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 军中声音: 致中共政治局常委及委员 致广大军中正义之士 致广大海内外中华民族的同胞们 的公开信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 军中声音: 致中共政治局常委及委员 致广大军中正义之士 致广大海内外中华民族的同胞们 的公开信   
所跟贴 ZT 军中声音: 致中共政治局常委及委员 致广大军中正义之士 致广大海内外中华民族的同胞们 的公开信 -- 邢国鑫 - (9417 Byte) 2008-1-04 周五, 上午8:20 (605 reads)
邢国鑫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20
文章: 7501

经验值: 206975


文章标题: ZT 油价突破100美元 北京深圳闹油荒 台海战争若爆发解放军燃油撑不过15天 (214 reads)      时间: 2008-1-04 周五, 上午8:23

作者:邢国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台海战争若爆发解放军燃油撑不过15天


文章提供 于 2008-1-2

文章作者: 平可夫

美国合众国际社2007年12月29日文章,原题:燃油制约中国作战能力 通过计算中国海军和空军在高科技条件下进行大规模跨越台海作战所需的燃油量,可清楚得出攻击不会维持较长时间的结论。

台海一旦爆发高强度战事,中国大陆空军日消耗燃油量将不少于10794吨,这只是仅考虑了第三代战机和“飞豹A”战斗轰炸机等。如果算上在役的大量歼-7E等系列战机,实际耗油量还会大许多。

由于中国海军舰只的排水量相对较小,据此可估算战时全部调动南海、东海及北海舰队所需日平均燃油消耗量,与美国“小鹰”号航母战斗群每日最低燃油消耗量相当,即三大舰队每天需燃油大约1200吨。因此,中国大陆海军和空军每日平均消耗燃油总量为11994吨。


资料图:中国海军陆战队两栖装甲车抢滩冲锋


此外,对台湾发起大规模登陆战很可能动用20个师或旅的轻重两栖机械化部队。这些部队的日燃油总消耗量为4000吨。这还没算上不断壮大的陆军航空兵部队的直升机。

所有参加对台攻击的作战部队每日消耗的燃油量至少为15994吨,还不包括第二炮兵和后勤部队。这些估算表明,解放军若攻打台湾15天将需要24万吨燃油。


资料图:解放军空警-2000预警机


中国部队每年燃油消耗总量为多少?根据解放军总后勤部2007年的报告来推算,总消耗量超过100万吨。在15天大规模攻击中所消耗的燃油量将超过解放军全年燃油总消耗量的20%。

中国大陆已设立了30天、总量为1000万吨的民用石油储备标准,平均每天33万吨。在15天的攻击行动中,这个国家将需要490多万吨石油(原文如此)。一个严酷的事实是:中国只拥有700万吨战时石油储备。

来源: 合众国际社


专家:攻台作战“斩首行动”不受燃油限制(组图)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加拿大《汉和防务》平可夫在美国合众国际社2007年12月29日原题为《燃油制约中国作战能力》的一篇文章中称,根据中国大陆现有的民用石油储备,解放军对台的军事行动不可能维持超过15天。中国军事专家戴旭接受环球网采访时对这种说法予以了驳斥。

戴旭说,当今已经进入现代信息化作战时代,有人还抱着陈旧的常规大规模机械化作战的思维定式,来算计未来发生的高技术战争是一种非常落伍的思想。戴旭说,如果未来台海出现重大变故,中国作为一个有实力的大国,不可能为所谓的燃油问题所困扰,具有足够多的选择和非和平处理方式来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完整:

首先,精度高威力大的陆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不存在燃油问题,陈水扁当局对于大陆导弹的威力心知肚明,现在也一直视大陆导弹为头号天敌;其次,最近历次局部战争表明,对敌首脑进行“斩首行动”已经成为了现阶段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方式。

这种作战方式规模小,也不需要多大的消耗,当年俄罗斯只用了几架电子战飞机和几发导弹就解决了车臣匪首杜达耶夫,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也多次实施“斩首行动”打击反美武装;










装备了精确制导武器的新型战斗轰炸机可胜任“斩首作战”





台当局对于大陆导弹的威力心知肚明。








阿蜜托佛 (诱图在内)玩女人D最高
http://cimg2.163.com/catchpic/B/B1/B1734C6A39435D2809B0715109ABC5F3.jpg


http://www.8mei.com/dalunv/p/pengliyuan/pic_b/004.jpg

竞姐——进阶——升元帅

三十六级

美人吉

试上兵点帅

享钱金,享钱金

古有穆贵英,今诱颂瞩鹰






建议奖赏功军登台女元帅:诺贝尔和平奖章和懦悲饵蒋金——八千万





特赐:策奉丽媛为登台讨国宝、国金D第一大元帅
或奢激——祖英酿酿 征封迟醋

特赐:策奉宋酿酿为登台送熊猫和颂僵君D大元帅

贺章:阿蜜托佛





http://www.hjclub.com/ShowTopic.asp?ID=2660647


再次,作为拥有压倒性水下优势的一方,可以使用潜艇布雷的作战样式,长期的进行封锁作战,这也是一种在15天内不可能结束的军事斗争方式;还有,大陆已经多次在防务展上展示了具有一定精度、射程超越台湾海峡的远程火箭炮系统,用远程火箭炮进行火力封锁,也是一种可以长期进行而不受燃油限制的作战方式,延续了20年的金门炮战就是这种用使用远程火炮火力进行长期军事斗争的经典战例。

戴旭还对环球网提到另外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用一个国家的民用石油储备来揣测其军队的作战准备,就好象用酱油的咸淡来证明醋的品质一样可笑。针对民进党当局的挑衅,我军对台海发生重大变故的军事准备一刻也没有放松,何时打、何时停,如何打、如何停,主动权完全在我,外行人的几句不着边际的推测对我军敢打必胜的信念不可能有丝毫影响

美国对台政策软弱无力带着脚镣在跳舞 中评社

布什政府对台政策调整有时,但是美国主流社会对台湾问题的整体思考是滞后的,至今仍处在艰难的思考之中,仍未算得上成熟,其对付“台独”危害的策略仍处在不够力度的状态之中。

中央日报网路报报道,近来,美国华府智库圈流传一种说法指出,台湾的民进党政府核心人士正积极向美国的行政部门、国会山庄,以及智库人士强调,民进党主张两岸维持分裂状态的政策,符合美国的亚太战略利益;一旦台湾由国民党执政,其所主张的“终极统一政策”,将破坏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整体利益。

以上的消息很难得到证实,但是,不在于民进党的活动与否,两岸维持分裂状态的政策,符合美国的亚太战略利益这一观点,是美国自冷战以来长期坚持的。大陆学者始终认为,美国是台湾问题的始作俑者,“以台制华”是美国长期推行的战略。从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开始,台湾即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一个“棋子”。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变化,台海政策也相应地进行策略调整,台湾的“价值”时起时落,但不变的是,台湾始终是美国手中遏制中国的一张牌。

抱持这一观点的中国社科院学者张华早在数年前就指出:美国政府基于某种政治、经济原因,或出于某种眼前利益,其对台政策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策略性变化。但在战略上,美国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台采取的“两面政策”不会改变,维持两岸“不统”、“不独”、“不战”的战略不会改变,美国长期的“以台制华”的政策也不会改变。

对于布什政府调整对台政策的观察,我们有几点心得:一,更多是基于战术调整,而非战略的重大转移。二,更多是点到为止,不做实质性的改变。三,更多是政府层面的对策,而非社会的主流认识。也就是说,布什政府对台政策的麻烦性很强,关键在于:一,随着政府的更换,对台政策容易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化。二,对台政策的两面性仍然保持下去,模糊化难于去除。三,美国政府对付“台独”软弱无力。

中央日报网路报报道说,2007年12月上旬,华府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与麻省理工学院(MIT),联合出版的华盛顿季刊(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Winter 2007-08),即发表一篇题为“Seizing the Opportunity for Change in the Taiwan Strait”的专论;在此之前,其亦在2002年6月中旬,发表题为“If Taiwan Chooses Unification, Should the United States Care”的分析文章。这两篇专论均针对台海两岸透过密切的经贸互动,已经产生出的重大政治、经济,以及军事战略影响,提出深入的剖析。

通观这两篇专论的要点,可以归纳出如下几点:一,台湾的经济繁荣将明显地受制于北京与台北间政治关系的变化。二,美国方面倾向于认为中共可能采取武力手段并吞台湾,但却很少想到台湾方面可能主动选择与大陆结合。三,如果统一实现,中国的军事部署将不再以台湾为目标,将会重新灵活地调整。美国在台海地区的军事战略,美国与日本的军事同盟关系,中国大陆与日本的关系,都将会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四,两岸统一可能会损害到美国若干的利益,但是相较于消除引爆美中军事冲突的“发火点”,那些因两岸统一而导致的不利损失,也可以算是化解战争危险的代价。

由此可见,美国智库对美国对台政策的思考,出现了三大变化:第一,对两岸形势的变化很敏感,对大陆不断增长的实力很重视。第二,试图得出两岸统一对美国未必是坏事的结论。第三,美国利益受损最大的问题是卷入两岸战争。

当然,这样的思考毕竟是智库的思考,如果这样的思考成为美国社会主流思想,很可能会对美国修改对台政策时发生指导性的作用。但是,目前没有达到这样的状态。美国对台政策还在徘徊中。

不过,台湾政局的异变将不得不牵制着美国对台政策的改变,不是更好,就是更坏,一味地打模糊牌是无济于事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台独”势力的恶性发展、两岸关系的日趋紧张,美国仅靠模糊政策不足以维持台海局势的稳定,不更加旗帜鲜明地反对“台独”、遏制“台独”,美国的对台政策将失去约束力。

2003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美国问题专家金灿荣表示,美国在未来有可能发生的台海冲突中将置身事外,而这一时间可能是5年。美国方面在努力地与“台独”保持一个越来越清晰的距离,从近期看,这个趋势还不明显,它只是从减少“战略模糊性”来讲,而这几年美国方面不支持“台独”这个理论有一个潜在的、战略性的含义,就是它跟“台独”保持越来越清晰的距离。这样,美国在未来有可能发生的台海冲突中将会置身事外,因为它早早地就跟台湾的“独立”选择划开了界线。

时间已经过去了4年半,也就是接近5年了,金灿荣教授当时堪称为极为大胆的预测,在今天看来趋势是对的,美国对台政策的确是往这一大方向在发展。但是,美国至今尚未达到在台海冲突中将置身事外的政策变化。美国的心路历程走的非常艰难,但又不得不往前走。

美国对台政策在被动中犹豫,最典型的事件莫过于美国国防部澄清声明。2007年11月,美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5日发出声明,澄清五角大楼网站11月3日、4日的两篇报导提及台海现状的文字。声明强调,先前的新闻稿“描述不正确”。11月3日的新闻稿所称“美国希望看到以和平方式统一”,是对美国政策“不正确的描述”。 对于11月4日的新闻稿提及,“布什总统反对台湾这个岛国独立”,发言人说,“这是不正确的描述”。

由此可见,美国对台政策有三不内涵:一不支持两岸统一。二不采取实际行动打击“台独”。三不愿意改变台湾海峡现状。

由此可知,美国对台政策带着脚镣在跳舞,怪不得总是这么的沉重!

油价突破100美元 北京深圳闹油荒 中国损失惨重 环球时报

1月2日,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100美元大关,达到历史新高。

油价达到三位数,这是极具象征意义的一个关键点。无论油价飙升原因的是巴基斯坦和中东局势的紧张、产油国尼日利亚近来的动荡局面,还是美元持续性贬值,但三位数的油价已经让整个地球为之“疯狂”。有关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油价不但关系到世界格局的变迁,更使得能源安全成为国家政策的重中之重。

油价破百直接牵动百姓生活

油价的上涨,直接导致油品消费群体的生活成本增加。在中国,从北京到深圳,大量城市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油料紧张。“有车一族”发现,常加的93#油已经升到每升5.34元。油价的上涨使不少意欲购车的人也放弃了购车的念头,记者的一位朋友不无感慨的表示,“油价上涨将养车成为生活中的很大一块负担,暂时还是不考虑吧”。与此同时,不少坐飞机出行的乘客发现,票面上燃油附加费的价格也已再次加码。

油价的飙涨对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渗透更为全面而广泛。大批运输业不得不以提高运价以弥补亏损,全球大型航运公司马士基的知情人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坦言,2007年上半年因为油价的飙涨使该公司已经损失了9亿美元,“运价的上涨势必造成各种消费品的涨价,最终柴米油盐的价格都不得不令人乍舌”。

世界各大城市的状况甚至比中国更糟。据《国际先驱论坛报》报道,油价上涨影响最严重的首先是欧洲各国。在英国城市的加油站中,汽油价格已轻松突破每升1英镑的水平。在北美,加拿大北部城市阿尔伯特甚至因油价波动导致了民众冲突。《华尔街日报》则报道,美国航空业者正加速调高票价,因为他们已不堪高油价压力。

原油进口国受“灾” 油气大国成赢家 能源改变世界格局

油价的飙涨造成了两极分化,《国际先驱论坛报》的分析认为,“大到整个国家,小到每个人,石油开始在全球制造新的赢家和输家”。

在亚洲,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新兴经济体被认为受损最大。印度七成的日常消费油料都需要进口,并且没有太多战略储备油。印度的石油部门表示,目前的高油价迫使印度不得不暂停进口。不过,原油价格上涨对于欧洲的俄罗斯、南美的委内瑞拉以及非洲的尼日利亚和安哥拉等原油生产大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 消息。俄罗斯从原油出口中获得了成倍的利益,让油气生产商很兴奋。俄罗斯早前就宣布从“石油美元”中拿出120亿美元,在黑海沿岸城市索契兴建豪华酒店,迎接2014年的冬奥会。

三位数的油价已经改写了世界的政治经济版图,对一些旧的权利概念构成了挑战,油价达到三位数,这将是极具象征意义的一个关键点。《国际先驱论坛报》这样说道:“对于那些石油富足的国家来说,他们正享有前所未有的利益和机遇,而对于那些缺少石油依赖进口的国家尤其是大国来说,他们必须为了石油而彼此展开争夺,从而导致更激烈的国与国之间的石油博弈。”在这样的背景下,石油问题不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它成了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如何驾驭这种新的秩序正迅速成为全球政治的中心问题。

重视能源安全成各国决策重码

伴随高油价而来的,还有对“能源危机”的恐慌。《纽约时报》称:“为确保石油供应而展开的争夺变得非常激烈。”

前不久,美国未来能源(safe)和跨党派政策中心联合导演了一场名为“石油风暴”的决策演习,而演习中预设的背景是“油价150/桶”。事实上,美国近年来一直保持着这种与能源安全有关的决策演习,保障能源也已经成为美国政策的优先点之一。为了消除对海外能源过于依赖的“心病”,美国开始加强对本国石油的开采。去年,美国国会已经批准扩大在墨西哥湾的石油开采面积。除此之外,布什政府在过去4年已为开发其它清洁能源投入了20亿美元。

“即使像沙特这样的石油大国也只会开放其下游产业链,但对其有关石油开采等上游产业则把关很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能源问题专家刘明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能源安全关乎国家利益。”

“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越来越重视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专家介绍说,在2007年年底,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能源的政策性文件。2007年 12月26日,我国首次以国家名义发布能源文件《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11月7日,在国家发改委发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也明确限制外资进入国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摒弃重污染、高耗能的能源使用模式是大势所趋,能源安全的政策重点之一就是加大开发清洁能源,”专家最后说道,“这是一个‘长远’的考虑。”


作者:邢国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邢国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13556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