相关指挥部通话商谈疏散事宜,嗓子听起来都喊哑了。考虑到社区内有一些残疾人、老人,赵清已经将疏散撤离的车辆联系好。

  工作人员个个“奋笔疾书”,据他们介绍,“唐家山堰塞湖溃坝涪城区疏散撤离回执指南”要填写3978份,填写完毕之后还要挨家挨户发送下去。

  疏散撤离回执指南上明确了该区的疏散撤离路线──洞天山顶,那是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快走十多分钟就能到达。指南上还将赵清的小灵通列上了,她说万一发生什么紧急事情,居民可以直接跟她联系。

  居委会外看似一潭平静的湖水,但是每个人的心里都急切地喊着一个“跑”字。10岁的张玉对于撤离的第一印象就是“到时候跟在爸爸妈妈身后跑,带上雪米饼”;御苑巷街头摆摊卖西瓜的老赵说,紧急情况一旦出现,开上自己的三轮摩托一溜烟5分钟就能到达高处;卖手机的店主说,自己也简单,卷帘门一拉就可以“溜之大吉”。





6月1日,最后一批专家准备从唐家山堰塞湖坝顶搭直升机撤离。新华社

  15时

  沈家坝街道

  宽约百米的街道显得冷冷清清,偶尔有一两辆车疾驰而过;银行、邮局、超市、小饭馆、服装店……所有沿街的店铺全部大门紧闭,密闭的卷帘门、拉紧的窗帘、门前台阶上堆得高高的沙袋,所有这些,都预示着一场灾难似乎正在慢慢逼近。

  这里是涪江沿岸的一块风水宝地,但又是绵阳城里地势最为低洼的区域,按照三分之一溃坝方案,两天以前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就已经全部被疏散到城市边缘的高地。人去楼空、繁华不再,不过这些都是暂时的;虽然十字路口那家诊所的外墙上,用红笔标示出的三分之一溃坝、二分之一溃坝和全溃坝的水位线分别达到了一楼中上部、二楼小部分和三楼的高度,但是眼下似乎没有几个绵阳人会认为这是即将发生的真实的事情──他们宁可相信,为了防备万一,大家只是暂时出去避一避而已。

  “人走了,安全不能松懈,各家各户的东西还得有人看,”坐在久安社区大铁门里面守卫的大爷这样解释自己一个人孤零零驻守在这里的原因,“前两天疏散得匆忙,很多人都没有带够生活用品,白天回家取东西的人也不少,我得给他们开门,还得随时辨认进出人员的身份,不能稀里糊涂地把小偷放进来。”

  16时30分

  御营一社区居民楼下

  居民陈阿姨隔着社区药店紧闭的玻璃门看了好久,神情有些失望。贴在门上的告示写道:“因堰塞湖事件,本店暂时将药品及人员安全转移,大概三天以后营业。”陈阿姨原本想来这里领些免费发放的板蓝根,有些扫兴的她一边背着手蹒跚走开,一边不停地抱怨:“又没有人来通知,逃得那么快做啥子么!”

  几乎每座居民楼前的树荫下,都有人围坐在一起打麻将,旁边还有不少观战者。正午泛起的暑气此时仍在蒸腾,有人额头上已挂上豆大的汗珠。麻将桌不远处的楼门口,张贴着居委会五天前发布的通知,这里属于二分之一溃坝时的撤离范围之内。

  “只看到电视里面的通知说要做全面溃坝的撤离演习,怎么现在还没消息?”一位居民问道。有人答覆说:“刚才都广播了,演习改在明天下午了。”有人回答说。“那到底还撤不撤?”那人又问。“管它呢,打牌打牌。”大家七嘴八舌地劝道,“警报响了再说嘛。”





6月1日,在唐家山堰塞湖坝顶留守的官兵与撤离的战友告别。新华社

  19时

  富乐山公园

  夜幕初上,这里的帐篷社区一派热闹景象,大家三三两两的高谈阔论、或者围坐在一起听广播看电视、或者支起桌子摆开“龙门阵”……平时习惯于将自己封闭在高楼大厦中的人们似乎从来没有感觉到这么亲近,灾难中的漂泊让人们找到了共同的话语,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这里是绵阳市民疏散后最大的安置点之一,截至昨天,据说已经有两万多人在此“安营扎寨”。

  22时40分

  烧烤一条街

  这里算是绵阳人的世外桃源,即使是余震或堰塞湖险情最危急的时候,这条街的露天桌位仍然是座无虚席。晚风中似乎夹杂着些许下雨之前的土腥气,却丝毫没有影响饕客们的食欲。谈笑风生的人群中,除了本地居民外,有穿着地方电视台工作服的媒体同行,有操持着山东口音的援建人员,还有的人短袖T恤胸前印着“志愿者”字样。不时从邻桌随风飘来异乡口音念叨“北川”的零星话语,似乎这一切正在渐渐地离所有人远去。

  席间,几名身穿迷彩服的军人显得格外特殊,他们脸上似乎还挂着疲惫的神情。几个当地青年举着酒杯上前询问道:“请问你们是来绵阳支援我们的子弟兵吗?”得到肯定的答覆后,青年们兴奋地敬酒:“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简单的问候话语却令人感到温暖。

  安详而宁静的夜色中,绵阳城又结束了并不寻常的一天。





专家组预测在6月3日左右唐家山堰塞湖将自然溢流。新华社图表

  唐家山明日可能自然溢流 坝顶施工人员全部撤离

  北京晚报又报道,记者从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了解到,截至昨天下午6时,唐家山堰塞湖坝顶专家和施工人员基本撤离完毕,仅剩武警水电部队官兵6人及其他6名观察人员进行实时观察。

  为了全面地了解唐家山堰塞湖大坝的情况,以及泄洪之后泄洪区域的水位状况,中国卫通技术人员正在堰塞湖大坝以及泄洪流域建立12个能够实时传输画面回来的卫星视频监控点。

  而在坝顶施工现场,参与施工的46台机械设备已经被妥善安置在指定地点,其中包括挖掘机16台、推土机26台、装卸车4台。截至昨晚6时,施工人员累计完成土石方开挖13.55万立方米,道路疏通17公里,完成施工道路5.2公里;完成钢丝笼护坡4200平方米,平整场地14040平方米。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槽总长已达475米,泄洪槽进口高程降至740米,出口高程降至738米。

  昨天全天,俄罗斯机组驾驶的米─26直升机共飞行4架次,从工地转移了3个油罐和1台潜孔钻到北川县擂鼓镇。其他飞机飞行36架,目前,绵阳市已按照三分之一溃坝方案完成疏散任务,累计撤离人员215116人。而实际撤离人数大于原定的应撤人数,主要是由于流动人口、志愿者和部分市民主动撤离等人数的不确定性造成的。

  根据当地气象部门的预测,今天唐家山堰塞湖上游将有5毫米左右的降雨,按目前的水位上涨趋势,专家组预测在3日左右堰塞湖将自然溢流。


四川灾区有15座堰塞湖正在溢流

2008年06月02日 20:05:2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成都6月2日电(记者冯昌勇、余晓洁)记者2日从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了解到,目前,尚未解除危险的27座堰塞湖有15座正在溢流,人工溢流6座。

据四川省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赵英介绍,唐家山堰塞湖蓄水量为1.916亿立方米,水位735.22米,上涨0.87米,坝前水深68.21米。目前已转移影响范围内人员229603人。武警水电部指挥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已按计划全部撤离现场,仅留12人继续进行水文监测预报和堰塞体变观测。

唐家山堰塞湖上游集雨面积达3350平方公里

2008年06月01日 21:25:0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1日电(记者王立彬)由于唐家山堰塞湖上游集雨面积达3350平方公里,唐家山堰塞湖应急疏导工程完成后,仍需对其保持高度警惕。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程殿龙6月1日表示,唐家山堰塞湖应急疏导工程已经完成,但因为上游的水还将持续入湖,下游还有群众在生活,堰体本身也需要不断监测,因此不能丝毫放松警惕。

程殿龙说,随着堰塞湖水位上升,水流会逐渐沿着泄流明渠下泄,在下泄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果唐家山堰塞湖上游发生持续性、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威胁就会很大,因为唐家山堰塞湖上游集雨面积3350平方公里,即使30毫米降雨产生的水量就很可观,通过泄流槽泄流的量就要增加,流速就要变快,对堰体的破坏力就加大了。

在第一阶段完成应急疏导工程后,仍要几方面工作不容放松。一是上游要加强雨情、水情监测,现在已布置了移动设备监测站,以全方面、全天候进行监测。这对下一步预警、应对非常重要。二是对堰塞体过流情况和堰塞体稳定性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堰塞体有异常变化要采用相应的预警措施,下游群众要做好安全转移预案。实际上,现在已经开始了必要的人员转移工作。根据监测情况,如果堰塞体有重大、异常变化,要及时通知下游群众按照预案迅速转移。

程殿龙说,堰塞体最后完全排除险情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堰塞体最后以什么方式解决,是溃决还是稳定,还需要我们在监测过程中进一步观察判断。

唐家山堰塞湖水位2日上涨1.24米 泄洪可能推迟

2008年06月02日 18:50:5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绵阳6月2日电(记者汪延)据唐家山堰塞湖抗震救灾指挥部最新消息,截至2日14时,唐家山堰塞湖水位高程为735.78米,比24小时前上涨1.24米。因气象部门预测近日无明显降雨,水利专家测定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时间可能推迟到6月5号左右。

目前,唐家山堰塞湖上下游已设置了7个计算机实时监测点,唐家山堰塞湖指挥部正严密观测、分析唐家山堰塞湖的水文、气象、水工变化情况。1日14时50分,唐家山堰塞湖坝底一处渗漏出现流量忽然加大的情况,但到2日17时为止,流量基本稳定在10个流量左右。

据水利专家计算,如果渗漏不出现大的变化,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时间至早在6月5日上午。

据绵阳市唐家山救灾疏散指挥部消息,截至1日18时,按三分之一溃坝方案疏散的21万群众已全部疏散完毕,有关救灾物资也已运至各安置点。应对唐家山堰塞湖泄洪的工作已准备就绪。


请密切关注南方暴雨情况!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博客说事作者:董德茂 | 2008-6-2 16:08:00 | 2评 | 点击304次

南方暴雨致11条省道以上道路损毁

十二省区市部分公路受灾,直接公路水毁损失约3.32亿元

  【《财经网》综合报道】据交通运输部最新统计,南方的暴雨已造成12个省区市受灾,并导致11条省道以上的道路发生严重水毁。

  交通运输部网站显示,5月26日以来,我国自北向南出现了今年入汛以来最强一次降雨过程,贵州、湖南、江西、广西、广东、浙江、福建、河南、安徽、湖北、江苏、上海12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贵州省20多个市、县遭受暴雨袭击,造成部分公路塌方、路基垮塌,交通中断。

  据初步统计,此次强降雨共计造成一条高速公路、三条国道和七条省道发生严重水毁,累计造成直接公路水毁损失约3.32亿元。

  目前,高速公路除贵州省境内的贵阳至新寨高速公路发生严重水毁交通中断外,其他高速公路通行基本正常;国道方面,除320国道贵州境内一处、321国道广西境内一处交通中断外,其他国道运行基本正常;省道方面,贵州209省道,广西306省道、207省道、322省道交通中断,正在加紧抢通。

南方暴雨引发山洪致43人死亡

另据《财经》实习记者 徐凯

国家防总启动Ⅲ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三个工作组分赴贵州、湖南、江西等省指导工作;专家认为中国的防洪重点应转向山区

  据国家防总透露,截至5月29日14时,自5月27日以来的中国南方地区暴雨,已造成贵州、湖南、江西、广西等省区43人死亡、23人失踪。

  其中,贵州由于山洪及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原因,共有20人死亡;湖南死亡11人,失踪九人;江西有七人掩埋于山体滑坡造成的房屋倒塌,已救出二人,发现二人死亡;广西三人死于山体滑坡;四川死亡五人,重庆死亡二人。

  国家防总工作人员称,有媒体报道称全国因暴雨死亡48人,贵州死亡30人为误报。贵州死亡30人的数字指的是今年以来全省因暴雨死亡人数,不是指此次暴雨致死人数。请各媒体以国家防总发布的数字为准。


南方普降暴雨
  
据中国气象局信息,自27日以来,迄今南方共有12个县市降雨超过100mm。未来十天内,江南、华南和贵州等地平均将降雨60mm-90mm,局部地区将达到200mm以上。江南南部、华南以及云贵高原的部分地区仍有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并伴有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针对此次暴雨天气,自5月27日14时至5月28日18时,中央气象台共发布五次暴雨橙色预报。

  据《财经》记者了解,此次降雨形成了多个降雨中心,各地分布不均匀,而且降雨中心正由北往南移动。据中央气象台29日6时的暴雨预报显示,目前暴雨中心在浙江南部、福建北部和南部、江西南部、湖南南部、广东中东部和北部、广西、贵州等地区。

致命山洪
  
由于中国各大流域已陆续进入主汛期,因此此次强降雨可能对南方地区造成洪涝灾害。针对局部地区可能出现的汛情,28日下午,国家防总启动Ⅲ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三个工作组分赴贵州、湖南、江西等省指导工作。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减灾研究所所长程晓陶告诉《财经》记者,此次南方暴雨是各大流域进入主汛期以来的正常现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山洪已经成为我国洪灾主要的危险。

  山洪灾害是指汛期由于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山洪灾害是中国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之一。统计资料表明,全国2100多个县级行政区中就有1500多个在山丘区,约7400万人不同程度地受到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威胁。1950年-1990年,中国因山洪灾害死亡15.2万人,占同期洪涝灾害死亡总人数的67.4%。

  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占比今年来有上升的趋势。根据水利部2008年1月发布的中国水旱灾情公报,2006年因灾死亡人数为2276人,其中洪水直接冲淹及由于洪水冲淹造成房屋倒塌死亡605人,滑坡、泥石流死亡1027人,其他原因死亡644人。统计显示,因山洪死亡人数达1612人,占总死亡人数70.8%。

  据程晓陶介绍,多年以来,中国防洪的精力集中在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上,对此投入很多,目前在大江大河抗洪的检测预测上有很多成效,因此,自1998年以后,大江大河泛滥造成的洪涝灾害迅速减少,因灾死亡人数也有所降低。

  然而,中国南方及西北、西南地区多为山区,崇山峻岭之中多条中小河流蜿蜒流淌。中小河流之上,往往建有中小水库、中小水电站,这些中小水库和中小水电站有许多为病险水库。一旦连日暴雨,中小河流上涨很快,极易超过警戒线,给中小水库造成压力。与此同时,连日暴雨造成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危及当地人的生命安全。

防洪重点转向山区
  
程晓陶认为,目前防洪工作的重点已经转向山区。而山区防洪的重点就在于防范山洪和保证中小型水库的安全。

  事实上,早在2006年5月9日,水利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共同编制《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明确了各有关部委防范山洪的责任和目标。

  然而,由于山区多地质复杂交通不便,因此防洪预警预测困难重重。《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一直未能落在实处。

  对此,程晓陶认为,山区防洪预警预防能力应加强。但是目前中国对于汛情的中长期预报往往是不准确的,且易在实践中引起误解,因此他认为应当主要加强短期的预警预报的准确和及时。

  但是在山区,政府的预警预报系统仍不完善。因此,防范山洪应当主要依靠群众的力量,群防群治。他建议,应加强当地群众的防洪避险意识,并科学规划好避险方案,以免出现转移群众反而进入不安全地带的悲剧。

  国家防总也意识到这一点。5月28日20时,在贵州、江西、湖南、广西四省区及长江、珠江防总异地视频紧急会商会上,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要求,加强中小型水库、水电站的防洪安全,严防山洪造成的人员伤亡,并注意工矿企业以及中小城市的防洪。

• 将该文章推荐给好友
• 您的姓名: 好友E-mail:
评论列表
• 1)评论者 佚凡 2008-6-2 19:24:00
• 除了当地的民众要有自保意识外,更应该关心的就是政府。
• 2)评论者 大老粗 2008-6-3 7:49:00
• 早加重视,如实报道,防患于未然,好过事后丑表功!

作者:邢国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邢国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81957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