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张戎《毛传》读后感之读后感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张戎《毛传》读后感之读后感   
所跟贴 张戎《毛传》读后感之读后感 -- 芦笛 - (5933 Byte) 2007-3-14 周三, 上午1:32 (1377 reads)
老石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你显然没有认真读张戎的毛传。 (266 reads)      时间: 2007-3-14 周三, 上午3:12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你说:虽然没有发生战斗,但那先遣队在一夜强行军之后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桥头,secure了该桥,使得大部队能够顺利渡河,逃出了大渡河以南的狭窄地域。所以,他们应该得奖。

但根据张戎说法,急行军到达桥头的先遣队应该不止22个人。根据她的说法,急行军到达桥头的应该是一支拥有大炮的先头部队。过桥的时候,先驻扎下来,建立了指挥部,打了几枪和几炮,然后慢慢地过去。

我的问题来了,既然没有发生战斗,为什么这先过去的22个人,会得到这么大的奖励?为什么和他们一起急行军的战友,包括那些扛着大炮的炮兵,都一无所有?所有人都知道,红军长征时候物资奇缺,每人一套列宁装、一支钢笔、一个碗和一双筷子,应该是大手笔,怎么会这样轻易地给他们?

老芦,张戎的文章前后矛盾,漏洞太大,你要补,不是那么容易滴。和老马的犀利的质疑相比,你的辩护,苍白无力。总之,在大渡河这个战役上,老马已经赢了你。劝你还是认输吧。

张戎原文:

红军先头部队到桥边时,指挥部设在离桥不远的天主教堂裏,向河对岸已无国民党军的泸定城打炮。当地人大多是天主教徒,其中一位妇女家裏开豆花店,就在红军所在的桥边,红军还住在她家。一九九七年这位妇女已是九十三岁高龄,但头脑十分清晰,她对我们讲红军“阴一炮,阳一枪地打过去”,然後“慢慢过完桥”,过桥时,“没有打”。

有的木板是被损害,可能有拆去的。九十三岁的老太太记得红军来借老百姓的门板去铺桥,有的人家交出了宝贵的棺材盖子,队伍过完後老百姓各自去认领。泸定桥只有一次剩下光溜溜的铁链,那是中共政权拍宣传长征的电影《万水干山》时。

过桥时红军没有一人伤亡。首批过桥的二十二名战士,在六月二日过桥後,每人得了一套列宁装、一支钢笔、一个碗和一双筷子。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受伤。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80362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