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六四的血,为赵紫阳的红顶子而流淌(旧作片断摘抄)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六四的血,为赵紫阳的红顶子而流淌(旧作片断摘抄)
昭昭若昏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5/03/30
文章: 5677
经验值: 2610
标题:
六四的血,为赵紫阳的红顶子而流淌(旧作片断摘抄)
(347 reads)
时间:
2006-6-05 周一, 上午11:18
作者:
昭昭若昏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曾看到署名为刘宾雁的一篇文章,其中就叙述了胡耀邦的辞职的直接原因就是赵的一篇批判胡的“手太长”的讲话。可见赵踩胡并非空穴来风。如果要说六四,我想大家都忘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国那时在成功地进行了农村改革之后又开始了城市改革。邓小平掌权后,从杂志到报章,从电视到电影大量地介绍西方国家的优越生活,从而引起了人们对好的物质生活的欲望。所谓城市改革就以满足城市物质生活为目标。但当时当的中国又不会造那些众多的生活用品,于是乎, 进口大量生活用品成了所谓城市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经营进口的特权自然地落入以高干子弟为中心的权贵手里从而形成了官倒现象,其中就有赵的两个儿子。 当时的官倒们对外与国外的大财团勾结成为他们的代理人,对内在赵的庇护下来推销他们的进口产品。在这些人的推动下,国外的价格高昂日用品大量涌入中国城市因而引起了城市居民收入减少和过度的通货膨胀,民怨沸腾。引起了邓小平等老一代的不满从而危及赵的权力和地位。对赵来说,是坐以待毙丢失权力还是奋起一搏保住地位?客观的说赵选择了后者,因为赵紫阳不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他没有邓小平的蛰居本领而只有年青人的躁动和轻狂(一种文革后遗症),他选择了毛泽东搞文化大革命的手法,通过鲍彤,串联方励之夫妇,刘宾雁和严家琪鼓动学生发动了“六四”,死了学生和市民。对国外的西方大财团来说,赵紫阳如胜利了,他们就保住了他们在中国的销售网络(官倒)和总代理人(赵),为何不卖命的支持?这种政治上的大对决在任何国家里都不可避免地要演变为流血的。在这个意义上我说政客赵紫阳利用百姓和邓小平的军队进行政治上的大决斗,人为地将百姓牵扯进一场宫廷政治斗争中,何以手上无血?这种利用百姓的行为本身就是人类几千年的政治斗争的结晶,和人性是相悖的。
作者:
昭昭若昏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67027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