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杨奎松教授评张戎所著《毛》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杨奎松教授评张戎所著《毛》
芦笛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标题:
ZT:杨奎松教授评张戎所著《毛》
(756 reads)
时间:
2008-4-21 周一, 上午8:48
作者:
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芦按:
下面这段文章乃是赛昆网友转贴到《芦笛之声》论坛的,很明显不是全文,懒得去找全文了,就这点我看也够。杨教授说出了我的心里话,只是他比较客气,没有像我那样犀利指出张书在研究方面的毛病。但他对张戎作出的贡献还是公允承认了的,并没像台湾那个中央研究院院士陈全发或陈大发一棍子打死。台湾毕竟一叶小岛,人才缺缺,比不得大陆。
如果让我总结张戎巨著的特点,似乎可以说:
呕心沥血,
工程巨大。
史料丰富,
贡献无双。
外行写史,
不懂考证。
爱憎强烈,
先入为主。
自说自话,
不懂“验算”。
瑕不掩瑜,
不失巨著。
凡嗜史者,
不可错过。
庸众娱目,
智者取材。
这当然不押韵,连顺口溜都不是,见笑了。请铁木咬住仇恨强咽下,流入心田开火花,不要立刻跳起来,幸甚!
--------------------------------------------
杨奎松教授评张戎所著《毛》
首先,张的书值得一看。从批判的角度,把毛妖魔化的书其实有的是,只不过过去大多数都是台湾学者或海外国民党的同情者写的,而且真正在史料上去下功夫的书不多。张不仅“长在红旗下”,而且是干部子弟,对中共历史自然会有全然不同于台湾和海外学者的深切了解和体会。特别是张与其夫花10年左右的时间,在世界各国广泛查找历史档案文献,对相当多历史亲历者进行访谈,获得了大量史料,也揭示了不少新的史实,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的看法,从而使该书在史实方面的颠覆性远比以往那些批毛的书籍更具冲击力。只看大陆出版的片面捧毛的书,而不读这种有较大冲击力的批毛的书,一旦有朝一日读到,难免会从根本上怀疑自己过去所得到的历史教育全是骗人。因此,我是主张要更多地广泛地阅读各种不同观点和不同说法的历史书的。多读这些书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阻断那些靠迎合某种政治需要胡编乱造来挣钱的书商们的财路,让更多基于学术研究的客观谈论毛生平史实的著作成为读者的需要。
当然,从历史研究者的角度,张的这本书是有其致命的弱点的,那就是作者缺乏历史研究的基本训练,主观色彩过于强烈,不知道围绕着诸如毛的重要生平问题,凡出新论,不能简单地自说自话,非做严格的考据工夫不可。该书仅满足于另外讲一套故事,对史料的利用和解读完全服从于作者的情感的影响,往往过于偏颇、武断和为我所用。
举一个例子,张书为证明1937年底因王明回国毛权力失落因而对王明怀恨在心,所用的史料是:在当年十二月政治局会议上众人一致推举王明在未来的“七大”上作政治报告。并且在进一步的举证中又说,1938年二月底政治局会议为抵制毛的擅权,大多数人又一次支持了王明,再次确认王明在即将召开的“七大”上作政治报告。张的结论是:“共产国际的规矩是党的第一号人物作政治报告,这等于说众人心目中的领袖是王明,不是毛。”然而,张在这里显然是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1937年十二月政治局会议关于“七大”的决议很明确:“筹备委员会廿五人:毛泽东、张闻天、陈绍禹、陈云……。秘书处五人:泽东、王明、洛甫、陈云、康生。主席泽东,书记王明。”这时的决议中并未提到“七大”报告人的问题。这次会议所提到的报告起草问题也有,但那是关于本次会议的决议,规定“王明起草”。1938年二月政治局会议时,王明也特别讲到过这个情况,说他因为十二月会后即去了武汉,以至于没有就十二月会议起草一个正式的决议,这是一个遗憾。在这次会议上人们才第一次提出了“七大”报告的起草问题,但是与张书所说不同的是,会议决定:“报告的准备人:十年结论-毛泽东(由洛甫、毛、王、张共同起草);统一战线-王明(王、毛、周、任);军事-朱德(副报告)(朱、毛准备);职工运动-项英(康生、国焘、王明);组织报告-周恩来(周、博、董)。报告人现在不决定,上面的是报告准备人。”同时王明提议:为准备七次大会,应由毛起草一政治提纲,即十年来我党奋斗的提纲;王明准备一个统一战线工作的提纲;洛甫准备一个告全党同志书等。联系到1941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王稼祥、任弼时转达的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在王明回国前当着几位中共代表的成告诫王明他不熟悉国内事务,不要去争总书记位置的谈话情况,可知张书中这一段关于众人推举王明担任未来“七大”政治报告人,因而证明王当时已经成为众人心目的领袖的说法,完全不是事实。
类似这种似是而非或生吞活剥的情况,可以说充斥于该书的几乎各个章节。很显然,张确实挖掘到了相当多的史料,但因为她像过去台湾一些学者那样,已预先将毛在自己内心中定性为恶,因而再多的史料在其眼中,也大都只是简单地从恶的方面来理解和解读。这可以说是该书最为失败之处。
作者:
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43072 seconds ] :: [ 21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