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中国文明全方位、全时段落后于西方文明乃是无争的事实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中国文明全方位、全时段落后于西方文明乃是无争的事实
所跟贴
你听到过文艺复兴之前的西方音乐没?
--
他妹妹的
- (219 Byte) 2007-11-27 周二, 下午11:42
(523 reads)
peacemaker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676
经验值: 24408
标题:
西方音乐的发展可分为八个时期(ZT)
(493 reads)
时间:
2007-11-28 周三, 上午1:14
作者:
peacemaker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简略说,西方音乐的发展可分为八个时期,即古代音乐(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巴洛克时期音乐——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印象主义时期音乐——现代主义时期音乐
第一部分:古代音乐(?——公元500年)
古希腊音乐
虽然我们不能亲耳聆听那个时期的音乐,但通过那些古老而美丽的传说,我们依旧能感受到古希腊音乐的美妙。
希腊的缪斯女神(The Muse)——艺术之神,掌管音乐,英文中“音乐—MUSIC”这个词便源于此;
太阳神阿波罗——也是掌管音乐之神,常与缪斯翩翩起舞;
奥菲欧(Orfeo)是希腊神话中善弹竖琴的诗人和歌手。他的琴声能使猛兽俯首,顽石点头。在随伊阿宋航海觅取金羊毛的路上,他凭借音乐战胜了诸多困难。他的妻子欧律狄刻(Eurydice)死后,他追到阴间,冥后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被他的琴声感动而答应他将妻子带回人间,条件是在路上不得回首。当快走到地面时,奥菲欧想回头看妻子是否跟在后面,因而导致其妻子又回到了阴间。奥菲欧后来成了德国一家著名唱片公司的商标,该公司以出品古典音乐为主。
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记载了古希腊的歌曲、歌手和乐器。这两部由叙事诗和短歌结合而成的巨著,传说是公元前八世纪时盲诗人荷马边弹琴边吟唱的即兴创作。
古希腊音乐的特点:
1、音乐是“单音音乐”,节奏随诗的韵律而定,有八组自上而下的调式音阶,分别以希腊部落民族命名,记谱均用希腊字母。
2、音乐以唱为主,乐器已有弦、管、打击乐的区分,但只用于伴奏。
3、音乐多与宗教活动有关,用于歌唱神祗、英雄,祭祀场合等等。
4、由繁多的祭祀活动发展而成的“悲剧”、“喜剧”是一种集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的综合性体裁,音乐在其中占重要地位。这种形式启发了后世歌剧的产生。
5、音乐家都是自写自唱自演。
赫拉神庙
(始建于公元前600年,是希腊最早的神庙之一。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这里举行,从而拉开了奥林匹克运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序幕。在高大的石基上,迄今仍残留着几根灰褐色的高大立柱,暗示着昔日的壮丽。)
古罗马音乐
古罗马古希腊在公元前三世纪开始衰落,进入了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一世纪——公元五世纪),古罗马帝国迅速扩张,其版图囊括了欧、亚、非的大片领土,先后征服了古希腊及小亚细亚的一些古国。罗马人将征服的大量塑像、浮雕和作为奴隶的舞蹈音乐艺人输入罗马,吸收同化于古希腊及希腊化东方的音乐文化,使高度发展的古希腊文化得以延续,成为日后欧洲文明的基础。公元一、二世纪是古希腊——古罗马音乐盛期。
古罗马音乐发展特点:
1、宗教音乐占重要地位,音乐主要是在祭神、婚宴以及军队凯旋时演奏。
2、罗马人在征服的过程中将大量古希腊的乐师变成了帝王与贵族的奴仆,故音乐逐渐成为统治阶级娱乐的工具。
3、古罗马人尚武,军乐得到发展,出现了一些较大型的铜管乐器,如:直筒喇叭口的大号(Tuba)和G字型的库努(Cornu)。
4、民间歌谣、结婚歌曲、 士兵歌曲以及音乐舞蹈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用拉丁语演唱的古戏剧。
5、古罗马先是禁止信仰基督教的,但平民阶层仍然经常在秘密集会中唱赞美救世主的圣歌,基督教在残酷镇压下仍得到广泛传播。公元四世纪,统治者定基督教为国教。从此,基督教在欧洲上升至精神统治地位,基督教音乐也得到承认。
第二部分:中世纪音乐(公元500年~1450年)
中世纪通常会被历史学家称为自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后的一段相当长的黑暗期,即便是在教会统治的高压与禁锢下,音乐还是有了很大的发展:
1、基督教音乐的普及。
以罗马为中心的基督教音乐,逐渐流传到欧洲各地,到了公元六世纪末,在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主持下,由教会人将各地的教会音乐加以整理编篆及改良,形成了著名的格里高利圣咏。
2、复调音乐的形成与发展。
复调音乐是与单声音乐相对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多声部音乐。最早出现的复调音乐类型是奥尔加农(organum),产生于九世纪初。到了十二、三世纪,出现了以法国巴黎圣母院为中心的哥特式风格的复调音乐。之后复调音乐逐步成熟,成为音乐大师们展现音乐魅力的重要手段。
3、乐谱与记谱法的发明。
最早音乐的流传靠的是口传心受,随着格里高利圣咏推广上的需要,人们觉得有必要用乐谱把曲调正确记录下来。这便有了公元九世纪时的“纽姆乐谱”,到十世纪出现了四线谱记录音的高低,到十二世纪发明了表示音长短的符号,形成了今天五线谱的基础。
4、在教会严格的限制下,世俗音乐以它顽强的生命力在成长。
公元十世纪就有了流浪艺人的记载,他们在乡村和城堡间流浪卖艺,表演歌舞、杂技,也演奏乐器,成为西欧世俗音乐的重要来源。
随着“十字军”东征(公元11~13世纪),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盛行,反映封建贵族骑士文化的诗歌与音乐——游吟诗人歌曲,约于十二、三世纪在法国流传起来。歌曲的内容除战争、宗教和世俗生活等外,大量的是爱情歌曲。
十二世纪中叶,游吟诗人的艺术流传到德国,形成了恋诗歌手(Minnesinger)。14~16世纪市民行会的名歌手(Meistersinger)取代了恋诗歌手。名歌手的成员是城市的商人和手工艺者,他们以文学或音乐行会的形式进行活动,行会的成员依严格规则划分不同的等级,并举办赛歌会。瓦格纳在其歌剧《纽伦堡名歌手》中,对名歌手的生活作了生动的描述。
中世纪音乐之格里高利圣咏:
格里高利圣咏是当时欧洲各地所有宗教歌曲的统一规范。它是单声部音乐,吸取了古代东方和古希腊的音调,并部分地采用了民间的旋律。它的唱词全部使用教廷的官方文字拉丁文,内容则选自圣经。
在最初演唱这些圣咏时,都没有伴奏。格里高利圣咏的节奏是自由的、散文诗式的,没有固定的节拍。由于格里高利圣咏庄严、朴素、宽广、流畅,因此也被称为 “素歌”。圣咏的旋律可分为朗诵性歌调和旋律性歌调两种,前者多用于福音书、祈祷文、经文的诵唱,后者则用于唱弥撒曲等。
格里高利圣咏是欧洲宗教音乐创作的典范,体现了当时世界声乐艺术的杰出成就,即使在今天,人们还能够在教堂里听到圣咏歌曲。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当时教会的观念是“女人在教堂应该缄默”,所以格里高利咏叹都为男声歌唱,高声部则由男童演唱。可随着音乐的发展,对歌唱技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男童往往难以胜任,则产生了假声歌唱者,其中以西班牙的假声歌唱者最为有名。
作者:
peacemaker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Gregorian Chant 實在沒啥好聽的.
--
唐好色
- (45 Byte) 2007-11-28 周三, 上午1:21
(467 reads)
公认的专业含量较高的格里高利圣咏CD介绍:
--
peacemaker
- (242 Byte) 2007-11-28 周三, 上午1:17
(474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69588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