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提上来,有请张朴先生回答红军渡泸定桥的问题 |
 |
所跟贴 |
既然悲鸣先生有兴趣,我把书中的这部分附上。希望听听你的见解。 -- 张朴 - (1330 Byte) 2007-3-11 周日, 上午5:32 (201 reads) |
咱老百姓(真)
加入时间: 2004/10/11 文章: 5307
经验值: 3142
|
|
|
作者:咱老百姓(真)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的分析完全根据你们张氏这文章中的时间和地点事例,让大家看看你怎么自圆其说
1。 时间上的不对。
你文中说:“红军五月二十九日到达时,泸定桥没有国民党军队把守。”
可你文中又说:“首批过桥的二十二名战士,在六月二日过桥后,每人得了一套列
宁装、一支钢笔、一个碗和一双筷子。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受伤。”
这里问题来了,先头部队的22名战士于29日到了桥头,他们为什么要等5天之后的六
月二日再过桥?是因为他们突然走累了,要在桥头这军事风险极端恶劣之处,躺下
来休息五天?
按常识,先头部队通常由军中最悍勇机智的兵士组成。就算这带领这支22人突击队
的指挥官和他手下所有的战士当时的脑瓜都突然坏了,看不到兵贵神速这最起码的
军事常识,那么,既然桥上无国军防守,又从老乡那里借到了过桥的门板,他们难
道就一定要等在桥的这一头,手中抱着借来的门板,一直挺挺地站在桥的这一头,
等到5天之后再过桥?
既然门板是借来铺桥的,难道他们就没有把手中的门板在5天之中铺到桥上去?如果
他们铺了,那么,等他们铺到桥的那一头,难道就像犯了禁令那样,他们就突然全
部回到桥的这一头了?
2。那个农妇家的地理位置不对。
根据史料,泸定桥扼川康要道,全长100余米,宽2.8米,由13根铁索组成,横跨在汹
涌奔腾的大渡河上,两岸是峭壁,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泸定桥东端就是泸定城。
这座城一半在东山上,一半贴著大渡河岸,城墙高两丈余,西城门正堵住桥头,过
了桥,必须通过城门,别无他路。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泸定桥两岸都是陡峭的山崖,连接桥头的东岸和西岸,都只
有一条依山傍水的小道,可以到达桥头。
可是,张文中是如何说的:“当地人大多是天主教徒,其中一位妇女家里开豆花店,
就在红军所在的桥边,红军还住在她家。”
这里,明显是谎言了。大概目前的二十一世纪,或九十年代,泸定桥边是修建了人
家住户,但文章作者忽略了十分重要的地理地貌变迁的事实,忘记了在当时的泸定
桥头,是不可能有人家的。
作者:咱老百姓(真)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