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陈良宇倒台前后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陈良宇倒台前后   
马悲鸣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5898

经验值: 57789


文章标题: 陈良宇倒台前后 (1000 reads)      时间: 2006-9-30 周六, 下午2:01

作者:马悲鸣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陈良宇倒台前后

马悲鸣


一、陈良宇倒台之前

我曾于上星期天(09/24/2006)晚7点乘夕发朝至的“直特”快车,马不停蹄(车不停站),天亮直达上海。

我去看望了一位住院的朋友,接近中午时分,到了亲戚家聊天。聊着半截,那家的女儿回来说了一件大事,陈良宇下台了。是否属实,尚未可知。

说着说着就聊到国内官员的腐败。如今当官已经不大需要非法贪污了,而是在自己的权限之内,公开制定政策,把单位利益圈入自己帐下。任何下级若是不服,可以辞职走人,绝不挽留,也不迫害。可如今就业如此之难,谁敢放弃职业?更何况如今的雇人单位也要原来旧单位负责人的鉴定。

单位工作人员私下议论,如果再发生文化大革命,未必还有人肯当造反派,但绝不会再有人当保守派保护领导了。

说着说着,就到了中午,电视上开始播报午间新闻。头条就是中共中央决定陈良宇下台。传闻果然属实。我提前了大约个把小时获得消息。记得1997年春节期间回国,我也是在电视播报前个把小时获知邓小平去世的消息。

我问到陈良宇的官声,当然是一塌糊涂。陈良宇护着上海干部,不使腐败暴光。这固然有保护上海名声和自己官声的目的,但就保护部下这一点来说,毕竟还是个不错的老板,自然有人肯在他手下打工。记得曾为张洛甫部下的一位外交部老干部回忆,文革初起,各中央机关的大干部都内定一些下级干部为预备打击对象,仅外交部就内定了35人。这是连陈良宇都不如了。

陈良宇还是王洪文拉小兄弟(如陈阿大等)那套老法子。上海上下干部多是陈的小兄弟。上海人的价值观与内地大不相同,故无产阶级革命所能发动的,自然都是多少带有《上海滩》色彩的小兄弟帮了。

陈良宇护着的干部也不给他争气。陈的兄弟、秘书与大款周正毅合谋,挪用社会保障金三十多亿。周事发,仅判三年。这期间据云周还能在监狱里开董事会。传闻这次中央派了上百名纪检干部,避开上海纪检部门,直接着手调查,并且拿了周坐监期间的典狱长。

陈良宇官声不好是真的,但究竟有多少属实,我也不知道。因为所获消息,皆是传闻。

从市面上看,上海建设还是大大优于北京。起码,新盖居民楼的外观都还象模象样,不象北京似的那么多廉价楼。而且我仅吃了一顿的上海餐馆,也远比在北京不知吃了多少顿的餐馆要干净得多。上海的汽车也不在少数,但空气污染的程度似不如北京那么严重。

我在北京家中无门书架上放的书,朝上的一面都落了一层极细的黑色粉末。以前落的都是黄色粉尘。黑色粉末几乎肯定是汽车尾喷管排放废气里的炭黑,都已经沉降到了房间中的书架子上了。我刚回北京就患上的咳嗽,直到回到美国,才豁然而愈。上海也空气污染,但不如北京严重的原因大概是得利于海风。上海是三面环海,一面朝陆。北京是一面朝海,三面环陆。

吃过晚饭,我又登上晚7点夕发朝至的“直特”快车,马不停蹄(车不停站),天亮直达北京。


二、陈良宇倒台之后

下了火车,我回家吃了点早餐,便又出门访友。大约到了下午,我从海淀黄庄登上开往白石桥方向的808路公共汽车。

走到北京图书馆附近,车忽然停了下来。只听售票员在前门大叫∶“那几个上访的不买票!”,说罢跳下车,又从后门上来,逼那几个人买票。

那几个不买票的多是中老年妇女,操着一口上海普通话说∶“我们是来上访告陈良宇的。如今陈良宇已经下台,我们都被陈良宇弄的没家没钱了,买不起票。就不下车!”——理直气壮!

而其实这次回国发现,公共汽车的票价低得出奇。808路的车票只有一元。

售票员有售票指标压力,非要几个上访者买票。上访者仗着陈良宇已经倒台而坚决不买票就乘车。

售票员要挟要打110电话报警。赖在车上既不掏钱,也不下车的上访着声称,就是打了110也不买票。双方就这么僵着,眼看全车人都要跟着耽误工夫。

几名北京乘客不干了,纷纷跟售票员说∶“开车吧。你就是打了110,警察也得让开车。别误我们的事。”

售票员面子下不来,自然也是一步不让。

眼看着僵持了十分钟开外,好几辆后发的808路都已经擦肩而过。这辆车又不是停靠在车站上,乘客无法换乘后面上来的车。

我看不下去了,便自走到售票员跟前问道∶“她们有几个人?”

售票员说∶“五个。”

我说∶“那我替她们买票,你们开车吧。”说着就掏出钱包,拿出一张十元钞票递给售票员,请她找钱。

售票员姐姐一看,赶紧格开我伸过来的手说∶“这钱不能让你掏。我不能收你的钱。”说着把我拿着钱的手推了回来,便不再说话。

司机大概也听到了我们的对话,又僵持了一会儿,售票员仍是一言不发,司机便开动了汽车。

直到汽车停靠在了下一站,售票员才开口报站和吆喝上车的买票(或者刷卡)。直到我在西直门站下车,她再也没提那几名因为陈良宇下台而坚决不买票,还一定要乘车的上访妇女。

我也不知道同情心应该放在哪一边了。

不就一块钱嘛!而陈良宇是否真的弄得她们连一块钱的车票都买不起,也只得自她们的一面之词,无法当场验证的。但这几位中年妇女上车不买票可是当场就验证了的。


作者:马悲鸣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马悲鸣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1132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