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从“樊弓经济学”到“旁观者经济学”:从糊涂走向更糊涂(一)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从“樊弓经济学”到“旁观者经济学”:从糊涂走向更糊涂(一)   
所跟贴 从“樊弓经济学”到“旁观者经济学”:从糊涂走向更糊涂(一) -- 芦笛 - (6628 Byte) 2006-8-02 周三, 上午4:12 (1232 reads)
econ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说说经济学 (349 reads)      时间: 2006-8-02 周三, 下午12:23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窃以为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迥异于我们平时所说的经济利润(除非大夥儿此处把利润定义为剩余价值)。
经济学上通常把生产的投入品简化为两种:资本和劳动。经济学大师(这是真心话,不是讽刺)马克思认为资本不应该参加生产成果的分享,因为只有劳动能创造价值。所以没有分到工人手里的那部分就成了“剩余价值”。
举个例子,海川先生在美国攒了20万美刀,就雇人开了一家餐馆。一年下来进账15万。其中5万付了夥计的工资,还有5万付了自己的工资。剩下的5万在马克思看来就是“剩余价值”,现代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看来是资本报酬。经济利润是零。
至於这5万块钱的“剩余价值”该进谁的腰包,是个价值观的问题。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社会效用最大化,并假设市场是完全的(Complete market),那么只有把这些个“剩余价值”归给资本家餐馆老板 才能达到资源最佳配置。

至於餐馆里所雇的夥计人数,并不是越少越好(不然的话最小的夥计人数是零)。精明的老板都会雇佣最佳人数(所谓边际收益=边际成本)。“资本主义的天然倾向是关闭亏损企业”应该没有错,但不见得“从而制造失业大军”。关键是失业以后能不能再就业。在就业容易与否,又跟经济周期有关系。至於经济周期是怎么来的,马克思认为是过渡投资引起的。很多当代经济学家认为是技术冲击引起的。(诺贝尔奖得主Kydlan和Prescott在这方面有重大贡献)。

顺便说一下, 所谓资本家在经济学上就是“资本持有者”,不管是股票还是债券,不见得都超级有钱。CEO事企业家,但不一定是企业主。CEO工资拿得高,经济学家认为是应为他们掌握一种稀缺资源 --企业家精神。这玩意儿不好说,反正只是为经营成功的人士所拥有(是不是废话?)。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82205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