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人民时评:“虎照”,又一个“无言的结局”?(转贴)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人民时评:“虎照”,又一个“无言的结局”?(转贴)   
鱼丈人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6/05/03
文章: 606

经验值: 12441


文章标题: 人民时评:“虎照”,又一个“无言的结局”?(转贴) (288 reads)      时间: 2007-11-30 周五, 下午12:19

作者:鱼丈人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人民时评:“虎照”,又一个“无言的结局”?

卢新宁

事情真的被人们“不幸而言中”了。

“如果纠缠于外界的争论,这是对镇坪、对陕西乃至对全国人民的不负责任”。陕西省镇坪县林业局局长的最新表态,将40多天来备受关注的“虎照之辨”,上升到一个特别的高度——继续“虎照之辨”不仅没有意义,而且不负责任。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虎照”的真伪,虽让当地政府身处舆论的风口浪尖,但面对外界疑虑,相关人士和相关部门,还是做出了种种积极应对,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公众的知情范围。而今,按照镇坪官员的说法,他们不会再“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争论上”了。

这样的说法,佐证了人们的担忧。曾经热情关注“真伪”的公众,在经过质疑、争辩、期待种种曲折的“情感历程”后,早有悲观推断:随着时间的推移,舆论压力的缓解,名噪一时的虎照事件也会虎头蛇尾、不了了之,“政府将不回应、不调查、不处理、不追究”。

其实,上级政府部门并非不调查、不回应,只不过调查和回应的,不是虎照的真假,而是华南虎的有无。就在不久前,国家林业局派出了10位专家赴陕西进行了10多天的第一阶段调查,确定20万平方公里范围,希望揭开“华南虎真相”。

遗憾的是,公众期望的真相,还不仅于此。在他们看来,科学意义上的“华南虎真相”自然十分必要,社会学意义上的“虎照真相”同样不容回避。“保护动物” 和“实事求是”,既不矛盾,也不冲突。前者事关濒危动物保护,后者涉及政府部门公信力。因此,保护华南虎固然刻不容缓,但捍卫一级政府的诚信、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同样不容小觑。

有媒体称,虎照事件“真相虽然逼近,但却并未大白”。而真相所以能被如此“逼近”,是因为在过去40多天里,无数公众的主动参与和积极追问。公众质疑政府部门的信息,不仅是在行使表达权和知情权,更是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甚至决策过程。从这个角度看,持续月余的虎照事件的一个重大意义,就在于它以公众参与的巨大激情,见证了时代的进步:一个信息日趋多元化、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社会,必须学会容纳多种声音。

这样充满热情的民意表达,如果换来的只是“争论毫无意义”,得到的只是“无言的结局”,不但真假虎照将永为悬念,更加受挫的,是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损伤的是政府公信力。

公众是否关注公共事务,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而能否充分行使表达权,保障参与权,捍卫知情权,落实监督权,关键在政府对每一个具体社会事务的处置态度。当虎照问题演变成公共事件,面对公众的疑惑,政府便无权保持沉默,有责任让公众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从这个意义上说,纠缠“虎照之辨”,并非没事找事。公众追问真相,政府给出真相,才能在捍卫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时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保护公众参与热情,重振政府公信力,才是真正对地方、对全国人民的“负责任”之举。

《人民日报》 ( 2007-11-30 第05版 )

作者:鱼丈人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鱼丈人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56016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