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傻大木是魔鬼”与“毛泽东是治国白痴”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傻大木是魔鬼”与“毛泽东是治国白痴”
所跟贴
“傻大木是魔鬼”与“毛泽东是治国白痴”
--
芦笛
- (3311 Byte) 2007-7-19 周四, 上午10:54
(1026 reads)
老道
加入时间: 2004/09/23
文章: 934
经验值: 654
标题:
问题
(217 reads)
时间:
2007-7-19 周四, 下午4:32
作者:
老道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1,白痴定义了没?2,‘一边倒’时,中国真的有其他选择吗?
昏昏狗戴嚼子,胡勒了一个生理定义。大多数情况老芦用的好像是市井俚语吵架时的含义,如这白吃、那白痴的。在老毛这有个前缀——治国白痴,问题又复杂了。‘治国’是指什么?外交,行政,司法,国防,财政,治安,文教,卫生等等吧,估计范围不小,不把这些都说透,恐怕不能服人。
关于一边倒,当时中国的情况不能不考虑。东北有苏联驻军,怎么说也是个远忧。南有蒋介石流亡政权,这个算近虑。真能象张自中说的等距离吗?我看未必。别说等距离,恐怕稍微离老大哥远一点,今天的中国很可能连朝鲜半岛那样还不如。建国在即,一群军事统帅需要拿出决策,他们可以说一点治国的概念都没有,但决不是白痴。多年的征战,铁血的经验,他们对重工业的重要性应该说身有体会。等距离的情况下,有可能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吗?
下面我抄点书。
1949年的中国,只有铁路网和长江水运尚能称的上近代化,铁路共2万公里,一半以上分布在东北,其余均在沿海、平原地带(通车率不足50%,复线率4%,机车4000台),轮驳船5698艘(合计载重吨位37万),沿海泊位(不分深浅水)161个,其中铁路在客、货总周转量中占84%和71%,水路货物周转量占25%。公路名义上有8.07万公里,(汽车5万辆),但破损严重,大部分是继承自农业时代的“官道”,硬化路面的等级公路只有数百公里,运输量可以忽略不计。至于商业民航和管道运输,完全是一片空白。
1949年的电讯网其实只是一个临时军用网络和沿海商业联络网的拼凑物,全国电信传输网络仅有架空明线杆路7万多公里,首都与各省会相互间的通信联络主要靠无线电维持,有线网络只能用于部分区间通信。而且这个残破的网络严重依赖于外国设备、备件和技术支持。一旦西方资本发现在中国再无利可求,转而封锁中国,不仅战乱中破坏、失修的部分不能再使用,剩余部分也在逐渐颓坏。至于邮政系统,当时全国只有2万5千个邮政所(其中自办邮政所4000处,相当于现在各单位的传达室、书报亭),89%分布于县级以上城市,农村与外界的联系依然靠信客、会馆等传统方式,一旦有亲属失散在外,只有专门雇人寻找,十有八九是找不到的。
水利建设的优劣历来是各个王朝是否称职的标准,王朝覆灭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水旱灾害,清朝也不例外。民国数十年战乱频繁,水利设施进一步破损失修,到了1949年全国仅有水浇地2.4亿亩,不足耕地大量被占用后的今天的1/3,(由于缺乏电力提灌系统,许多水浇地也经常因其仰赖的自然水流减小而变成靠天吃饭的旱地),大中型水库20余座,机电排灌总动力7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36万千瓦,机井数量为0。各种灾害频繁,仅1931年,长江干堤就决口300多处。由于缺乏航线勘测、对礁、滩的整治,包括长江上游在内的许多大江大河的航道只能通过小型船只。京杭运河因黄淮流域水旱频繁也损失了大半运力。即使以传统农业社会的标准来看,中国的水利设施也是一片破败,根本满足不了灌溉和防洪需求,更无法为工业建设提供电力和航运资源。
另外一个常被忽视的财富是本国的普查信息资源。任何国家进行工业化的前提条件都是对本国的地质 地理 人文 生物 农业等方面进行精确普查,掌握人力、资源的分布和数量。但当新政权进入北京的时候,他们发现许多档案资料居然继承自明朝!事实上,由于贫弱和战乱频繁,中国从来没有过与工业社会相匹配的全面、全国性普查。 只有在中国具有特殊利益的外国势力进行了一些区域性和针对性非常强的调查,譬如日本对中国东部的地形测绘和长城内外的人文地理调查,英国对长江流域茶叶、蚕丝资源的调查等等。但对于建设大工业体系的目标而言,这些杂乱不成体系的信息是没有多大价值的,中国人必须在1949年以后从零开始建立自己国家的资源信息库。
除了基础设施,有形的积累还包括外汇和贵金属,但经晚清民国数十年赔款,数百年贸易积累的金银外汇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国民党政府又通过强制手段强征民间剩余金银,虽然积累日益减少,到了1949年,南京政府尚有美金8000万元,黄金92.4万两,银元3000万元(说法不一,但数量相差不大)。不过,这所剩无几的财产,大多又被南京政府运到了台湾。只是因为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在上海有6180两黄金、154万块银元、8768.22元美钞未及启运就被缴获。这就是共产党政府继承的全部硬通货。
1949年的中国约有5.4亿人口,大部分人口要靠传统的农业耕作为生,人均拥有耕地2.7亩。由于工业不发达,农村无法得到农药、优选种子、电力等能源物资,粮食亩产仅为70公斤上下,能提供的剩余并不多。随着土改的进行,粮食的商品率从1951年的28.2%降到了1952年的25.7%,可见普通农民在1949年以前是吃不饱的,只是因为财富的相对集中才产生了一定的剩余,一旦财富被均匀分配消费量反而上升,剩余减少。对于全盘接下了旧政权的行政、教育机构(确切的说,是旧机关中较差的一部分,许多相对精干有效的人员和机关去了台湾和海外),还要抽出资源建设独立工业体系的共产党政权而言,光是一个非农业人口的粮食供应问题就很难应付。
更严重的问题是:在1949年以后出生率由于上一代人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经验(发达农业地区的婴儿死亡率高达20%,城市估计为30%,而且这个数字不包括溺杀女婴的数量)居高不下,而婴儿死亡率、青壮年的死亡率却因为战乱消失和基本医疗保障的扩散而迅速下降,平均预期寿命大大增加,这导致了过剩人口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迅速提高(迅速增加的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在70年代以前无法成为劳动力的儿童和超出劳动年龄的老人)。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靠工业化促进农业单产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总量。但在50年代,距离工业化全面铺开的70年代还有20多年,计划生育在全世界大国中尚无先例,随着人口迅速增长,粮食日趋紧张,在70年代中期以前稍遇灾害就会出现粮食供需缺口,稍有不慎就会落入粮食紧缺――工业化速度被压制的恶性循环。
粮食问题的根源是土地-人口的矛盾,自大航海时代以来,随着玉米、马铃薯、番薯等高产作物在旧大陆的传播和旧大陆内部农业交流的频繁,除了美洲原来的农业文明区外,几乎全球的传统农业区都出现了人口急剧增长的现象,随后又由于人口增长惯性出现了马尔萨斯式的人口过剩,只有欧洲得益于工业革命避免了这一点。到了1949年,中国已经背负着超量的人口走过了大半个世纪(太平天国内战曾导致人口下降,但仅数十年就恢复了),过剩的人口开垦了绝大部分可耕土地和许多山地,只在东北尚有少量荒地可开垦,砍伐了农业地区的大部分森林(森林覆盖率约8.6%,不足今天一半,目前华北华东的森林主要是解放后种植的),江河经常泛滥,旱涝频发,土地贫瘠化,许多地区的生态平衡和土壤质量正在崩溃之中。而传统手工业组织和技艺也因为粮食生产的相对不足和西方大工业在低关税条件下的冲击而逐渐消亡。以当时的实际情况而论,即便没有共产党政权对整个旧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造,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也不再允许旧制度再运行下去了。
旧制度面临的问题不仅是物质条件的限制,维系旧制度的道德结构作为一个体系早在清朝灭亡前后就已经解体。首先,明朝和清朝交替之际,儒家知识分子并没有象前几次王朝更替时那样大换血,而是保持了很大的稳定性,这导致晚清的儒家知识分子之腐败远甚前代,在道德上和法律上都失去了以往知识分子的领导作用。到了1905年清朝废科举,打碎了儒家体系最重要的一环,儒家道德体系开始解体。民国建立后,儒家彻底倒台,教育部门在失去指导思想后盲目的引进外国思想。包括儒学在内的所有传统文化都失去了根基,就连中医都一度被国民政府强行禁止。生长在这个时期的胡适回忆他小时候的学习生活时说:“.....当我在上海做中学生的时代,中学堂的博物,用器画,三角,解析几何,高等代数,往往都是请日本教员来教的。北京,天津,南京,苏州,上海,武昌,成都,广州,各地的官立中学师范的理科工课,甚至于图画手工,都是请日本人教的。外国文与外国地理历史也都是请青年会或圣约翰出身的教员来教的。我记得我们学堂里的西洋历史课本是美国十九世纪前期一个托名‘peter parley’的《世界通史》,开卷就说上帝七日创造世界,接着就说‘洪水’,卷末有两页说中国,插了半页的图,刻着孔夫子戴着红缨大帽,拖着一条辫子......”。这种教育环境所培养的知识分子自然无法再作地方社区的领袖,随着科举时代具有名望、财富和权威的传统士绅逐渐老去,地方上本来还可以勉强维持的道德政治逐步转变为暴力政治,以劫掠同乡为业的土匪到处滋生,哥老会、红枪会等绿林组织成了地方社区的主宰,这种社会现象反映到全国层次就是大小军阀割据。作者曾与家乡老人闲谈,发现在他们的回忆中,连年的战争本身并不是最可怕的经历,真正不堪忍受的是伴随战乱而来的治安混乱、人人自危的生活环境。共产党接手的正是这样一个缺乏基本道德权威的社会,即便新政权愿意用传统道德来维系新社会的秩序,激励公民为工业化而努力,他们也无法发掘到多少儒家道德遗产,所以新政权必须重新为社会定义道德权威。
社会资源中,还有一项是组织资源。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相比,一个重大差别就是各种组织机构的显著增加。与凭空建立一个组织相比,通过修正结构、转换目标来改造原有组织机构要更容易,而改造后的组织也比新建的组织节省了内部磨合、适应的时间。现代军队建立新军种的时候,往往是从旧部队中抽调成建制的部队进行改编,而不是建立新单位,就是因为这个理由。同样,在工业化进程中,如果能对旧制度中有效率的组织进行改造,可以节省许多时间和资源。不过,遗憾的是,旧中国的人力虽然过剩,但有组织有纪律的人力并不多。从农村来看,自宋朝以来农业生产就已经分散到个体农户,新式政治经济组织的精华则跑到了海外台湾,这种情况正如黄仁宇所述:“缺乏中层结构”。成熟的中国农业社会在人力组织方面反而不如刚刚结束严格封建制度的日本欧洲。日本和欧洲都可以把高比例的贵族武士和相应的管理机构转化为工业组织,无法从传统社会得到组织资源的新中国政权被迫把自己的军队组织改变为国家机关和经济组织,因为这是新政权能找到的的最好的组织力量(虽然许多军队建制建立不过数年,尚未稳定下来)。
先抄到这,回见。
作者:
老道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098674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