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如果西安事变不爆发(一) |
 |
所跟贴 |
如果西安事变不爆发(一) -- 芦笛 - (3209 Byte) 2007-11-22 周四, 下午5:18 (1985 reads) |
胖鹭鸶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06/17 文章: 1695
经验值: 13053
|
|
|
作者:胖鹭鸶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历史是很难假设的,就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而言,这个偶然性就意味着中国当时有各种发展或者消亡的可能性。
当然,这个偶然性也可以理解为:中共的执政也许并不是最糟的结局。
比如日本完成大东亚战略,顺利将东北及中国本部并入共荣圈之后,与制服了德意强权的英美苏避免不了一场恶战。尽管日本大帝国的实力大规模增强,从而导致对方巨量人员损失,可是仍然不敌西方盟国的综合实力。如此,中国本部特别是工业较为发达的东北地区遭受核武器攻击的可能会超过日本本部。结果会更悲惨,具体可以想像一下被并入日本不足70年的琉球百姓的遭遇。
国府和中共在偶发的西安事变之后一致对外,这在当时符合了中国老百姓的抗战愿望,同时也与美苏英等国的外交利益一致。英国不愿日本煽动亚洲的独立情绪以危及其殖民地;苏联的知名威胁来自西边的强邻,它没有能力同时对付德国和日本的攻击;美国由于其自由贸易会受到统一的亚洲经济的压迫,当然不会坐视日本人为所欲为。所以可以说,尽管西安事变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国府与中共的合作抗日,国府与各省地方势力的合作抗日,这是受当时中国民情和国际政局的牵制,是迟早会发生。
不管国共双方真假抗日,事实上是双方都以通敌为极大的耻辱,在公开场合根本不愿与日方接洽。对日本人来说,汪政权的出现填补了空白,但后者远远不是理想的傀儡政府,只是比较负隅顽抗的国府庆和四处流窜的中共而言,汪政权才被认可。曲线救国,比正面的直线抗日需要更大的空间,汪精卫正是看到国共日三方之间的回旋余地,才敢挺身而出,为战区百姓谋得些许生计。
汪政权在江淮河汉两廣的统治固然为日本人解除很大的后顾之忧,但是,在整个“大东亚圣战”中,它的作用远不如琉球,也不如台湾,也不如东北,甚至不如华北(它没有日本急需的如煤炭铁矿,出产的面纱大米也基本被本地居民消耗);征召兵员及軍役人员的权力也被汪政权控制,太平洋战争中几乎没有江浙两广人员死难的
记录。这种格局与日本的“日中一体”相距甚远,甚至不如法国的维希政府对纳粹德国的帮助。可是,在国共的假抗真抗面前,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汪政权是当时日本人的唯一选择,唯一现实的合作对象。
“伪顽共”三种势力的存在都有各自的国际背景,现成了类似“东南互保”的格局,日本的对华战争由此渐渐变成消耗战。
乱扯到此,什么观点都没有了。总的感觉是,西安事变本身不是中共得天下的关键,只是提供了绝好的机会。老毛的过人之处在事后看准机会,毫不动摇,盯着一个目标,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作者:胖鹭鸶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