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前后(三)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前后(三)   
据理力争






加入时间: 2006/07/04
文章: 291

经验值: 112


文章标题: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前后(三) (154 reads)      时间: 2006-7-19 周三, 下午2:52

作者:据理力争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陈独秀也是个很典型的人物。
陈独秀年轻时信仰过康梁的改良主义,曾经狂热地参加资产阶级的革命活动,这些主义都未能解决中国的救亡问题,他才创办了启蒙的《新青年》杂志。在五四运动中,陈独秀因散发《北京市民宣言》被政府逮捕,让他深感:和这样的民国政府谈民主权利,就是“秀才遇到兵”,更不用奢望什么议会斗争。他是在残酷的现实中,逐渐关注起无产阶级的革命学说——马克思主义。
应该说,中国的知识分子热切希望寻找一条能够振兴中华的道路,但大都希望通过不流血的和平手段实现。因而,对工读主义、新村主义、互助论之类更感兴趣。青年毛泽东就进行过“新村主义”的试验,革命青年王光祈发起的少年中国学会也搞了工读互助团,设想用半工半读的菜园子生活,达到改造中国社会的目的。这个主张曾经得到许多青年人的赞同,并积极参加试验,很多知名人士也对此举抱以厚望。北京工读互助团先后有4个组,自办食堂,放电影,卖书报,卖文具,制作小工艺品,洗衣服等。但是,没有多久就坚持不下去了。这种试验在现实中的失败,使一批革命的知识分子受到教育,深感“改造社会,须从根本上谋全体的改造,枝枝节节的一部分的改造是不中用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中国人最直观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一些青年开始转而倾向于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他们思想更为激烈,认为共产主义不如无政府主义,因为有政府存在就会约束人。直到在法国勤工俭学一段时间后,残酷的现实才使他们转向了马克思主义。


作者:据理力争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据理力争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81236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