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中国国家电网表示 中国电煤直逼警戒线 仅能维持七天 ZT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中国国家电网表示 中国电煤直逼警戒线 仅能维持七天 ZT   
所跟贴 中国国家电网表示 中国电煤直逼警戒线 仅能维持七天 ZT -- 邢国鑫 - (600 Byte) 2008-1-24 周四, 上午2:07 (310 reads)
邢国鑫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20
文章: 7501

经验值: 206975


文章标题: 专家称长江未遇百年以上严重枯水 TV[视频]长江重庆段水位持续走低 逼近枯水水位 (153 reads)      时间: 2008-1-24 周四, 上午2:22

作者:邢国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2008年01月18日 17:40:41 杭州网


针对目前境内外媒体报道长江流域正遭受一百四十多年来的严重枯水,中国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专家今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目前长江干流水位属于正常情况,并未遭遇所谓百年以上的严重枯水现象。
据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水文气象预报处高级工程师陈桂亚介绍,长江是一条雨洪性河流。二00七年汛后至年底,尽管上游降水量基本正

常,但中下游地区降水量较历史同期偏少,其中二00七年十月、十一月偏少七成,宜昌、汉口、大通等长江干流主要站来水量分别比历年同期偏少二至四成。
特别是在三峡工程完成一百五十六米蓄水任务后的十一月份,长江干流中下游宜昌、沙市、螺山、汉口、湖口、大通各站点月平均水位都较历史同期多年均值偏低。其中,宜昌站月最低水位低于历史同期最低值,沙市站出现了仅次于二00六年的月最低水位。但这不仅因为长江上游来水偏少,而且与三峡、葛洲坝工程清水下泄冲刷加深河道的影响有关。
陈桂亚说,进入今年一月份以来,长江来水量总体正常,中下游干流水位也属正常情况。虽然十三日汉口水文站出现了十三点六八米的本月最低水位,但依然接近该站十三点七一米的一月份平均水位多年平均值,高于该站多年一月最低水位平均值十三点一二米这个数字。且今早八时,汉口站水位达到了十四点零三米。尽管本月后期长江中下游水位会产生一定的波动,但考虑到因须保证宜昌河段通航要求,三峡水库下泄流量不致减少太多,长江中下游水位因而不会产生幅度很大的退水。
陈桂亚解释,当前长江处于一年一度的最枯水时期,长江中游部分江段出现一些沙洲,属于正常现象。
记者当日从长江航道部门获悉,目前长江枯水并未造成断航现象,有关部门也尚未接到影响城市供水的报告。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记者徐金波 编辑:马国平

鄱阳湖水域面积大量缩减调查:不当开发是主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4日01:01 红网-潇湘晨报






鄱阳湖河床已出现大面积裸露,横穿湖的大桥桥墩全部暴露在干枯的河床上。图 实习记者陈勇.

洪水是湖泊反击的开始,干涸则是湖泊报复性的慢性自杀。
2007年岁末,长江陷入130年来难遇的低水位,而鄱阳湖,这个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水域面积从最高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不足50平方公里。曾经碧波千里的浩瀚水面消失了。
鄱阳湖,南宽北窄,像一个巨大的葫芦系在长江的腰上。据统计,鄱阳湖大旱,河畔的城市有上1000万人受到了危机。
2007年7月12日,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全国湖泊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介绍,我国湖泊生态功能退化问题十分突出。新中国成立50年来已减少了约1000个内陆湖泊,每年平均有20个天然湖泊在消亡。长江、鄱阳湖的水位也持续下降,达到历史新低。
追溯中国湖泊干旱问题,记者在鄱阳湖及其周边城市调查,发现除去全球变暖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外,相形之下,人为的灾害才是真正可怕的,而鄱阳湖只是中国湖泊的一个缩影。
围湖堵河
湖口县位于鄱阳湖的上游。2007年12月30日这一天,66岁的老渔民张厚德正缝着手里的渔网。这个祖辈六代人以捕鱼为生的渔民感慨,“打渔”这份曾经看来荣耀的活儿,不再管用。他介绍,往年大鱼一天能捕上千斤,而今年,因为湖干了,鱼少了,收入捉襟见肘,“明年也不知道到哪儿谋生”。
2007年,他就多次经历了一网下去上来只有几条鱼苗的情况。以前,那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幸运的时候,一网能够捞上千斤鱼,几乎是现在一年的收入。
每年的打鱼旺季是八九月,而很多渔民在八月就收网了。张厚德认为,收网的原因是打鱼的收入不足以支付一天的开支。而现在,越发没鱼可捕了。很多渔民准备另谋他业。
记者在走访鄱阳湖周边县时,多位渔政分局局长认为,围堰堑湖是一大原因,鄱阳湖一块块被瓜分干了。
鄱阳湖水域非法围湖堵河不断发生,一些地方形成了一股风潮。一些农民利用旱季湖底裸露时机,在鄱阳湖湖底筑起1米到5米高的围堰,围堵圈占河湖水域,枯水期湖水逐渐退却后,围堰者就“坐收渔利”。
有的20多公里长、二至五米高的围堰,圈占了近五千亩水域。这种情况在2006年底尤为甚。
有关水产科研人员也指出,这是违规的“瓮中捉鳖”。围湖堵河是对鄱阳湖野生渔业资源的一种野蛮掠夺,破坏了野生鱼类的正常洄游繁衍和鄱阳湖候鸟的食物源。
余干县渔政管理分局局长张继林认为,采砂对鱼的生存带来了很大影响,吸砂王把整个河床都破坏了,微生物中的螺蛳、小蚌这些鱼类的美味全被吸干净。加之这个场所遭到破坏,鱼类根本没地方产卵。
当地渔政人员介绍,功率达几千马力的大型采砂船,一次作业就可将水深30米、半径60米范围内的砂石吸个精光,形成100米宽的大坑,几百只砂船在鄱阳湖上穿梭往来,马达声日夜响个不停。
江西省鄱阳县渔政分局局长王兴干也认为,无序采砂,对鱼的成长环境破坏确实很大。
江西省渔政局局长钱新娥说,“近年来,无序、过度地挖砂正在使鄱阳湖的渔业资源日益枯竭。”
鱼少了,湖边竟出现了“人鸟争食”的尴尬。当渔民为生计疯狂捕捞仅剩下的鱼苗时,岸边的候鸟也无食可觅。记者在鄱阳湖湖边看到,大量湖边湿地已完全干涸,甚至干裂变硬。在一些湖边布满了“迷魂阵”——这种专门捕鱼的工具,只要进入,鱼苗也无法逃脱。
随着小鱼的消失,候鸟提前“断粮”。
鄱阳湖的低水位已让候鸟食物减少,而非法偷猎则直接危及候鸟生存。
湖面草洲滩上密布着捕鸟天网。捕鸟天网最多时达上百张。滩涂上也撒满充作诱饵毒杀候鸟的有毒小鱼,很多小鸟被毒死后散布滩涂。
“鱼没了,候鸟没了,湿地的生态食物链将被打断。不出几年,鄱阳湖这个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将会没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一位管理人员担忧。

种杨风波
一场“种杨风波”直捣鱼、鸟的家园。风波席卷鄱阳湖区12个县市中的11个,达到19.83万亩。
鄱阳湖区的11县市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在鄱阳湖湿地大量种植速生杨。湿地速生杨树疯长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可是,种杨后果很快凸显出来。沿湖湿地上有着连绵不断的杨树林,“杨树增多,鸟类明显减少”。
其时,反对的声音开始出现,专家指出大量种植杨树能改变湿地性质,使湿地旱化,并且对候鸟安全迁徙不利。
可湖区一些县市对造林商的招商引资兴趣浓厚,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相关部门一直在发出反对的声音,该局2004年6月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然后就此上报,省林业厅等部门为此专门下函到当地政府,严禁在鄱阳湖吴淞高程18米以下种植杨树。
2005年的时候,各地基本停止了种植杨树,但到了2006年又开始反弹。
无序采砂
2007年12月29日,记者在湖口石钟山段看到一只只吊砂船、采砂船、运砂船,这些船只拥塞长江江面,有些船只甚至侵入了长江主航道。在湖口县码头位于石钟山景区的山崖下可以看到,江面上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
永修到湖口水道,难以数计的挖砂船穿梭而过。曾经碧波万顷的鄱阳湖被搅成了一锅粥。记者多次路过湖口水道,随处可见“百舸争流”的挖砂场景。
鄱阳湖无序采砂和监管成为鄱阳湖资源环境的一大“顽症”。
鄱阳湖渔政管理人员分析说:“挖砂船一般先要掀掉鄱阳湖水底一层肥沃的淤泥,再挖掘露出的砂石。这层肥沃的淤泥正是水底微生物包括鱼类主要饵料的繁殖场所。”挖砂加重了鄱阳湖水底的“沙漠化”。
有关专家指出,无序的挖砂,必然引起河势的变化,进一步引起水位的降低及其他水文情势的改变,并可能破坏地表水与地下水补给平衡,对河道的航运功能、取水功能、水利功能、生态环境功能等都将产生影响。
1998年开始至2003年,有关部门开始规划治理鄱阳湖,情况有所控制,但并未从根本上遏制这种无序的状况。
多年后消失?
生态链的缺损最后影响到链条的最高端——人类。鄱阳湖大旱,千万人受到危机。
“长江中上游来水偏少,也是导致鄱阳湖大旱的另外一个重大因素。”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刘影认为,“鄱阳湖是一个过水型湖泊,一旦长江水位降低,与湖面形成落差之后,湖内的水就直接流到长江里去了。”
江西省科学院研究员谭晦如表示,鄱阳湖的植被分成湿地植被和水生植被。按照湖区的演替规律,湿地会逐渐下沉,湖泊面积会逐渐变大,水生植被会越来越占优势。但同时,由于上游泥沙会逐渐堆积,湿地沉降的速度如果慢于泥沙淤积的速度,湖泊面积就会相应减少,如没有人为干预,很多年后,鄱阳湖将自然消失。
如果说采砂是湖泊受到影响的重大原因之一,那么生态链的平衡发展,更不可忽视。江西湿地管理中心陈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然灾害面前,人为灾害才是最可怕的,需要合力来保护这条生态链。保护这条生态链,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江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宫正也认为,生态链的生存环境是湖泊干旱的一面镜子,生态链保护好了,中国的湖泊将会有很大的改观,“中国最大的淡水湖的生态环境都保护好了,在中国所有湖泊中,将具有最好价值的标本意义”。

三峡库区水位跌破156米 长江中游枯水不容乐观
2008-01-19 21:51:14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网友评论 60 条 点击查看

中国新闻网1月19日报道 1月19日13时,长江三峡坝前水位155.98米,三峡来水每秒只有4000立方米,葛洲坝出水4460立方米,三峡每秒为下游补水400多立方米,宜昌水位仍为负0.38米。据了解,长江中游和川江开往湖北宜昌港的船舶顶上并无下雪痕迹,近几天仅宜昌有30年一遇的大雪天气,长江中游枯水局势不容乐观,船舶仍须按枯水要求谨慎通过。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韩玉洪)






[视频]长江重庆段水位持续走低 逼近枯水水位

CCTV.com 2008年01月19日 00:06 来源:CCTV.com
进入[午夜新闻]>>


CCTV.com消息(午夜新闻):入冬以来,长江重庆段的水位持续走低,寸滩水文站近日水位已经退到了159.6米,距离枯水水位不到60公分。为确保长江航道的畅通,重庆海事部门加大了对航道的观测力度,同时在浅窄航段进行24小时疏浚作业。海事部门也提醒过往船只,严格控制吃水深度、杜绝超载,以避免出现水上交通事故。

责编:王玉西

水位剧降 中国长江枯水空前

(2007-12-149:45 am)

(综合讯)进入12月以来,中国长江出现罕见的秋旱状况,长江中下游水位持续大幅快速退落,至13日中游水位退落近1米,比多年同期平均水位低近1.5米。监测数据显示,目前长江沿线多处水位达30年最低。
文汇报报道,中国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5日发出紧急通知,宣布长江中游因枯水形势严峻进入二级橙色预警状态,“黄金水道”长江正面临空前的水危机。
长江中游目前正面临严重缺水的状况,据长江航道局表示,长江干线各站点水位明显下降,比去年同期要低1到2米。11月1日至12月9日,中游宜昌、沙市、监利、城陵矶、汉口水位与去年同期相比,水位低1米多。上游各支流水库、洞庭湖、鄱阳湖等水位均偏低,长江全线陷入“小河无水大河乾”的窘境。
联合早报网

(编辑:黄爱莲)




作者:邢国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邢国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60984 seconds ] :: [ 27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