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以史学研究为例看人类认知过程——兼评杨奎松教授的“深入角色治史观”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以史学研究为例看人类认知过程——兼评杨奎松教授的“深入角色治史观”   
所跟贴 以史学研究为例看人类认知过程——兼评杨奎松教授的“深入角色治史观” -- 芦笛 - (9053 Byte) 2008-4-24 周四, 上午9:06 (1392 reads)
北徙






加入时间: 2007/10/26
文章: 707

经验值: 20161


文章标题: 我当然很佩服芦老和河老的博学与思维的严谨,但是 (293 reads)      时间: 2008-4-24 周四, 下午1:05

作者:北徙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觉得假设一些"独立正交基"然后去分析世界很可能是有问题的,例如用性格,道德,认知等等坐标去提取特征其实做不到正交.所以如果把他们看成各是各,彼此独立不相关,也只是一种模型,并非真实世界.

又比如"外缘性受骗","内缘性受骗",其实边界也是模糊的,有不少共性和交互.

又如我楼下那帖子后light网友的回复:
"无知, 利令智昏,易被蒙:聪明,有知识,冷静,不易被蒙. 善良与不易被蒙蔽不相关"

这句话当然也不错,但前提是把知性,贪欲,理智,善良完全看作独立特征.我觉得实际上并非那么回事.

除了特征不独立外,过程也很可能是带反馈的(其实反馈这种概念和真实世界比起来还是太粗糙)并不是流水线似的一环接着一环,比如河老定义的信息采集与认知,芦老定义的事实认知-价值辨别-感情认同.我觉得一旦加上一些反馈,这个过程就会变得非常复杂.很简单的例子是一个带反馈的系统中,因果关系往往难以确定.

作者:北徙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北徙于2008-4-24 周四, 下午1:11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北徙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770851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