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以史学研究为例看人类认知过程——兼评杨奎松教授的“深入角色治史观”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以史学研究为例看人类认知过程——兼评杨奎松教授的“深入角色治史观”
所跟贴
以史学研究为例看人类认知过程——兼评杨奎松教授的“深入角色治史观”
--
芦笛
- (9053 Byte) 2008-4-24 周四, 上午9:06
(1392 reads)
河边
[
个人文集
]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标题:
想了一阵,还真觉得不知从哪里下笔。
(297 reads)
时间:
2008-4-24 周四, 下午2:41
作者:
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首先我认为认知过程是个不能忽视的问题。行为被观念支配,观念形成于认知,道理并不复杂。复杂的是认知过程本身。老芦当然知道我楼下的议论是过于简化的,如您所说,这过程复杂之极,真要谈起来不知伊于胡底,我也没这个能力。所以我觉得没必要在这里研究它。
不过一定要明白认知过程的复杂性,牵扯到的因素很多。比如器质构造,总不会每个人的神经联系通路都没差别吧?认识到这一点,是否就该对辩论设一个限度,话讲到一定程度就应当不再力图去影响对方的认知了?
我给的那个认知模型其实是有很多问题的。比如认知过程要不要包括表述?没有表述的认知过程算不算完整的认识过程?如果要加上表述,它的相对位置在哪?与分析推理的关系如何?
再说人是受情绪影响的,但程度因人而异,如何定量个人在事实认知中的情绪影响?其他还有小北提的那些问题,都是不可忽略的。所以我觉得,对人的研究使用科学方法要极其谨慎,因为问题的复杂性和系统之大已经远远超出了科学方法可以对付的地步。
而在对人的研究中,研究未来的社会变化又比研究历史更难。对于大系统的自然研究尚有“蝴蝶效应”,遑论对人类社会。但我不是说从此不要对社会走向进行分析,而是说这种分析不是运用科学手段可以得到的。
我自所以佩服老芦的史学研究,就是基于这些认识。老芦对“科学教”的批判和心理分析的运用(前者是认识历史研究特殊性(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后者是认知认知过程的复杂性),走下去必然要明确认知过程。我觉得把认知过程明确提出来对“疗愚”一定会有帮助。
谢谢老芦和各位网友的鼓励和批评。我缺乏文字功底,写论说文只有干巴巴的几条线,博学就更谈不上了,都是抄抄拼拼的东西。真正的收获和开心在于和朋友交流。
作者:
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91491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