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3月10日10时 黄河上游正式实施首次人工分凌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3月10日10时 黄河上游正式实施首次人工分凌   
所跟贴 3月10日10时 黄河上游正式实施首次人工分凌 -- 邢国鑫 - (1322 Byte) 2008-3-10 周一, 下午8:57 (268 reads)
邢国鑫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20
文章: 7501

经验值: 206975


文章标题: 备汛急: 最让人振奋的是空军已经做好了支援防御冰凌灾害的准备 落实救生船7艘 (87 reads)      时间: 2008-3-10 周一, 下午9:00

作者:邢国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ZT 冰凌锁黄河 春来备汛急
发布时间: 2008-03-10 15:53:00 欧阳光



  自古以来,黄河之水孕育着生命,也在不断地给人们制造着麻烦。春天万物复苏,然而被冰雪封冻了数月的黄河,早已按捺不住想要一泻千里的冲动。
  据了解,本年度黄河最长累计封冻长度达1138.87公里,2月24日,黄河上游宁蒙河段累计封河长度仍然为891公里。其中,宁夏河段封河长度创40年之最,堤防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黄委水文局对未来气温预测后,分析今年的凌汛形势是:今年宁夏河段解冻日期较常年偏晚,内蒙古河段的解冻日期也将较常年偏晚,内蒙古河段后期解冻速度将加快。考虑到本年度槽蓄水量大、冰厚,一旦开河速度加快,极易造成水鼓冰开,在弯道、桥梁等处形成冰坝,造成严重凌汛。
  根据对历史资料的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内蒙古河段最晚开河日期为3月30日,也就是说能否保证开河期的平稳,保证沿黄居民的生命安全,关键就在这个3月。
  警惕——
  对待可能出现的凌汛灾害一刻也不能懈怠
  千里冰封。这里是万里黄河的最北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三苗树险工段。张立吾和孙聚茂已经在大堤上住3天了,他们是五原县武装部的民兵预备役,“一般得住上半个月,有情况就得赶紧向上面汇报。”张立吾说。他们俩住的帐篷也很简单,里面有两张简易床和一个小火盆。2月24日,记者在这里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被封冻的黄河,冰面还有1米左右就跟大堤齐平。
  当地人说,往年2月份黄河就已经通河了。而今年,所有目前了解到的情况都比往年特殊。本年度黄河流域冬季气温特点主要表现为:前期气温持续偏高,后期气温持续偏低,前后期气温变化剧烈。以内蒙古河段为例:磴口、包头、托县3站11~12月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4摄氏度,1月下旬较常年偏低4~6摄氏度,2月上旬较常年偏低5~7摄氏度,2月中旬较常年偏低3~4摄氏度。
  据了解,自龙羊峡、刘家峡水库控制运用后,黄河宁夏河段封河长度一般不超过200公里。然而1月下旬以来,受持续降温影响,该河段迅速封河。2月13日,封冻长度达260公里,为刘家峡水库运用40年来最大封冻长度。黄河在冰封期已经给人们传达了危险预兆:本年度封河期间,该河段曾先后出现两次漫滩。1月28日,宁夏中宁县石空镇新渠梢河段局部出现冰塞,100多米防洪堤漫堤,200户800多人受到凌汛洪水威胁。宁夏防指及时应对,迅速调集抢险力量,紧急抢修加固堤防20公里,才使险情得到控制。2月8日,石嘴山至青铜峡河段叶盛黄河大桥附近水位上涨近3米,近20公里堤防偎水,凌水造成约2000亩农田受淹。据黄河防办分析,这两次险情显示了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当前宁夏封冻河段正处于开河的关键时期,由于该河段96%的堤防高度、厚度达不到设计标准,堤身由壤土或砾石壤土填筑,抗冲能力较差,随时有出现重大险情的危险。
  凌汛是黄河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每年冬天,黄河许多河段都要结冰封河。黄河上游宁夏、内蒙古河段和下游河南、山东河段是严重凌汛灾害易发河段,其共同特点:一是河流都是从南流向北,由于河段上下气温的差别,封河时自下游向上游进行,而开河则自上游向下游进行;二是这两个河段都是宽浅型河道,河道比降小,两岸有大堤约束,有些年份的封、开河期形成了严重冰塞、卡冰结坝,导致凌汛灾害。如宁夏河段1974年,内蒙古河段1958年、1962年、1967年、1974年、1981年,黄河下游1951年、1955年、1969年、1970年、1973年、1979年开河期均出现严重凌汛灾害。然而,面对今年如此严峻的凌情,我们目前的防御能力是否能够抵御这条“生龙活虎”,却时不时给我们制造点大麻烦的黄河呢?
  经验——
  黄河毕竟是桀骜不驯的,历史的欠账,灾难的记忆,鞭策着我们去不断总结,增强应对能力
  黄柏茨湾险段。每年凌汛期间,这里是黄河乌海段最易发生卡冰的河段,也是内蒙古乌海市防凌的重点河段。该河段河窄弯急,最窄处约150米,距包兰铁路垂直距离最短距离仅200米。历史上的黄柏茨湾曾多次出现卡冰结坝和凌汛灾害,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过两次大的凌汛灾害:1995年3月5日,黄河开河阶段,由于上游来冰较多,冰凌宣泄不畅,黄柏茨湾河道出现冰坝长度达7公里左右,水位上涨近4米,形成了灾情,洪水淹没了原乌达农场的3个分场,1000多亩耕地受淹,大量大棚、温室倒塌,民宅受淹300间,受灾人口800人,造成严重的经济和财产损失。2001年12月17日,黄柏茨湾下游6公里处的乌兰木头段凌汛期由于卡冰结坝,5个村庄被淹。
  如今的黄河两岸有工厂也有村庄,已经逐渐开始了经济发展,当地防办的同志说:“黄河两岸经济在发展,人口在增多,如果发生大的冰凌灾害,损失是巨大的。”
  针对今年凌汛的严重形势,乌海所有险工险段均设有专人防守,24小时不间断巡查,随时掌握险工险段的冰水情况。各项紧急预案都根据凌情的警戒级别,按照等级响应规定,做好了准备。特别是黄柏茨湾段防洪堤凌汛前进行了全面整治,修复了所有穿堤涵洞,加固堤防3000米,储备抢险土料1万立方米,装载机和自卸车辆随时可应付突发的凌汛险情。
  但是堤防薄弱是整个黄河凌汛期面临的一大难题。经过沿黄地区长期的艰苦努力,黄河防洪工程标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投入不足等原因,黄河防洪工程仍然面临着不利局面。比如内蒙古防指的数据显示,现状堤防普遍达不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堤防堤顶高度不足,低于设计堤顶高度0.5米和1米以上的堤段分别占现有堤防总长的61.9%和34.3%。现状的实际防洪能力只有20年一遇至30年一遇。由于防御标准低,黄河大堤决口的次数增加,造成的损失也一次比一次大。据统计,1950~2003年黄河内蒙古段共决口8次,而且堤防是在沿河群众就地取土的基础上完成的。虽然在国家的支持下,经过大规模的加高培厚达到现状标准,但由于筑堤土料差,堤基透水性强,每年都有相当长度的堤防要发生渗漏、管涌、流土滑坡等现象,直接危及堤防安全。加上黄河干流淤积严重,地上悬河已成规模,甚至随着河道淤积日益严重,河床逐年抬高,河流摆动频繁,有些段落已经形成横河,河流直冲堤防。
  黄河三湖河口水文站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乌拉山镇三湖村,是黄河内蒙古河段防凌、防汛的主要控制站。本年度封河期三湖河口水位一直偏高,2月23日14时创历史最高水位1020.85米。目前,水位仍居高不下,距大堤堤顶高度已不足1米。历史的教训使得沿黄各级防汛部门未雨绸缪,开始了全面的防凌准备工作。
  行动——
  开河期面临的形势将更为严峻,增强防凌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重点
  “一切从立足于防御黄河历史上最严重的凌情出发。”这是黄委给这次防凌行动级别的定位,当前的防凌行动容不得丝毫的侥幸。
  思想到位、领导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物料到位,各项基本的防凌工作都在争分夺秒地准备之中,既然我们无法阻挡住黄河在最愤怒时刻的步伐,那么就必须布置好第二道防线,利用好渠道引导冰凌流向,将沿黄区域的百姓合理地迁移到安全地带,准备好应急食物、水和住处。
  有了安置百姓的可行性预案,目前最关键的就是加强凌情预报测报和查险抢险工作。水文部门目前正在密切监视天气、水情、凌情变化趋势,及时做出气温、径流、凌情滚动预报,在开河关键期,加强巡测,加密测次,及时发布水情、冰情变化信息,为防凌调度提供依据。在凌汛的关键时刻,各级行政责任人也已经上岗到位,各级防指备足防凌抢险物资,防凌抢险队伍严阵以待,24小时巡堤查险,确保险情能及时发现、及时抢护,群众能及时转移,危险能及时解除。同时,统筹兼顾供水、灌溉、发电、引黄济淀调水。
  目前,宁夏沿黄各地已经维修、加固干流堤防138公里,修复秋汛水毁坝、垛86座,封堵、维修穿堤建筑物160余座、水文设施2处,落实抢险队伍63支,储备抢险用编织袋31.69万条,木桩1.75万根,铅丝120.5吨,砂石料4.02万立方米,落实救生船7艘以及其他各类机械设备,为迎接凌汛做好了充分准备。
  在充分准备各项防凌物资的同时,内蒙古沿黄各地已落实抢险队伍4.65万人,设立了18个自动水文观测站,及时将水文数据传送到各级防汛机构。国家防办和黄河防总2月25日在呼和浩特召开了黄河防凌会商会议,分析开河期凌汛形势,进一步明确了开河期的防凌任务,并考虑在开河期继续压低刘家峡水库的出库流量,从2月26日起到3月上旬,刘家峡水库的出库流量均按300立方米每秒控泄,视开河情况,还将降低万家寨库水位,为内蒙古平稳开河创造有利条件。
  最让人振奋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已经做好了支援防御冰凌灾害的准备。历史印证过军民一心的战斗力,相信在周密的部署之下,今年的黄河凌汛期将平稳度过。
  黄河凌汛是一种年年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如何长期有效地防御凌汛,建立防凌长效机制是当务之急。
  对此,黄委主任李国英认为:从长远看,为从根本上减小凌汛威胁,应研究建立宁蒙河段防凌系统工程和长效机制。他解释说,这项系统工程和长效机制,可针对影响防凌和防洪安全的主要因素,分三个阶段来考虑。
  第一阶段,针对黄河宁夏和内蒙古河段堤防设计标准过低的实际,当务之急是按基本建设程序把急需的河防工程规划好、设计好、建设好,以提高堤防防守能力。同时应研究采取利用三盛公水利枢纽,借助灌溉引水系统分流冰凌洪水进入灌溉渠系,通过退水、排水系统进入乌梁素海,或研究选择其他低洼地势进行分洪的可行性。
  第二阶段,建设海勃湾水利枢纽。海勃湾是内蒙古河段惟一可选择修建水利枢纽的工程坝址,对水库功能的论证不能简单定位在发电、供水和改善局部生态等,必须充分考虑其防凌功能。这一时期,还要考虑分滞洪区的建设。目前,三盛公水利枢纽左岸区域可能具备条件,应抓紧进行研究和论证,如可行则可有效分滞宁夏河段下泄的冰凌洪水。对于三湖河口以下河段,也应在黄河两岸积极寻找能分滞洪水的区域。
  第三阶段,要针对目前黄河内蒙古段河床不断淤高的问题,抓好两项战略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十大孔兑”的治理,力争把更多的泥沙拦减在毛乌素沙漠;二是修建大柳树水利枢纽,通过塑造洪水过程冲刷其下游的宁蒙河道。
  自然带给人们的忧虑,需要用智慧和勤劳去化解,相信我们必定能够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黄河两岸建设得更加生机盎然。

作者:邢国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邢国鑫于2008-4-06 周日, 上午11:47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邢国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02643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