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哈哈哈哈,“中国风”这个词找到啦。Chinoiserie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哈哈哈哈,“中国风”这个词找到啦。Chinoiserie   
所跟贴 哈哈哈哈,“中国风”这个词找到啦。Chinoiserie -- kai-kai - (0 Byte) 2006-11-23 周四, 上午9:17 (209 reads)
kai-kai






加入时间: 2004/03/25
文章: 2225

经验值: 10951


文章标题: zt:200多年前欧洲的"中国热" 歌德评价心中的中国人 (104 reads)      时间: 2006-11-23 周四, 上午9:21

作者:kai-kai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国经济网 > 文化 > 历史 > 正文




--------------------------------------------------------------------------------

【打印本稿】【进入论坛】【推荐朋友】【关闭窗口】 2006年11月22日 07:09




眼下如果打开一张外国报纸,很难找到没有关于中国的报道。很显然,一股“中国热”正在全球的大多数地方出现。这让人联想起200多年前欧洲的“中国热”。同样是对中国的热情关注,内容却大有差别。

18世纪左右,中国成为了欧洲关注乃至学习的目标。中国的哲学思想成为欧洲知识界反封建和反宗教专制的利器,成为欧洲启蒙思想运动的一个重要思想动力。法国启蒙运动最重要的思想家伏尔泰极力推崇中国文化,以中国文化来抨击欧洲宗教的黑暗和专制,并大声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当时法国主要哲学思想流派百科全书派以及重农学派等,都从中国哲学中汲取很多营养,推动法国的思想启蒙运动。百科全书派最重要的思想家狄德罗曾这样评价中国:“中国民族,其历史的悠久、文化、艺术、智慧、政治、哲学的趣味,无不在所有民族之上。”重农学派的始祖魁奈,因自信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被称为“欧洲的孔子”。

中国文化和哲学对德国近代哲学思想发展的影响,也明显可见。莱布尼茨是承认中国文化促进西方发展的第一个人。莱氏弟子、哲学家沃尔夫因极力赞美儒学轻视基督教,结果被驱逐出国境。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也都直接或间接受到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影响。德国最伟大作家歌德对中国文化也极力推崇,他大量阅读来自中国的著作,学中国诗的体裁做诗,学写中国字。

当年欧洲的这股“中国热”,给欧洲人带来的影响涉及到方方面面,许多欧洲人尤其是当时的上流社会,都以学习中国风格为荣,绘画、室内装饰、建筑、家具、瓷器、纺织品等都模仿中国的风格。法语中甚至有一个专有名词Chinoiserie来形容这股学习中国文化的浪潮,意思就是“中国风”或“中国热”。在今天欧洲各地,仍然有许多建筑显示出这股中国热的烙印。德国波茨坦无忧宫里的中式茶亭,英国的逑园宝塔,瑞典、丹麦的中式凉亭、维也纳的美丽泉宫里的中国房间以及许许多多的瓷器、家具用品和大量的中国风格的绘画,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中国热”的情形。

今天,中国又“热”起来了,同样在欧洲也很“热”。但是不难看出,今天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对中国的关注,更多的是出于经济目的,主要是看中了中国这个大市场。笔者最近几年在德国做记者,亲身经历德国政界和经济界对中国的关注,多是局限于经济和投资话题。这种“热”在别的欧洲国家也大同小异。虽然这其中也有一些文化交流,但是文化很大程度上还是装饰作用,重点还是为经济和商业交流服务。当地人谈到中国文化,印象中的还只是武术、京剧脸谱、大红灯笼等。

从200多年前和今天的两股“中国热”中,我们也许应该反思我们对自己文化的态度。当年的“中国热”上演的时候,其实中国已经到了开始衰落的程度,但这个文明古国体现出来的整体风度依然让欧洲人景仰,在欧洲人看来,中国仍然是一个从物质到文化都让人敬佩的国家。而有见识的欧洲思想家们努力借鉴中国文化,也侧面印证传统中国文化思想的弥足珍贵之处。

如今,外国人从中国的一些文化推介中看到的那种能够震撼他们心灵的东西并不多。在对外交流中,中国还存在大规模的文化赤字。比如,这几年中国引进图书和出口图书的比率依然高达7∶1左右。此外,中国出版的外国书籍多来自欧美国家,而绝大部分图书出口的目的地却是东南亚等地,尚未形成影响全球的文化力。

歌德在1827年与助手的一次谈话中,曾这样评价心目中的中国人:“那些人几乎和我们有着同样的思想、行为和感情……只不过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来得更加明朗、纯洁,也更符合道德。”要是让歌德评价今天的中国人,也许说的会很不一样吧。

(作者是曾驻欧洲多年的资深媒体人。)


作者:kai-kai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kai-kai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997904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