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控制全球变暖与环保策略的转变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控制全球变暖与环保策略的转变   
马悲鸣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5898

经验值: 57789


文章标题: 控制全球变暖与环保策略的转变 (501 reads)      时间: 2007-2-03 周六, 上午4:50

作者:马悲鸣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控制全球变暖与环保策略的转变

马悲鸣

全球气温变暖已成不可逆转之势。环保意识较强的科学家多认为与人类活动,也即二氧化碳的废气排放有关。

我就和不大相信人类有本事征服自然那样,也不大相信人类有本事毁灭自然,故不大相信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有关。中国的河南省曾发掘出过野象遗骸。这说明野象曾生活在中原。野象是热带动物。也就是说,河南省的气温曾经高到野象可以生存的地步,而那时并无如今这般严峻的人类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黄山上被发现有冰川划痕。由于重力的作用,自然界如果有划痕,应该都是垂直的。但冰川是横向移动的,故如果发现山体上有水平方向的划痕,则肯定就是冰川遗迹。

黄山纬度过去层有过冰川,而比黄山更北的河南曾有过热带象生存,可见气温变化有如潮汐涨落,不一定与人类活动有关。在过去的岁月里,冰川甚至可能到达过南北回归线,然后退缩回去,然后再度向温热带低地延伸,然后再退缩回去。如今的大河巨川多是古冰川推出来的。现在中国的黄河长江之源,仍是由冰川融水开的先河。在地质年代上,这样的冰川进退能够留下考查痕迹的大概有三、四次之多。而每次冰川的退缩都非人类活动造成。其退缩的程度,比如河南有象,都比现在的全球变暖程度更甚。

如果阅读过《民俗地理杂志》就不难看出,中东所谓的大油田和该油田所在国的面积相比,真是微不足道。

尽管如此,本着“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的原则,我也赞成限制甚至减少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二氧化碳排放的动议。

什么是“二氧化碳排放”?

这里主要指的是燃烧!

最早的燃烧是做饭和照明的柴火。然后是燃烧化石燃料。植物(主要是橛类)化石形成的固体燃料煤。动物(主要是三叶虫)化石形成的液体燃料石油。

如今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形式无非几个方面。其一是日常生活的照明、造饭和取暖,过去是烧柴火,然后改烧煤,如今改烧天然气和烧油。二是交通。汽车烧汽油。重型汽车和火车轮船烧柴油。飞机烧煤油。其三是工业用动力锅炉,有烧煤的,有烧油的。再有就是热电站,也有烧煤和烧油两种。

生活上的二氧化碳排放可以彻底根除。如今照明已经完全不用燃烧了。下一步是放弃明火做饭和取暖,一律改为电磁炉,电热水器和电暖气,则生活中除了抽烟和呼吸,就没有二氧化碳排放了。

陆上交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办法是火车全部改为电力机车。短途公交一律改用电车。在电车和火车之间加开短途电气火车(相当于地铁,但不一定非在地下)。家庭自备交通工具一律改为自家可以充电的电瓶车。每天上班,住宅小区的户主开着充了一宿电的电瓶车到短途电气列车站。存好自家的电瓶车(存车处可以充电)后登上电气列车,到上班附近下车换公共交通的电车到达办公室。

工厂能源可一律改为用电,彻底废除锅炉和各类燃油发动机,则工厂也不会再有二氧化碳排放了。最后是发电厂,则这需要环保人士的改变策略。

过去的环保人士把主攻的矛头对准有核泄露事故危险的核电站和破坏环境的水力发电站。但这两者都不排放二氧化碳。

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用电都是来自发电厂。而现在的发电厂主要是燃煤和燃油两种热电站,也因此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的主流。根除的办法就是全面废止热电站而改为核电站与水电站。

核电站导致核废料的处理问题,水电站导致水库周围的环境破坏。而如果没有这两点的牺牲,则就无法根除大气中的主流二氧化碳排放。

人类最终的生产生活能源应该来自热核发电厂的电力供应。每升海水中所含热核能据说相当于三百升石油,且其没有放射性核废料的处理问题。但热核反应堆的研发已经进行了大半个世纪,至今总算到了建造实验堆的阶段。应用堆的建立恐怕还得大半个世纪。所以,眼下大规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策略还得放在核电站和水电站上,在技术成熟时并入风力发电与潮汐电站。但这后两者因为风能和潮汐能的收集不易,无法代替核电站与水电站。

等应用型的热核反应堆成功之后,再拆除核电站和水电站的大坝也不迟。可眼下环保人士抗二氧化碳排放的环保策略还是应该从抵抗核电站与水电站为主攻目标改为不再反对核电站与水电站,翻回头主攻热电站。

在空中水运交通方面,飞机的燃油看不到消除的希望。但远洋巨型轮船有核动力代替的可能。这有核潜艇与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先例。但小型,尤其内河水运除了加风帆以外,仍离不开燃油发动机。我建议牧区应恢复畜力运输。

最终只剩下飞机和中小型船舶,还有载重汽车继续排放二氧化碳外,其他一切生产生活用能一律改由核电站与水电站提供的电力,则不会再有二氧化碳排放。地球上残存的化石燃料,煤与石油,将主要作为化工原料使用。

除了减少和消除二氧化碳的排放外,还有一种办法就是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这就是光合作用。地球上每天都在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化学反应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全世界每天不知有多少万亿片绿叶在阳光的照耀下进行着光合作用,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到体内分解成氧和碳,把氧排放到大气中,把碳留在体内。构成植物体的碳源主要来自光合作用,也即是从大气里的二氧化碳中富集的燃烧值。

让绿色植被覆盖住所有的不毛之地是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二法门。

作为一个“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而又本职工作繁忙的具有环保意识的新锐人物应该立刻到商店里去买一台电磁炉做饭,买一个电咖啡壶烧热水沏茶,从此废掉自家的煤气炉灶,根除自己家庭范围内一切由于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把自己家庭范围内每一分一尺的荒地都种上植被。如果没时间管理,长满杂草也是植被,总比光秃秃暴沙扬尘的土地要好。

这篇文章应该让电磁炉商家出广告费。


作者:马悲鸣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马悲鸣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51399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