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以钢为纲和群众运动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以钢为纲和群众运动   
马悲鸣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5898

经验值: 57789


文章标题: 以钢为纲和群众运动 (365 reads)      时间: 2007-2-04 周日, 下午10:01

作者:马悲鸣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以钢为纲和群众运动

马悲鸣

《第二十二条军规》考虑到,不曾有任何精神病患者承认自己的病情,便硬性规定∶凡不承认自己有精神病的患者,便是精神病患者。

这便成了一个逻辑悖论∶凡拒绝承认自己有精神病的,便是精神病患者。反过来说,凡不是精神病患者,必须自己承认有精神病。

白痴和脑子有毛病的人也一样。不曾有任何白痴承认自己是白痴,也不曾有任何脑袋有毛病者承认自己脑袋有毛病。

这还不算。凡精神病患者,因为别人的精神状态和他不一样,便认为别人都是精神病。凡白痴看别人不象他那么白痴,便认为别人都是白痴。凡脑袋有毛病的看别人都象是脑袋有毛病的。

如若不信,咱们这坛子里的芦笛就是一个显例。

现在白痴芦笛逼我回答以钢为纲问题。我可以回答,但不会按芦笛所希望的那样回答。我不在乎被芦笛认为是白痴,或者脑子有毛病。因为疯子看正常人总是疯子,这是没法子的事。

首先要说,发动群众,大打人民战争,大搞群众运动,作为一种工作手段,在某些情况下是有效的。比如作战。李鸿璋曾言∶中国人打仗就是哄。哄过去了就算胜利,哄不过去就兵败如山倒。

故,凡能起哄而成的事,比如打仗,比如支前,都行。毛泽东更是靠了两忆三查发动起了贫苦农民为之前驱。顺便说一句,其实这是林彪在东北发现的。当地群众并不支持共产党。后来林彪派了个秘书,带些人去一个屯子里蹲点,就用杀地主,分土地浮财的办法,十天就把一个村子给策反了过来。此招真灵,报告上去,老毛立刻改了抗战初期宣布放弃的土地革命政策。周立波的小说《暴风骤雨》就说的是这回事。故,说林彪最能体会毛泽东思想,不为过也。

发动群众在和平建设时的某类工作也有功效。比如筑坝,修水库。十三陵水库大坝就是靠群众运动肩挑人扛建成的。另外诸如捡草籽,打扫环境卫生,捐献支援灾区等,凡技术含量低的工作,都可或多或少地靠发动群众来完成。而老毛是发动群众的专家。但发动群众造成的误杀,误伤与事故伤亡的比例也很高。

于是老毛问计委,如今的国民经济建设究竟什么是卡脖子的主要缺项。计委自然根据各厂矿提出的供应要求说,还是钢铁。如今连混凝土里掺的钢筋都没有,钢产量刚刚几百万吨,根本没有造坦克大炮和炸弹的钢铁。而当时国际上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几乎唯一指标就是钢铁产量。故老毛立刻把他那“抓住主要矛盾”的哲学套到工业瓶口缺项是钢铁上,提出以钢为纲,钢铁元帅升帐的工业建设总路线。即使现在看起来,这本身也没什么错。

老毛当时为了搞建设,除了请苏联专家帮忙外,自己更是搞了大学里的院系调整。这在事后看来也是毛病多多,但好处也有,比较能集中优势,重点培养专业对口的人才。在下的一位长辈亲属就这样被从鞍钢调进北京,参与组建钢铁学院。

当“以钢为纲”的口号提出之后,钢铁元帅升帐,一时间全国冶金行业极其振奋。这预示着可以在本行大干一场了。于是冶金部及其下属的各研究所纷纷成立,钢铁学院里的矿山、炼焦、冶炼等一系列科系都加紧了工作。

这本来是好事。只要钢院稳步发展,一步步扩大,并进一步用袁世凯把北洋三镇扩充到北洋六镇的办法,将北京钢院扩充到包头钢院、武汉钢院、鞍山钢院、马鞍山钢院,后来还可以扩充出攀支花钢院。这样一步步来,则以钢为纲,为基本建设提供必须钢材就能干成。

可惜的是,底下的积极分子对马丁炉一窍不通,却想出了个土法炼钢以表现积极,应付局势。一时间小高炉林立,各行各业全都投入其中,并要求群众捐献家里的废钢铁制品。我那时一条系腰的铁链子就被捐了出去。

从后来李大夫的回忆中看,连老毛本人都质疑这种干法∶既然小高炉能炼钢,那外国人为什么还要建高炉。人家又不是傻子。

可发动群众是老毛的拿手好戏,他绝不会给群众运动泼冷水的。其后果就是徒然浪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什么正经钢材也没从小高炉里炼出来。

本人历来对群众运动指手划脚,说三道四。正因为我质疑了达姆弹的传说而把郑义气得跳出来跟我干。他就是个绝不允许给群众运动泼冷水的典型,正是深黯毛泽东那一套的小毛分子。

如今把58年大炼钢铁说成一团糟的人不会区分国家计委、冶金部和钢铁学院也认识到以钢为纲的重要性,而将其和后来土法炼钢的群众运动一马勺烩了。

所谓科学,就是分析、分析、再分析。这是聪明人的办法。反之,一马勺烩了、一马勺烩了、再一马勺烩了的人,正在朝着白痴方向努力。

一个心甘情愿努力朝着白痴方向奋勇前进的人,你还有什么话好跟他讲?


作者:马悲鸣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马悲鸣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1102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