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旗帜鲜明地在中国否定民主和现代化---有感于王怡李宪源之争 (zt)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旗帜鲜明地在中国否定民主和现代化---有感于王怡李宪源之争 (zt)   
mmmmhong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旗帜鲜明地在中国否定民主和现代化---有感于王怡李宪源之争 (zt) (906 reads)      时间: 2001-11-05 周一, 上午11:14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旗帜鲜明地在中国否定民主和现代化---有感于王怡李宪源之争

老田



在中国的现实之中,现代化和民主只可能是制造经济和政治上的"精英优先",成为制造两极分化的合法性依据。



因为中国人口众多,而且人均资源不足,实现普遍富裕或者现代化的物资基础不存在,共同富裕或者"中产阶级"在社会上占多数的可能性是没有的。在资源短缺的条件下,现实只可能是一部分人富甲欧美,另外一部分人辗转沟壑间,这已经为今天大陆的贫富分化所证实,为中国超越欧美的基尼系数所说明。现代化的结果是一部分人富起来,而且作为必然性的另一方面,多数人衣食无着,孩子的学费都没有着落。 而民主无疑可以实现政治上的"精英优先",正是由于和"现代化局限性"一样的局限性,精英和平民的鸿沟太大,有条件当选的当然不是陈永贵们,而是知识精英或者是政商各界的精英分子,这些人的表现已经在证明他们不是民众利益的当然代表。在大陆精英对普通民众的妖魔化,不是一个偶然和个别现象,而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事实。不是民众不愿意信服精英,而是精英们自己有意识地疏远群众。所谓的"逆向种族主义"的产生,并不是认识错误,而是利益分歧所导致。精英们的富裕生活,必须以穷人的经济状况固定化、长期化和合法化为条件,精英们和中国民众的利益矛盾是非常深刻的,中国精英的理论表现正是一种理论自觉,而不是认识偏差导致。 欧美社会被精英们包装成"民主特征"的东西,并不是政治制度的表征,而是经济成就带来的社会变迁。是不可持续的富裕和发达的社会现象,是中国和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都无法复制那样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国无法象西方国家那样赚取全世界的剪刀差和垄断利润,来造就中国的全民富裕和发达,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更加没有机会。



下面是拙文《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的流变》中的两个段落,说的是西方正宗经典的民主。今天主流经济学名家倾情诉?quot;腐败有利"或者"腐败有理",至少要比那些肤浅的民主爱好者见识超卓得多。



"西方革命容易成功,并非国王乐于妥协,而是国王缺乏相应的手段,可以动员足够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益。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是国王和商人合谋,以牺牲封建主的利益为代价,实现有利于商人和国王的社会变革。在这个过程中,国王实现了国家政治统一,商人获得特许权等商业优势地位和获得进入政治权力中心的机会。这就是西方"经典民主制度"的产生过程,也是英国十三世纪"大宪章"的核心内容。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是"有组织的少数"阴谋家,战胜了各自为政的封建主,是国王和商人的"官商结合"然后各得其所的皆大欢喜的结局。"



"直到今天第三世界的民主国家,仍然在重复这种西方国家古典的民主历程---官商结合,当然必不可少的媒介是权钱交易。今天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主的主要特征,已经不是政治制度表征而是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变迁。是西方国家在十九世纪获取全世界"剪刀差",和二十世纪在获取全世界"垄断利润"的支持下,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力从金字塔社会的顶尖,在最近两个世纪里向下溢流和覆盖的结果。这种社会变迁的结果却被西方刻意包装成"民主政治结果",这样的民主成就无疑是所有第三世界国家都无法学习和重复的。目前第三世界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复制的是西方早期民主过程中经典的官商结合,包括当前中国的官商结合在内,都是世界民主化大潮---向商人让渡政治影响力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民主无法监督权力,正如希拉里无法监督克林顿的婚外情一样,议员一样无法监督克林顿的行政行为。克林顿最终不祸害美国的国家利益,主要来自于对国家利益的自觉认同,这是因为在美国精英们和大众的利益没有中国的鸿沟而比较一致。



如果中国能够实现四小龙那样的富裕,大概民主和现代化也还是有点谱,但是中国没有这样的机会。把四小龙的成就说成是制度因素,是西方和中国精英共同做的理论包装成果。新加坡和香港,明显具有南洋地区的中心城市的地位,正如深圳和上海的繁荣无法扩展到全国一样。而台湾的所谓发展离开了美国的扶持,就一天也过不下去,试问台湾的电脑产业设备是谁卖给他们的?大陆是不是出不起同样的价钱?为什么大陆得不到这样的扶持?韩国和台湾地区特别得美国青睐,是因为他们长得格外靓招人喜欢,还是因为另外的原因?一个工厂的成功一个产品占领市场,固然是个人努力的成果,但是在宏观上有多少人能够成功,恐怕就不是个人的智慧和努力所能够决定的,甚至不与个人的学识乃至努力成正比。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成长的宏观环境,是如何得来的?我个人决不相信那些老拿四小龙说事的自由派人士完全无知。 有一个开放和外资的迷信始终未能破除,中国是否能够通过引进技术实现现代化?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优势竞争地位?跨国公司的优势竞争地位是靠什么支撑的?在这样至关重要的问题上,中国有没有可能通过开放政策得益?说来令人难以置信,根据中国精英的说法,中国的开放政策目标竟然是要跨国公司,拱手给中国企业一个国际竞争优势地位,这样的"与虎谋皮"的高明政策是如何根据愿望和精英利益诞生的?并且至今仍然为精英主义者所鼓吹所自愿信奉。所谓外资技术先进并不是在世界市场上先进,而是在中国市场上先进,最终产品是要占领中国市场排挤民族工业,而不是三资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排挤跨国公司。即使跨国公司需要分包和加工工厂,是建设在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还是中国理想。没有中国市场,还有什么引进外资的成效,市场份额失去了国企要跨了,然后中国精英主义者开始奢谈引进外资是中国经济成长的关键,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亮点。经济独立性被销蚀,中国精英主义者却在那里奢谈开放成绩,当然成绩是有的,中国精英从此可以与世界同步消费高档消费品了,但是中国工人却为此下岗数千万之多。 最好不要拿四小龙说事,还是从实际出发比较好,说一说中国自身的情况,假如真的是关心整个中国而非精英阶层的发展前景的话。 个人网页:http://tlw.3322.net

二○○一年五月三日



旗帜鲜明地否定民主和现代化回帖



实际上我个人并不特别反感搞台湾或者是美国那一套,如果最终能够达到台湾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我个人就满意了。但是中国没有那样的资源条件,达不到那样的实际效果,体现在经济现实中就是正道成功的机会很少。并不是中国人道德水准特低,所以社会上满是剑走偏锋出怪招的家伙。中国官商结合突出,并不是因为特别严重,而是正道成功的机会少,政治权力的帮助和扶持成为商业成功决定性条件,最后终于在社会上产生一种选择性效应,成功者多数是权钱结合者。



成功机会多少由经济成长的宏观环境决定,需要市场容量的支持,最终需要归结到可以利用的人均资源数量,体现为人均购买力水平和生活水平。否则就需要外在的扩张来弥补内部的不足,中国已经没有向外扩张的机会了,必须采取和自然资源和谐相处的协调发展之路,这一条路需要抑制精英阶层的奢侈消费和刻意平衡两极分化,否则在一部分人富得流油,而另外一部分人穷得叮当响的情况下,是搞不成什么协调发展的。其实从最终发展的结果看,全人类都必须走这一条路,但是中国必须第一个选择这条路而已。因为中国人口众多,而且人均资源贫乏,再加上经济和技术发展颇有积累,已经迅速逼近资源利用的极限,所以中国人不能指望富裕发达的生活和什么现代化。



美国的企业历史悠久,金融力量巨大,政治在商业和市场上不是不起作用,不过缺乏一边倒的结果,多数企业是竞争成功的。而日本早期的企业状况并不比今天中国的表现更好,三菱和三井,涩泽荣一和岩崎弥太郎各自依托政治力量的恶斗,就是一个范例。今天欧美日的企业环境,远远比中国好,是因为技术垄断地位决定的资源垄断地位所带来的,全世界的资源对欧美日来说都是予取予求,所以社会比较富裕,人均购买力强市场容量大,成功机会多,所以也普遍愿意接受游戏规则。中国企业正道成功的机会少,普遍有"穿墙打洞"的冲动,笔者在企业工作多年,见过许多港台老板素质极低但是却成功,也见过国内人士创业的艰辛和困难,到头来却是灰头灰脸,并不是智慧和努力不够,确实是成功的机会太少。中国企业要实现资本积累和发展过程,不仅外部竞争环境差而且自身实力不足,也缺乏基本的辅导和保护,最致命的是没有良好的金融体系支持,所以成功的背后需要非同一般的支持,最容易和最可能得到的就是政治权力。腐败和权钱交易决不是一个单纯的体制问题。而且政治权力和金钱的结合确实也是民主的一种经典过程,这一点无须讳言。



实际上管理上普遍有一种"伪道德效应",即在经济成长迅速的时代,多数人都能够享受发展的成果,所以容易造就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阶层利益的协调也比较好,社会认同也容易建立。反过来,在萧条时期,就容易引发以邻为壑的举动,1930年代的大萧条,后来的金融战和贸易战,想必各位都不陌生。中国社会上精英们与民众协调差,主流媒体长期妖魔化农民,就是因为利益不够分的缘故。所以中国精英面临着空前的自觉协调使命,否则听任目前的趋势发展是非常危险的,实际上就是走老蒋"制造革命形势"的老路。



中国自然资源不足,改善民众基本生存条件实现真正的小康,需要在生物资源增长上想办法,这个办法在毛泽东时代曾经大力推行,就是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增强土地的生产力。目前容易做的工作已经不多,需要使用大规模的调水工程,来解决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不匹配的现实,因为有增产潜力的土地都在缺水的北方,这需要建设规模庞大的调水工程,需要集中全民族的力量。要尽可能实施矿产资源节约的政策,如加强农村的秸杆还田减少化肥使用,有意识地抑制个人的小车消费等等。



我个人不相信任何性质的政治制度解决方案,唯一重要的是资源解决方案,这一路不是向西而是刚好相反。



二○○一年五月五日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96076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