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红楼梦》应属青春小说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红楼梦》应属青春小说   
马悲鸣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5898

经验值: 57789


文章标题: 《红楼梦》应属青春小说 (931 reads)      时间: 2007-1-13 周六, 下午2:53

作者:马悲鸣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红楼梦》应属青春小说

马悲鸣

上回书说到《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和欧洲小说中“多余的人”有得一比。其实《红楼梦》认真说起来,应是一本古代青春小说。

所谓青春小说,最著名的有美国《麦田里的守望者》和《在路上》,苏联《带星星的火车票》。中国则属王朔的《动物凶猛》。叶京拍摄的52集电视连续剧《在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就揉进了《动物凶猛》和《玩的就是心跳》等王朔名作。

所谓青春小说,指的是以描写处于青春反叛期的青少年为主题的小说。很多人都知道《红楼梦》受《金瓶梅》影响。林黛玉的性格象潘金莲。薛宝钗的性格象李瓶。紫鹃、晴雯、鸳鸯等丫环身上都有些春梅的影子。《金瓶梅》描写市民每天如何穿衣吃饭做生意,拜把子兄弟与众妻妾之间的斗法,属市井小说。《红楼梦》用兰陵笑笑生手法,描写了一群大观园里锦衣玉食的青春期少年男女。

青少年情窦初开,体内激素涌动,寻找不到出口,转而打架斗殴。贾府私塾里为了恶骂“贴烧饼”,各家子弟大打出手。宝玉的小厮茗烟还加入混战。呆霸王薛蟠肆意羞辱柳湘莲,挨了一顿暴打。后来薛蟠贩运途中遇盗。柳湘莲正好路过,出手相救,两个冤家立地成友。这些类似情节在王朔小说里都不难找到。

除了打架,还有青少年男女之间欲就还推的情爱。林妹妹沉醉在读《西厢》时,贾宝玉背了一句台词“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相打趣,当即把林黛玉说得骂将起来。还有一次贾宝玉在潇湘馆里当着林妹妹的面用《西厢记》台词夸林黛玉的丫环紫鹃∶“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叫你叠被铺床”,更是把林黛玉说得跳将起来。贾宝玉赶紧陪不是。其实宝玉的两次用典说得极准,全说到黛玉心坎里去了。可为了能在临死前说句“我的身子是干净的”,林妹妹才倒剔娥眉,恼羞成怒。

自媒要嫁柳湘莲的尤三姐遭到情哥哥听信谣言的误解,当场挥剑自刎。这才把柳湘莲后悔死了而削法出家。可尤三姐如果不当场自尽,又怎能表白自身的干净才能取信于柳湘莲呢?死也不是,不死也不是。

除了打架和言情,贾宝玉还“厌学”,不肯念那些仕途经济文章。可这并不影响宝玉的文采。他写的联句和对大观园里景色的题名都让客人赞不绝口。可见他并不缺少知识和才情。他所厌学的只是那些为猎取功名而死记硬背的课程。

《战争与和平》里的皮埃尔伯爵,《安娜•卡列尼娜》里的卡列宁,《复活》里的聂赫留道夫据说都有作者托尔斯泰的影子。同样的道理,《红楼梦》里贾宝玉身上也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胡适之、俞平伯的《红楼梦》“自传说”并非全无道理。由此我们可以猜测,曹爷本人就是个知识才情极其丰厚,却厌学仕途经济,竟至终身未能博取一份功名,穷困潦倒而终的贾宝玉。

苏联青春小说《带星星的火车票》被誉为俄罗斯版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用几个流浪青少年叛逆的眼光挑开成人世界的虚伪,好比“浩然巾下的另一张脸”。中国第一本青春小说《动物凶猛》的作者王朔文革前只念过初小,后来再也没受过正式教育。写小说成名后接受记者采访时,王朔讲自己小时候最喜爱的小说是《白娘子永镇雷锋塔》。记者问他是否也读哲学书时,王朔老实承认他拿起哲学书来就打磕睡,硬着头皮也读不进去。而中国的大学至今仍把哲学当必修课。提拔干部也以“理论修养”作重要参考。哲学就是当今中国猎取功名的仕途经济必修课。王朔显然厌学。但这并不妨碍他能写出《动物凶猛》这篇现代中国青春小说的开山之作。

《河殇》被《渴望》消解后,苏晓康曾大骂痞子王朔颠覆了崇高,就剩无耻盛行天下。可见几十年党龄的苏晓康属仕途经济,而王朔与曹雪芹一路,不买仕途经济的账。

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有个短篇《射击》,讲非贵族出身的神枪手西尔维奥在决斗中因为出身贵族的对手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毫不在意而拒绝开枪。王朔、叶京等人的青春小说里频繁写到的青少年“玩主”也有不少“拔份儿”的举动。

古代社会,童生的青春逆反期上不得小说,只能在诗歌里略见一二,比如陈子昂的“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避仇至海上,被役此边州。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

直接写出青春小说的,曹雪芹的《红楼梦》算古代第一部。现代则是王朔的《动物凶猛》。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大概和王朔写《动物凶猛》一样,来自对自己青春期经历的情绪记忆,而非什么“表现阶级斗争”的“主题先行”。

这两天看央视《百家论坛》,周思源教授讲《红楼梦》,说晴雯被逐出大观园没有袭人的任何责任。但若在玩主眼里,袭人见死不救,也够不仗义的。



作者:马悲鸣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马悲鸣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49256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