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十三亿中国人看电影,三十六人把关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十三亿中国人看电影,三十六人把关
dck
加入时间: 2004/04/02
文章: 2801
经验值: 4649
标题:
十三亿中国人看电影,三十六人把关
(167 reads)
时间:
2007-2-23 周五, 上午11:38
作者:
dck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十三亿中国人看电影,三十六人把关
按:这是学习美国50年前的作法。电影的历史也不过80年。
中国以往“八亿人民八个样板戏”的时代早已过去,这是众所周知;时至今日,如果有十三亿中国人看电影的权利由三十六个人说了算,听众朋友,你认为这事可能吗?以下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就此所做的采访报道。
* 听报道
* 下载声音文件
随着中国影片《苹果》近期参加德国国际电影节所引起的讨论,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属下的电影委员会,区区36个人,凭着11条标准,审查决定十三亿中国人究竟能看哪些电影。中国上海自由音像作品制作人胡戈对此表示:
“这种审查我知道几乎所有做电影的人都是不欢迎的。”
既然不欢迎,胡戈眼中的中国电影人如何反应?:
“他们很无奈,做电影必须要经过这个环节,是没有办法反对这个事情的。”
中国《法制晚报》报道,电影审查委员会的36人来自各行各业,并非全是政府官员,如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知名人士郑洞天教授。不过,胡戈不以为然:
“这个审查还可能是以意识形态为目的,什么‘来自各行各业是公平的审查’,都是一套说辞,没什么可信的。审查封顶的程度总是在变,主要是跟领导人的想法有关,比如90年代主管领导觉得应该放松,后来换一个人又要控制,所以还是跟高层领导有关。”
电影审查委员会使用的11条审查标准,仅仅一条是针对颜色深浅、声音录制等影片技术问题而设,其余10条全部是为审查影片的思想和意识形态内容而设。几年前,姜文的《鬼子来了》没有通过审查,原因就是影片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没有表现出中国百姓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立场有问题”。
针对中国电影的审查制度,旅英著名作家马建表示:
“这个审查制度是跟出版和新闻自由一样的。电影因为是一个公众的媒体,就会审查得更加严格一些。在中国除了官方审查,还会有很多地下电影、半地下电影会越来越开放。”
许多在中国不被允许公开放映的影片要么以音像制品的形式,如DVD 和VCD,要么以将版权出售海外,然后再以音像制品的方式出口转内销。在中国,电影能否银幕上映由国家广电总局的36人审查委员会说了算,但音像制品的发行工作由国家文化部或各地文化局负责。
既然如此,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有没有可能也“与时俱进”,将电影审查改为分级制,与国际接轨,将选择权交给民众?马建对此表示:
“只要有共产党存在就会监督人的思想、管理人的思想,这是肯定的,因为这对他们的政权是一个直接利益。”
1955年《意大利电影宣言》中,有一句这样说:“没有自由的电影只是一架进行投机,推行愚民政策和民族主义的机器。让我们为争取自由拍电影的权利而奋斗.
作者:
dck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77562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